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化趋势下广播发展路径探究

2018-01-2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

中国广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贵州、福建和江苏四地五台广播媒体的调研,分析当前广播智慧化发展趋势和实现路径,认为广播智慧化发展之路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解:新技术改造传统广播的工作模式、生产流程、运营业态等;广播媒体有实力、有机遇占领智能音频内容生产这一广阔市场;广播媒体除了作为专业媒体内容提供者之外更应该做“平台”,链接社会资源,构建圈层的经济生态。本文提出,在智慧化趋势之下,技术进一步抹平区域差异,新一轮的广播跨区域发展态势正在到来,广播的智慧化发展或许是广播破局重生的一个路径。

【关键词】智慧化趋势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垂直产业 交互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智慧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音频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先发入口,广播在新技术研发和引入层面,与人工智能技术拥抱,既是时代所需,也是推动行业变革的路径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诞生曾是人类媒介传播现代化的标志,在信息传播、社会治理、政治宣传、教育娱乐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媒体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及社会群体,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转型,互联网媒体如何健康、成熟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国内媒体形成健康生态、共赢发展的关键,是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融媒转型的必经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今年5月聯合组织调研,通过对湖南广播电视台(简称湖南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简称福建台)、贵州广播电视台(简称贵州台)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简称江苏台)、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简称南京台)四地五台“智慧广电”建设具体实践的实地采访、调研,整理成文,探讨广播智慧化的方向和路径。

一、智慧广播发展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①。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而言,改变是颠覆性的。智能化将在媒体生产流程、品质监测、终端发送、人才组织管理、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系统化改造。

2015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聂辰席在第23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提出“智慧广电”的概念,他说:“智慧广电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模式,还包括智能化生产运营、分发传播,是促使广电从‘功能向‘智能转型的引擎。”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播如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成为广播人新时代的新使命。智能化被看作是提升广播内容质量、效率效益的有力抓手。

互联网对于广播媒体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生死存亡的挑战。发达国家的传媒业在新技术开发、渠道拓展、智能化内容生产、音频内容垂直化延伸等领域开疆拓土,获得长足发展。一方面传统广电与电信部门共同参与研发5G技术,另一方面在终端和内容分发上与互联网同步成长,如与潘多拉(Pandora)、心享电台(iHeart Radio)和iTunes Radio、NPR One等音频平台合作。在广播智能化方面,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引入Google Analytics和Chartbeat两种流量分析工具,研发“信息节目”系统,为内部与成员台提供数据服务,把握住内容生产领域智能化的核心环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本地数码媒体公司(Local Digital Media)合作,推出Play.it播客应用,延伸广播的发布渠道。

广播智能化的核心并非应用智能技术本身,而是借此进行行业的系统改造和升级。2016年5月韩国广播公司成立未来事业部,围绕数字化搭建基础设施和技术配备,建设未来播控中心。韩国的经验是由国家政策导向、行业整体规划入手,自上而下推动媒体融合的展开。③美国纽约公共电台(WNYC)以用户生产内容(UGC)提升广播内容的多样性,启动“播客孵化”项目,向播客爱好者征集好创意。④哈伯德广播公司(Hubbard)收购了播客网络Podcast One 30%的股权。⑤2015 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成立故事讲述实验室(NPR Storytelling Lab),2016年又对其拓展、更名,成立故事实验室(NPR Story Lab),负责对新创意进行试验、遴选和孵化,寻找新的节目模式、研发新的播客、开发新的声音产品和制作样片。⑥英国广播公司于2017年9月成立现实实验室(BBC Reality Labs),专注于开发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类内容。

可见,国外的广播智能化发展,已经拓展了内容发布的领域和渠道,为基于音频特征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生产效率:湖南广播智能语音系统颠覆生产流程

