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
2018-01-22何莎莎
何莎莎
摘 要:在以往的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大学生基层党员更多接受的是阶段性、集体共性、被动式的组织建设,无法针对个体有明确、有目的地进行培养,而教练技术“成熟个体心智”的核心原理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方向。本文通过剖析教练技术核心原理,针对创新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模式,并对各关键环节进行了方案剖析,为满足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需求及大学生基层党员的心智成长需求提供了有效工具。
关键词:教练技术;党团组织;教练文化
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来充分发挥其潜能、提升其效率的管理技术。2001年,教练技术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从国外引入到本校EMBA,随后在国内得到不断发展,前后引入到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教练技术的运用在于不断追求内心的变化及成长,对期待提升自我、追逐梦想、开发自我潜能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教练技术在国内愈加兴盛,国家层面也开始注重高校中教练技术的作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更是明确指出:要打造教练型教育队伍。
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作为大学生基层队伍、人才培养、提升的关键,目前,切入点更多是关注新媒体、红色资源、志愿服务等,而将教练文化、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则尚未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及教育工具。随着教练技术的教育理念研究、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研究教练技术在该领域的运用方法、测评运用效果,是党团领域组织建设的一项创新。通过教练技术,将传统教育中的学生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从学生的表面行为转换为心智上的改变,不断激励学生挖掘、激活、运用自身资源,不断推动学生剖析自身问题,督促其进行改善,提升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因此,本课题尝试梳理教练技术运用到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的理论分析、实现路径,并设计适用于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教练模式。教练模式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教练式交流,在培养联系人、监督人的不断沟通下,不断引导对象反馈其心智模式,使得培养对象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自我、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不断调整状态,创造新高度。一方面,教练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发挥基层党建中选拔、培养、评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幅提升大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自我素质及意识认知等,对大学生德育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教练技术运用于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两个关键”
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发展需求
马斯洛需求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是个体需求的最高层次,也就是自我价值、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深度发展及实现。要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需要个体自我的强烈意识进行指引、督促,自我意识的唤醒、实现只能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实现来获取。
在全球化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本土、本国的竞争,更是和全球化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学生的个体、竞争、危机等意识需要不断进行加强,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党团组织建设中,要关注大学生个体在组织建设中的成长,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基层党员的沟通力、协调力、创新力等,提升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品质,致力于真正提升大学生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因此,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唤醒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强烈内生意识尤为关键。
目前,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主要通过课堂式教育、团体性教育、新媒体等途径来开展,这些方式多集中于学生共性需求的开发,针对个体则无法发力或着效甚微。无法接近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内心差异化需求,着力于解决共性问题的党团组织建设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有效需求,并且,过多的理论化、原理化党团组织建设也并不能为基层党员学生提供一个真正激发自我潜能、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的外部推动力。同时,阶段性的集体化党团组织建设不仅无法锁定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反而降低了基层党员在能力成长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挖掘基层党员潜能、提升其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根本需求之一。
教练技术的核心原理
真正的教育在于个体心智上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引导、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及评价,从而不断成长,最终能加速自我潜能的实现。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教练技术能够不断发展、延伸,来源于其核心要义。通过系列矢量性教育,即具有方向性、策略性的教育,使得被教练者不断认知自我心智模式,不断深入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延伸对外展示的可能性,从而打破自身的思维限制,实现自我潜能的超越。
由此可见,将教练技术的内涵、核心原理、实践步骤等运用于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探索教练技术的运用原理、方式,能不断加速大学生基层党员内在心智的成长,帮助基层党员不断发挥潜能,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通过教练技术“自我评估——目标确定——行动方案——评估提升”一体式训练方式,最终能使大学生基层党员在教练技术的锻炼下得到心态的成长及目标的实现。
