智能化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观察
2018-01-22王小春盛洁
王小春 盛洁
摘 要: 智能化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对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研究现状的描述,提出智能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 智能化 财务管理专业 应用型本科 校内实践基地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教学”引发了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网络课堂取代面对面课堂又一次引发学术界的热议,但是热议并不是结果,面对面教学地位依然未能被撼动。近年来,由“VR+智能手机”的发展,接着VR走近旅游,“VR+旅游”除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人们再次正视现代的智能化技术。那么,“VR+教学”是否能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呢?在智能化背景下,社会实践和学校理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如何将这一断层完美地衔接成为应用型本科实现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市场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除了实践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分析,更需要学生进入特定的工作情境,进行虚拟现实模拟实践训练。而特定的工作情境除了真实的企业环境相吻合外,学校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相对于校外实践脱离课本、脱离教师监控等缺点,校内实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践的监督和管理。
但是,由于现阶段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教学方向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自然处于探索阶段,要么模仿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要么由于经费问题只建校外实践基地不建校内实践基地。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践基地建設。相对于理工类专业实践操作性强的问题,文科类专业实践性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而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财务类专业中更高层次的专业,由于理论教学深度还有待发展,加上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一直被部分教师误认为理论知识的传授高于实践学习的指导,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就显得极为匮乏。但是,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应用型本科作为与市场一对一输出人才的人才库,有必要从社会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为社会奉献力量。本文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研究现状出发,探讨智能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意见。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研究现状
已有文献关于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践基地的研究不多,也不够全面,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中一类以某个省份或某个专业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涵盖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原则、建设形式等。另一类则以某一具体的应用型本科为研究对象,具体介绍这些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的各方面建设情况。以下是两类文献相关内容的更详细介绍:
蔡旺清和蔡旺(2012)主要研究了广西新建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陈思思(2016)通过调查陕西几所应用型本科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情况后,对校内实践建设中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实训内容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2]。刘晓晓等(2017)就信息类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了诸如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开展全方位宣传、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等建议[3]。李昌锋(2013)基于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探讨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形式及内容[4]。
李云波(2013)提出了应用型高校文科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思路,并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文科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概述,具体有建设思路和典型的校内实训室介绍[5]。叶洁云、朱志云和汪志刚(2017)介绍了江西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硬件与培养经费的投入、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6]。瞿伟等(2017)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概括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内实践基地的几种建设模式,有校企研发平台模式、校办产业模式、市场化模式和仿真模拟模式等[7]。
现有文献只有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本文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最接近,其他专业或其他学校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直接运用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中。再者,智能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能脱离、落后于社会进步。因此,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既要跟进社会现实,又要有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市场急需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
三、智能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
在这个智能化高科技不断充斥消费者生活的时代,应用型本科要培养出拥有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的人才,除了需要不断革新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知识外,更需要完善校内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软硬件的最大化利用,确保资源的节约。
软硬件投入不足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普遍问题,而资金不足是影响软硬件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实验设备投入成为现今一些应用型本科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目前校内实践基地的专业使用单一化原则,学校可以集中利用资源,如建立多专业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多个专业共享一个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的交叉利用,如针对财务管理专业,除了建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外,还可以建设财务管理、会计、企业管理等多个专业共享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如建立管理综合实验室,供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专业共同交错使用。
其次,在智能化高科技背景下,为了不让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脱离、落后于社会现实。学校可以利用上述实验室建设节约下的资金专门用于建设创新实验室,这一创新实验室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创新实验室,要求内部结构很容易整改,以便不同专业共同使用,且适应不同的技术环境要求。根据现阶段的创新科技环境,将这一创新实验室打造成一个VR体验室将是不错的方案。VR技术将现实的情境真实地体现在虚拟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既然财务管理的校外实践存在困难,就让学生的校外实践转化为校内实践,并将这笔省下来的校外实践费用转化为校内实践经费。
(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有效运行。
为规范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主导,以模拟实践为目的”的运行管理模式。可效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机制,由专业教师担任第一领导人,统领财务管理实践基地的管理,专业学生担任第二负责人,进行实践基地的明细管理[2]。具体操作如下: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组建,专门负责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并制定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和权利等;其次,搭建学生实践基地管理平台,选派财务管理专业优秀学生进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实践基地信息的传递等,实现基地的有效长久运行[6]。针对共享实践基地,则可以通过成立院级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各个专业选派教师组建,同时平台的管理由各个专业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建设、维护等工作实现实践基地管理。
针对上述创新实验室的使用问题,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由于设备投入经费较大,学校可以坚持课堂免费使用、课外按时收费使用原则,以便区别于一般实验室的使用管理。可以按照市场定价规则收费,如实行会员卡优惠、学生五折优惠及校外人员无优惠等政策。如此,创新实验室的日常维修费用或新设备的增添就可以拥有一笔较稳定的资金流入。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提升为实践能力。
1.智能化背景下课程设计改革
由于VR技术的引入,如何将VR技术的指导并入课程设计中成为智能化背景下课程设计的最重要改进。VR技术的加入要求学生打破原有按部就班式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流程和设计理念,将VR技术更好地融入原有课程设计流程中极具挑战,更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具体方案为:针对特定的企业、部门等,借助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现有设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方案设计,让之前思路雷同的课程设计更加多样化、实用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课程设计能力。
2.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因VR技术的引入而改变,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应该以课题或项目为牵引。大四学生除了找工作,剩下的无非就是完成毕业论文以便顺利毕业。而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来说,论文方向如何确定、论文内容如何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成为高质量毕业论文评定的关键。鉴于应用型本科中大部分教师的课题源于实践、体现实践的特征,学生在大三学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设计课题,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并按照具体任务和目标自行或团队共同完成课题。
再者,财务管理决策主观性强,决策所用原始资料格式、内容不统一,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案例,并创设若干模拟情境,让学生以财务管理人员的身份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方案的选择等财务决策过程。其次,可让学生通过案例总结并自己寻找相关案例,设计相关情境进行财务管理案例研究,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将这些实践过程转化为文字,并最终形成一篇篇毕业论文。
3.建立“实训+竞赛”的实践基地培养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可围绕“实训+竞赛”培养体系进行,除了让学生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技能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在这个智能化高科技不断衍生的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多与同类更优秀院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而相互间的竞赛活动将成为最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方式。
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建设好的实践基地进行高校之间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竞赛,教师的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可开设多个财务管理实践项目,学生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或者自行设计并完成这些实践项目,而教师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管理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与同类院校课外实践竞赛活动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献收集和整理能力,还能够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赛动力。
参考文献:
[1]蔡旺,蔡旺清.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3):15-17.
[2]陈思思.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训校内基地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刘晓晓.浅析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3):14-15.
[4]李昌锋.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16-17.
[5]李云波.应用型高校文科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实践——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5-16.
[6]叶洁云,朱志云和汪志刚.浅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J].高教学刊,2017(20):57-59.
[7]瞿伟.全日制專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模式探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7,36(1):92-95.
项目来源: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度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630);广东理工学院2017年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项目编号:JXGG201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