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企合作的实践思考
2018-01-22吴建华
吴建华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政策要点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大方针。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水平,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统一、课程设置与岗位的统一、素质教育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校企合作有许多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作思考和探索,以期校企双方携手走得更顺、更畅。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思考与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企合作一方面推动了职业院校的发展、贴近了市场,另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通過各种方式的合作,让学生所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校和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完成学校以外的教学任务。职业院校完全依靠学校的设备和师资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从设备来说,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要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新的工艺、新的材料等,学校的实训条件是不可能赶上企业更新的步伐的。从师资来说,一些职业院校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以课题训练的多,与生产结合的少,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依靠企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企业依托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而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渠道,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校企双方相互支持、双向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使职业教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效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参加第一线的工作实践,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校企合作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广阔的场所,让毕业生快速实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工友一起参与工作实践,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这是只有在岗位实践活动中才能完成的,课堂教学难以替代。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疏通学生就业的管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让职业院校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二、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1.捐赠设备,帮助建设实训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开设的专业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要有契合度,才有可能提供所需的设备。学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承担主要培养任务,企业根据学校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采取投入设备帮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为学生上岗前培训提供物质基础和师资保障。例如,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于2014年开始先后向我校无偿提供15台空调器整机设备和相关配件,供学生上课演示和实训课使用,通过拆卸、了解结构和制造工艺,为维修服务岗位打下基础,通过安装、学会装机和移机步骤,为售后安装岗位掌握基本技能。
2.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学交替在我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一,生产实习,利用工厂的用工旺季,每年春季派大二的学生到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跟岗实习一个月。熟悉工厂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体会企业与学校不一样的、更加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锻炼学生,而且提升学生的技能,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其二,顶岗实习,这是大三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安排。生产实习一般是学生集中在一起,顶岗实习更多的是自主选择,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这是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通过半年的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后顺利毕业走向社会。
3.企业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由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经常到校讲座,在生产实习时担任技术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在暑假期间,学校派老师到生产一线跟班参观学习,在学生生产实习时,有指导老师住厂,除了管理学生外,还要参加企业实践技能的培训,与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进行交流沟通,并深入生产车间第一线,与一线工人共同操作,共同生产合格的产品。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学校的专业教师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操作工艺等,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把新的知识和理念贯穿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联系更紧密、更有效。这些教师通过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培训,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参与课程建设,为人才培养方案把脉。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探讨课程设置的内容。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企业有很强的话语权,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对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同时对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合作开发专业教材。把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每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都会请企业专家进行评审,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方案,最后报学校审批通过执行。
三、校企合作的思考与探索
从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可以体会到,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校企合作模式不难,难的是如何促使其健康持久稳定的运行,在出现问题时有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解决方案。以长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在过往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做了以下的思考和探索,改变了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校方做了如下工作:
1.新生入学第一课,以企业为主导。我院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课都是由企业专家或高管来讲授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行业全方位的展示和发展趋势的展望,让讲授者分享职业成长的经历,以便学生及早制定职业规划,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劳动和生产意识、质量和安全意识、个人修养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这是企业先入为主的教育活动,是校企合作的根基所在。
2.准确把握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自身定位。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提供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定位必须准确,企业是追求效益的,学校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满足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出合格的产品,让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做好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的基础教育是根本,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要有一个考评,选一些在行业中有影响力、专业对口、规模适度、管理和技术领先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还要考虑到学生在企业的日常生活和安全状况,共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3.认真做好企业和社会需求调查,追求校、企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局面。校企合作的关键,首先是要满足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用人需要,做好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调查,保证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真正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学生深入企业生进行工学结合,不但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状况,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
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多赢”之举。任何一方的懈怠都有损校企合作的和谐。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深入平时的所有课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和学校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层面,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档次,稳定发展合作关系,加快推进合作进程,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5.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过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3]齐守泉,石伟平.后经济时代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共生共赢[J].职业技术教育,2011(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