目前,人工智能对广播发展的直接意义:一是提高广播的生产效率,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高度保证安全播出的准确性,四是促进个性化交互的大面积实现。⑦对于任何有盈利诉求的机构而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保障产品优势的不二法则。而且,智能化自动生产的音频内容可以填补广播大量的非黄金时段。“交互”是互联网媒体的优势,也培养了当前受众普遍的交互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动实现主持人、广播内容与用户近似于真实的个性化、“贴心”的交互效果。

湖南广播智能化技术应用,主攻广播内容生产环节改造,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定质量,解放高端创意人才。湖南广电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政策,提出“让声音形成IP,进入各类场景”的发展理念,也开启了人工智能改造节目生产流程的探索,成立了融媒体实验室——据说、AI+广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听说、试水虚拟主播和微软“小冰”等。

(一)广播语音文本智能编辑系统

2017年7月,湖南广播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建立AI+广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听说。这一实验室的目标在于提升声音文本编辑的质量和效率。运用AI语音自动翻译以及语义识别技术,研发专属于广播的中文语音文本智能编辑系统。该系统应用精准时间戳技术、语音转换技术、语义识别技术等实现对语音的编辑,同时利用上下文已有的声纹情感信息对剪辑处进行智能修饰,达到语气语义过渡自然的目的,⑧实现了音频稿的同步文字编辑,为后期审稿省去了大量监听、剪辑、听写同期声素材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音频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新闻发布的时效。

以一场9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八九百字的稿件为例:

原流程:采访(一上午,1.5小时)——从新闻发布会赶回电台0.5小时——听同期声0.5小时——听写文字(10分钟,如果复杂的话需要1比1的时间)——非线性编辑(5~10分钟)——写稿(0.5小时)——新闻稿三审(1小时)——找主播、协调机房配音(0.5小时)——合成音频,播出稿终审(1小时)

现流程:采访+音频文字同步编辑+写稿(一上午,1.5小时)——新闻稿三审(15分钟)——虚拟主播(5分钟)——合成音频,播出稿终审(15分钟)

按原流程需要5小时50分钟的采写、编发过程,现流程只需要2小时5分钟,节约时间约3小时45分钟。而且,稿件越复杂,节约的时间会越长。⑨

广播语音文本智能编辑系统的研发,有助于音频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和多样化生产。这一系统开发具有开创性意义,目前系统稳定性尚待改进:只能合成单个词语或者短语,语义表达不足,对方言、背景音嘈杂的语言识别度低等,与实现场景化语义识别、智能语音和情绪结合、音色和情景对接等尚存在一定距离。

(二)零差错的虚拟主播

广播新闻的优势就在于“快”,互联网的发展使广播“快”的优势被弱化。广播新闻如何与互联网新闻拼“快”?可以说,湖南台广播语音文本智能编辑系统从节目编辑环节就大大提升了新闻生产的速度,而零差错的虚拟主播则从新闻播报的播音环节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改造,大大提升了新闻出品的效率。

湖南台与科大讯飞合作,采集主持人原声让机器系统学习,机器掌握主持人的音色、音质,从而建立起主持人个性化的语料包、语速包。在具体操作中,处理完采集来的音频同期声,编辑记者即可以把写好的稿件导入虚拟主播系统,选择虚拟主播、语速、语气等,一键回车,立即生成与文稿對应的个性化音频。这一技术可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录音,且不受录音场地、设备限制,随时随地将文稿转化为音频。

这一技术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应急报道中优势突出。记者奔赴新闻现场,现场写稿,现场剪辑,现场借助虚拟主播生成广播新闻作品,可以大大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实现广播内容生产环节较大程度的智能化。

(三)个性化的虚拟主持人

湖南台音乐广播频率为了增加节目元素,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借助发音软件为听众发红包,以制造热烈效果,在取得良好的反馈后,湖南广播与商业公司合作打造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主播“嘻芮”。

“嘻芮”目前主要应用于线性节目中,播出内容涉及4个话题,每个话题600~700字,每天播出3000字左右,从选题、策划、撰写文稿到声音合成,整个环节借助“嘻芮”,由一名工作人员来承担所有的工作任务。内容从最初的网络段子到后来注重原创,形式从谈话到吐槽再到演绎,风格趋于成熟。“嘻芮”还以友情支持的形式参与到湖南卫视的《汉语桥》《完美假期》等节目以及新媒体活动中。