教练技术进入党团组织建设的实践
开展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是一条漫长的成长道路,需要被教育者不断认知自我、捋清行动方向、评估改善,用教练技术的精髓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成效。
理论设计
指导理念
教练技术的指导理念是:世界上没有无能者。每个人都拥有创造性、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个体完全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练文化是:教练赋予个体强烈的个人动机,使被教练的基层党员在实践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将个体最大的潜能、创造性发挥出来。
理论设计
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过程是一条不断认知、不断改进、不断评估的流程。在党团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下,经过自我评估后确立目标、客观分析现状、突破意识思维、设计可行性提升方案并践行、综合评估后,再一次进入循环,从而在党团组织建设活动中不断提升大学生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
实际践行
拥有一支理论夯实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基础
要将教练技术充分运用于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高校必须要打造一支李克强总理要求的“教练型教育队伍”。
第一,理论上能对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所掌握,能形成独立的教练知识体系。
第二,个体必须具备基本的教练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练技术的核心要点,严格以教练的必备素质要求教育者。
第三,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合格的教练思维模式,每一位教练都需要是包容、中立的,能够区分党团基层成员的行为、动机的差别。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理论的教练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关键基础。
自我评估、目标确立
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开展过程中,教练者首先需要协助大学生基层党员树立目标。目标意识一旦建立,就会激发个体自我能动性,从而刺激自我管理不断发挥效用。此时,教练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协助大学生基层党员找到实现目标的价值。一是目标应当明确,尤其是目标树立者本人,对目标的概念要有准确的认知;二是成果可以量化,可科学性测评;三是目标经过努力后能够实现,且实现的难度系数应稍高于可实现程度;四是设定的计划。在时间的限制下,可有阶段性成果,过程、阶段性目标可及时调控。
显示剖析、思维突破
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目标,个体应当对自身与目标间的差距有明显的认知,教练者此时的效用在于协助被教练者认清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教练者在实施教练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练式提问,不断引导被教练者走出自我认知盲区,让被教练者逐步建立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教练技术有助于快速聚焦关键问题,迅速找到突破口,让大学生基层党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最大限度依靠自我实现目标,最终促进大学生基层党员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价值。
方案设计、实际践行
根据思维分析、认知结果,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教练者要指导大学生基层党员设定并选择适宜的行动方案,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练需协助基层党员大学生梳理自我思路、捋清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执行方案。
方案开展的过程是大学生基层党员自我成长、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关键,需要教练者不断指导、斧正,这在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开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陪伴、鼓励作用,能够充分协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大幅提升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循环评估、综合监督
教练技术是一个闭环的教育流程,在最后,必须对教练技术运用的后期进行跟踪。在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教练者需针对基层党员订立的目标、实施情况不断跟踪、评估。量化评估数据分析后,可在数据表达信息之上进行实时信息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执行方案进行调整、修正、完善,从而使得组织建设目标达到固化效果,并得到不断的提升。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积极创新与尝试,教练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员面对压力时的突破常规建设性行为,能够有效帮助自我重新建立自信,从而推动团队力不断加强。从根源上看,教练技术能够更改教练者对问题的剖析视角,协助教练者明晰目标,以结果为导向,减少教练者达到目标的时间,从而不断提升教練者的幸福感和人生满意度。因此,教练技术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了一阵潮流,包括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陆续展开了教练技术的相关项目。
大学生是国际竞争、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开展旨在为我党培养优秀、有信念的队伍,不断挖掘我党基层党员潜力,坚定个人信念。同时,在党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党员大学生对组织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教练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活动,不断践行主人翁精神。因此,教练技术的引入是符合党团科学发展观核心本质的。
随着教练技术在各领域工作中不断得到积极运用,掌握教练技术、具备教练素质的人才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的充分运用有着得天独厚的时代优势。因此,要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素质。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与改革研究项目“教练技术在大学党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sxb115)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牟依晗,赵然,宁彩芳.焦点解决教练:原则、技术、实践及评估[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04).
[2]孙立,周蓉.基于教练技术方法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1).
[3]顾姗姗,肖强.基于生涯教练技术激发学习无动机学生内动力的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