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8-01-22尹征

南方企业家 2018年8期

尹征

摘 要:安全风险管控逐步成为煤机企业发展的新“瓶颈”,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模式的可行性,结合案例提供具体的管控措施,为煤机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最后得出“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对煤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煤机企业;安全理论;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

近年来,煤机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受煤矿安全文化熏染,一般采用煤矿的安全模式及力度管理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随着国内各大煤炭集团安全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煤炭企业地面生产单位核心构成的煤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煤机企业要实现安全管理的再拔高,就要引领各层级员工转变安全价值观念、树立规则意识和养成安全行为,提升人、机、环、管、物科学匹配化的水平,以实现安全“零伤害”为目标和中心,建立一套科学的、卓越的、能够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煤机行业安全风险管控模式。

理论框架

系统安全理论

安全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是由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产生[1]。建立“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就是要尽最大可能降低F参量,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曾用多米诺骨牌来形容事故因果连锁关系[2]。“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模式是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以塑培本质性安全员工为目的,结合安全生产中人与物的特定关系、事故发生频率以及伤害严重度的关系等多个安全问题,以预防推动安全风险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制度化、体系化、流程化、模式化迈进,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并充分认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综合利用可能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改善间接因素,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

实施原则及基本思路

伤害可以避免

煤机企业应当将“员工不受到任何伤害”作为安排、布置、落实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把“零伤害”安全理念根植在员工的心中,成为行动的指南。

全员参与

“零伤害”管控模式十分重视全员参与安全工作的思维。如果离开了全员的参与也很难取得实效,安全措施落实不到基层,安全漏洞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及解决,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煤机企业可以采取设备包机、现场包片、班组开展群监员查隐患等一系列活动,让一线员工真正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计划管理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安全计划是安全决策实现的保证,能够协调、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使安全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取得最佳效益安全计划管理是将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一起纳入计划管理,实行三级安全计划管理,即厂级年度安全计划管理、基层月度安全计划管理和班组当日安全计划管理。

持续创新

创新驱使安全风险管控取得突破。为逐步消除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细小不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创新机制,激励每一位员工献计献策,发现身边的创新点,挖掘工作中的创新源,实施具体的创新方案,对于能够解决现场安全问题的创新项目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将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

实践与研究

煤机企业实施安全“零伤害”管控体系,可以统筹全局,多角度、全方位推进,也可以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地开展。结合煤机行业特点,选取以下六个具体的管控措施做为案例进行研究。

全员参与

厂级层面上建立部室管理员下现场专业指导服务制度,让专业部室人员成为“安检员”,对专业部室人员根据分工不同,制定月度安全检查服务指标,服务的次数和质量纳入部门月度安全考核,与各项安全奖励挂钩奖罚。在车间层面,建立车间管理人员不间断巡查制度,保持“车间现场有人员,就有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检查”的状态,实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整改落实,现场安全情况得到及时掌握。班组层面开展“今天我是安检员”活动,班组成员每日安排一名员工作为本班组安检员,对班组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负责,在当安检员期间,对班组安全工作上具有绝对的指挥权,这样能大大激发班组成员学习安全知识的積极性,增强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

一票否决

为了巩固“零伤害”安全管控模式,需要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煤机企业在安全风险管控中实行一票否决式考核,但凡发生安全事故,则安全奖励一律全部扣除,责任人一律从严处理。安全考核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为主,考核方式以“多合一”安全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以“双基”和安全治理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内容,将“零伤害”安全管控模式内的各项指标及内涵,充分融入考核表中,从员工思想上、意识上、工作过程、工作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绩效考核。

格式化定置

格式化定置管理要求各工位严格按照标准定置存放,作业区域不“出格”,班前、班后及作业期间工具、材料、备品、备件规范有序。煤机企业各生产现场管理标准不统一、工作环境不一样等因素导致现场定置定位管理工作标准不一,现场标准化水平提升较慢。格式化定置定位管理,首先对生产作业场所根据日常业务进行定置定位“格式化”区间划分,再由生产人员进行定置定位管理标准和管理意识的培训,以一个班组为试点着手试行,最后在全车间范围内进行推广,在不断改进中使车间现场管理日趋规范化。

危险源监控

利用工作安全分析法来辨识危险源,参与作业的员工首先要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对识别的危险源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并在《工作安全分析用表》上写出每一作业步骤和其潜在的危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作业人员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岗位的工作,能够对作业安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使自身对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隐患市场化

推出隐患市场化管理机制,调动专业人员安全积极性。一是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将企业几年来常见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根据隐患整改难度及隐患严重程度,分为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二是实施安全隐患市场化管理。对一般、主要、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明码标价。对单位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中的问题按照规定分类进行奖罚,由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对等奖励检查人员。三是隐患排查实行流程化管理,确保隐患排查的针对性和整改落实效果。

自律保证金

“三违”行为自律保证金管理,就是作业人员在违章违纪后要缴纳自律保证金,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考核,来确定违章人员安全意识是否得到提高,如果无违章、身边不发生重大隐患等,就可以领取事先缴纳的违章自律保证金,以此让违章人员不减少收入,也能提高安全意识。推行“三违”自律保证金制,变“罚”为“教”,能够使“三违”人员在减少罚款甚至不交罚款的同时,也能提高自主保安意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结论与意义

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煤机企业“零伤害”安全风险管控模式所涉及的理论框架、实施原则及基本思路和管控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有效实施能够杜绝因人工失误操作、物体故障及管理缺陷带来的各类隐患,能够给企业营造一个安全的文化氛围,进而大力推进人、机、物料的匹配化建设,促进生产作业现场标准化,提高员工技能素质水平,对于提升煤机企业的现场本质化安全、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构建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永煤公司机电制修厂)

【参考文献】

[1]赵俊茹.石化企业重大危险设备模糊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