从技术上来说,“嘻芮”可以实现文字输入后生成语音表达和唱歌,能够处理一些流程式的台本,甚至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但仍然是以辅助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不是独立主持人,也未能大量应用于商业化生产中。“嘻芮”从广播到电视再到新媒体,只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走过了普通主持人10年都难以走完的路,初步形成了“广播+视频网站+音频网站+电视+微博+微信+H5”的IP模式,并将渗透到更多的真实生活场景中。⑩

(四) 智能语音内容生产与智能交互

如果说虚拟主持人“嘻芮”在节目中还是助手的角色,到了微软“小冰”第六代,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则意味着智能化语音生成节目内容的可能,意味着虚拟主持人打破了人的局限,可以全天24小时与受众互动,实现了提供无限个性化的线下互动工作。

2018年7月,第六代“小冰”发布,“小冰”可以自创回应,无须从已有的对话语料库中检索而得。也就是说,“小冰”可以通过自创回应,来牵引对话朝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一档广播节目可以借助“小冰”实现与每一位听众的个性化对话,使广播在最大范围传播推广的同时,兼顾到每一位听众的需求,实现“专属”互动的对话机制。

目前,微软“小冰”在湖南台以录播的形式开始制作新闻、评论类节目,最为突出的是《财经“小冰”日报》和《电影热搜》。这两档节目都是采用大数据技术,把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语音。微软“小冰”与湖南广播微信公众号的后台连接后,不同用户问同一个问题,“小冰”的回答每次都会不一样,无论多少人和“小冰”聊天都能实现一对一回复,且答案均为个性化呈现。

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目前只是使用了微软“小冰”的声音外壳,还不能做到真正的人机互动。微软“小冰”还与小米公司合作布局家居场景,与网络KTV等合作,这为声音传播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空间。

(五)经验与问题

湖南广播的新媒体意识强,媒体融合行动起步较早,因为种种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湖南广播行动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和强大的台政策支持。在智慧广播建设中,湖南广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1. 改造传统音频生产形态。在当前媒体格局下重新定位广播生产,寻求与互联网对接的途径。将技术基因与广播基因融合在一起,变革传统广播的生产形态。未来,在技术迭代、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广播的核心优势和独特价值。

2. 人工智能实现声音产品最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通过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文字与声音的自由切换和转化,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满足互联网时代最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需求。坚持以内容为主,将智能音箱、车载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新发展出来的音频出口作为广播推送的渠道,挖掘音频媒体的IP价值。在内容端口进行规模化、复制化生产,建立联盟台以形成模式圈层。

3.新技术赋能的运营创新。在维持广播媒体事业单位稳定性前提下,成立独立的商业公司,探索运营的多种形式与实现途径,或许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径。如以技术架构为基础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4.音频节目许可证颁发的紧迫性。目前新媒体经营许可证是视听合一,但广播或者音频传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亟须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而不是淹没在视频媒体之下,这将不利于音频媒体的正常发展,或将禁锢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前景。互联网音频节目许可证的设立和资质审议,或将推动音频市场的发展甚至爆发,促进广播媒体转场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反向促进广播媒体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提升。

三、布局交互终端:福建智能“广电车盒子”

1991年全国第一家交通广播成立,经过27年的发展,交通广播成为广播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频率,也是与老百姓出行和居家生活连接最紧密的广播媒体。今天在传统广电转型的重要时刻,交通广播也率先体验到了转型的阵痛——车载端:音频媒体的主战场。

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中,把车联网的智能终端传感器列为国家重大项目之一,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车联网在我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研发车载收听终端、发展相关产业成为很多电台敢想但很难去做的事情。福建交通广播对广电车盒子项目的探索,是电台问鼎新媒体硬件市场的敢为之举。

(一)揭秘广电车盒子之一:互动终端+服务提供

广电车盒子与其他智能后视镜不同的是,广电车盒子售卖的不仅仅是硬件,更为关键的是与广电媒体的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2016年12月,福建广播与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福州车媒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车联网产品——广电车联网平台和车盒子产品(broadcast car box)。广电车盒子外部表现为一款智能云后视镜,几乎集所有车载装备于一身,包括实时更新导航、倒车影像输入、交通路况播报、140度廣角高清行车记录,同时连接7台设备的车载Wi-Fi热点、车载微信助手、雷达预警、视频拍摄、违章曝光与查询、内置音乐娱乐软件、应急广播等。与手机应用类似,功能开启以后屏幕画面切换灵敏,基本无延迟。其互动功能率先应用于福建交通广播,用户发出语音口令“你好小七”,就能唤醒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启动以上功能,而无须手动操作,能够有效提高驾车人士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安全性。

广电车盒子具有三大核心竞争力:第一是高精度导航功能;第二是应急广播推送,当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够通过语音和文字在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信息;第三是远程操控功能,将广电车盒子绑定手机后,可以远程操控车辆,如自动拍照取证、轨迹回放等。

目前广电车盒子尚属于第三方平台,如植入的地图是高德地图,音乐播放是酷狗音乐,语音识别是科大讯飞公司的。但它与广电的便捷交互是车媒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也是广电车盒子的核心优势。需要强调的是,这不仅仅是广播的另一个出口,更是广播的另一种形态:调频广播的所有交互模式都汇聚在这个车盒子上面,包括点赞、打赏等功能都已经开发出来,可以具体到某个节目、某个主持人。

(二)揭秘广电车盒子之二:与移动通信网络结为战略同盟

这一智能终端产品开启了我国“广电+车联网”的先河。广电车盒子的启用需要车联网做支撑,而车联网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网络。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而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尚属蓝海。福建广播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的13位数物联网卡成为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联网的入口。

物联网卡先在福建作为试点落地,推出不同价位的套餐,超过88元套餐签订两年合约即赠送一部车盒子,这种模式迅速向全国范围拓展。此外,福建广播还在策划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网络提供商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三)揭秘广电车盒子之三:广播全面占有车厢内的检索式内容提供

广电车盒子从设想走向市场,源自于福建交通广播看到了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受众收听模式:不久的将来,受众将不再以某个频率或电台为中心,而是以内容检索为依据,也就是围绕着自身需求来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发展与之相应的内容模式、运营策略和互动方式。

其合作模式是:合作方可以自由掌控硬件设施的研发、销售,但内容则完全由福建交通广播掌控。福建交通广播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内容开发领域,根据场景变化制作定制化内容——突破内容与广告的边界,以信息流做内容包装,将资金流与信息流打通。

对于移动终端而言,传统的广播节目需要碎片化,加标签,变成用户可检索的产品转移到线上,提高节目的有效到达。否则,仅仅将以时段为特征的节目平移到网上,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这是未来广播内容必须突破的障碍。而广电车盒子的原生内容,也是传统广播内容来源的有力补充,基于车联网形成的社交圈子,会成为贡献内容的一大来源。例如在行车过程中遇到拥堵或突发事件,将实时信息分享出去,就能够被所有安装车盒子终端的用户获取、共享。广电车盒子智能终端进入车载空间后,与当前传统广播形成共存的局面。传统广播以音频内容播放为主,服务和交互为辅;车载智能平台以满足车上人群刚需服务与交互为主。广电车盒子较强的互动功能可以延展传统广播的服务性,在驾乘过程中,无须拨打电话或者打开微信,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就可以启动留言模式,语音和转换过来的文字会直接传递到导播间,主持人点击就可以在节目中实时播出。

(四)揭秘广电车盒子之四:实现盈利,目标可期

广电车盒子使广播在原来的调频广播、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渠道基础上,又增加了车载终端渠道,并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融合。2018年广电车盒子开机广告已经实现盈利,语音交互如“问天气”“问股票”都可以植入广告,落地活动也开始盈利。

廣电车盒子的后台是“广电在线”网络,通过电脑操作连通广播的导播和直播系统,可以统计用户参与互动人数、信息分享状态、信息搜索情况、广电消费情况等数据,为精确掌握用户特征、行为习惯提供支持,使原来模糊的听众转化成了清晰的、可描述的广播用户,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内容和服务,形成“商家提供资源→电台精准营销→车友体验式消费”这样一个闭环。?目前,福建交通广播已经能够通过“广电在线”对近50万微信听众和3万车盒子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广电车盒子的增值服务最先在福州试点,已与汽车销售公司、汽车养护美容店、机场停车服务系统等达成战略合作,为车友提供涵盖用车、养车、停车等汽车产业相关服务。?为了更快速地拓展市场,福建台也在探索与保险公司、金融机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等合作,以降低成本,并逐步向其他省市拓展市场,目前已经签约合作十几个省的广播媒体,如山西、山东、江苏、贵州、宁夏等,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式,为各合作台提供应用工具和数据。2018年又签约5万台设备,面向全国销售,并寻求与其他智能后视镜商家的合作。这在盈利方式上也开拓了更多可能。

(五)经验与问题

福建交通广播广电车盒子的主要经验是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资源,研发面向未来的智能车载终端,打通汽车服务上下游产业,同时保持广播内容制作的独立性。

1. 以独家内容建立起音频媒体行业保障。福建交通广播广电车盒子与其他汽车智能云后视镜的核心区别是,提供广播内容服务,不断提升内容转化、内容变现能力。广电车盒子几乎汇聚智能云后视镜的所有功能,与广播的互动功能镶嵌其中,形成功能上的折叠与集成,不增加用户的使用负担。

2.做垂直产业链的服务聚合。在推广上打通汽车服务上下游产业,如汽修汽配、高速缴费、停车加油、保险理赔等,做精做深,以传统广播电台作为背书,提供聚合服务,加快广电车盒子的市场推广,抢占终端市场。

3.逐步建立广告+产业的多种盈利模式。探索跨行业、跨地域合作机制,打造“商家提供资源→电台精准营销→车友体验式消费”的闭环。

目前广电车盒子还是独立的硬件产品,需要由车主通过微信扫码绑定之后才可以启用。在未来,这个系统将直接嵌入到汽车的硬件终端里,形态将更加多样,除了后视镜形态,还会出现抬头显示、车载机器人等形态,广电车联网平台也将继续优化,更加契合不同媒体、不同行业的特点。

4.物联网音频是广播未来趋势之一。车载智能终端只是初步的尝试,还有大量的物联网及其终端会瓦解手机功能,可供广播介入。到那时候广播也不再是现在的调频广播,而是数字音频,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私人订制广播,物联网音频是未来广播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的一大出口。

5.用户数据的精准投放。未来是精准传播,也是个性化的传播。随着车联网的发展,用户数据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准,能够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6.亟须改进的电台管理模式。目前,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依赖于福建广播的优势资源,员工的考核标准亟待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同时,新媒体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前期市场培育阶段,一旦资金跟不上,股权就会被稀释,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

四、广播主导下的可复制商业模式:互动、直播、用户画像——江苏台“大蓝鲸”、南京台“在南京”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已经被颠覆,而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尚未稳固建立。商业模式是所有媒体产业共同的关注焦点和软肋,广播媒体也不例外,这是广播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江苏台开发的“大蓝鲸”客户端,南京台与民营企业南京摩尔猫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在南京”客户端,前者与直播节目深度捆绑,打造了一个活跃的社交化、互动化的平台;后者吸引资本进入,结成合理的产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探索可复制的由广播媒体主导的商业模式。

(一)互动沉淀用户

智慧化传播手段包含了社交互动传播。传统广播通过智慧化的平台和传播手段,已经与用户在其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展开了互动,且愈加深刻地介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江苏广播“大蓝鲸”客户端直播节目互动日均活跃度为15%,高峰时段为35%,且每档节目都有自己的“社区”,受众可以全天候与主持人互动、交流。2018年咪豆音乐节在“大蓝鲸”客户端设立专属互动页面,集合图文直播、现场攻略等内容,截至2018年5月3日,活动获得247万人次关注,“大蓝鲸”直播吸引150万人次观看。用户的参与、转发与评论行为,使传播范围得到扩大,传播热度得以提升。

(二)直播带动流量

视频直播是广播媒体近年新兴起的一种依赖数字空间的传播形态。按照对于直播价值的理解,在未来的发展中,“直播或许将成为网络场域中最具革命性的一种传播形态,它将成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最为重要的连接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传播力量”?。广播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正从一个单纯以声音为传播载体的媒介向满足多感官需求的融媒体方向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可视化广播正在大放异彩,“大蓝鲸”客户端视频直播每月多达100余场。例如:2017年以来,江苏交通广播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富民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销售农副产品,搭建起连接贫困地区农民、有需求的城市居民和热衷公益的企业三方的桥梁,江苏交通广播通过“大蓝鲸”视频直播的同时直接导入微店,实现在线销售,2017年销售额达100万元左右。

视频直播与线下企业相结合,利用传统广播的媒体公信力和主持人粉丝效应,形成“直播+购物”“直播+消费”模式,拓宽了内容资源的变现渠道。例如:“大蓝鲸”客户端推出系列视频直播——“荔枝逛逛”,将小而散的商家聚集到一个平台,形成重聚价值。视频直播由主持人亲自前往企业、商家,对其产品信息进行现场呈现或体验式报道,受到广告主的青睐。目前,“荔枝逛逛”播出已经超过100期,行业涵盖美食、家居、超市等,创收超过100万元。

同时,移动互联网跟传统广播之间已经逐渐形成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视频直播像杠杆一样撬动了广播广告收入,去年在“荔枝逛逛”上线不久之后,商家即刻增投广播广告约80万元。

(三)用户画像

江苏广播建立了互联网用户数据中心,通过收集数据 → 控制數据 → 利用数据,实现江苏广播数百万互联网用户的归档与分析,从而指导各广播部门更好地进行业务生产,更高效地进行新闻及信息的传播。在数据收集阶段,江苏广播互联网用户数据中心打通了江苏广播新媒体平台各个端口,不断收集用户的各种有效数据;在控制数据阶段,用户中心建立用户档案,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行为数据”“标签信息”等;在利用数据阶段,利用大量格式化后的用户数据,描绘用户画像,精准定位到目标人群,指导内容生产和营销。

南京台“在南京”客户端则是采集用户的各类使用痕迹,通过“标签”“勋章”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建立用户画像;根据广播节目、行业、企业等不同类型与活动的需要,“在南京”客户端建立了各种用户定位。例如:与南京台交通广播频率早高峰节目《欢乐点点》匹配的“欢乐点点VIP”“欢乐金标VIP”,汇聚了节目的专属用户群。“在南京”平台还根据行业区分,建立了“车管家”(汽车)、“旅游达人”(旅游)、“吃货月卡”(餐饮)、“孕妈”(母婴)、“虎妈猫爸”(亲子)、“骑友标签”(自驾游)、“摄影达人”(摄影)、“文明交通人”(交通出行)等标签,与商业客户建立了“农业银行”“热购龙卡”(建设银行)、“江苏男排粉丝”等用户标签,根据不同的活动、行业需要,进行用户邀约、活动推广,针对相应的定位、标签,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四)广播主导下的可复制商业模式

无论是与粉丝互动、为用户画像,还是进行圈层运维,均在各个局部层面革新着广播媒体的运营要素与基因。那么在今天的改革成果中,有没有抓住广播媒体运营转型的核心点,同时可以为跨地域推广提供系统化改造方案?“在南京”客户端或可值得关注。

对于全国城市电台而言,一方面处在媒体融合发展最前端、最基层,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发展方向、实施战略等层面,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性,这是除央广、省级电台之外全国多数电台的实际生存现状。

传统主流媒体的硬广告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逐年清晰,尽管广播媒体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但大趋势下焉有完卵?支撑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硬广告的企业,期待媒体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介绍、价格、折扣点等要素,更期望借助媒体影响力和宣推能力直接与客户对接其主营业务,积极沟通、探索基于平台数据结果的营销方案合作。这意味着广播媒体需要转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由甲方乙方变为合作伙伴,发展新型合作关系。

上述现状和问题是传统广播行业突围的关键点,一旦关键点被“攻破”,则全国可复制的广播新型主营模式有望建立。当前广播媒体首要欠缺的是基于新兴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成系统、规模化的执行、营销团队。

“在南京”客户端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诞生的,由“媒体人+工程师+市场人员”200余人组建的团队,经过60多次的技术迭代研发,形成了一套策划、宣传、执行、总结、技术迭代的完整媒体融合工作体系及流程,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地方广电媒体、合作伙伴提供软件、硬件、营销等方面的定向支持。

最新版本的“在南京”技术上的特点是:兼具媒体属性(广播电视在线收听收看、资讯发布、用户互动)、服务属性(精准帮扶、公益便民等公共服务)和商业属性(吃住行、游购娱等时尚、实用、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平台上,地方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广大消费者聚合,充分调动了各方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南京”如同广播商业模式创新的轻骑兵。通过“母平台+本地团队”的方式打造了广播城市台的可复制模式,这是广电特有基因建立的转型平台。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推广,截至2018年9月,已完成了和20个城市的签约合作,复制规模覆盖江苏、湖南、福建、河南、山西、浙江、安徽、广西、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十余个省区。?

“可复制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复制性使基于新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可以营造平台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基于广播电台整体改革的运营方案,可以营造全国广播电台齐头并进的局面,形成一种产业上的发展氛围,而并非是哪一家电台做统领、其他电台跟从的关系。

目前,国内传统电台的商业模式还是条块割据的特征——自产自销、有饱有欠、冷暖自知,新兴技术正解构这一产业现状,电台的生存既要有本地市场思维,又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视野,而“破局”十分重要。

(五)经验与问题

1. 具有广电基因的客户端开发,可以促使电台在接下来的几年有条件地直接参与到行业的垂直化运营中。如在体育、会展、旅游、艺术品、餐饮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之中。2017年12月,在南京广电集团的指导下,摩尔猫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形成战略合作,成立了江苏南京广电猫猫男子排球俱乐部,致力于男排项目普及、俱乐部建设、职业化发展、市场开发推广等,已经显现成效。技术+营销系统的结合,确实发挥了1+1>2的优势,但是否成为未来广播电台改造产业模式的普遍方案,尚待实践的检验。

2. 以成熟的技术和运营手段为基层媒体融合提供优质解决方案。目前,媒体融合已经逐渐从省级以上媒体向区县级基层媒体推进,从主干媒体拓展到支线媒体,已经运营成熟的“在南京”客户端可作为“外脑”为基层媒体融合提供技术及人力支持,大大减少技术研发时间及运营成本。

3. “在南京”客户端开发企业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体制机制上与纯互联网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异。首先,缺乏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入政策,在互联网“高精尖”人才争夺战中不占优势。其次,基于城市台层面开发的“在南京”,尚无法在高度和广度上与各部委办局产生全国范围内的合作,这将是该客户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五、以互联网思维重构连接平台:社会资源赋权广播内容生产功能

2010年以来,贵州交通广播在全国广播行业异军突起。在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生产总值(GDP)总体不及国内发达省份的情况下,贵州交通广播经营创收和事业发展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冲进全国交通类广播的第一阵营,5年时间实现年经营收入由300万元到1亿元的飞跃。

贵州交通广播的创新体现在哪里?调研团队认为,贵州广播的突围更多地体现为对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模式机遇的把握,洞悉互联网思维对于“平台”连接功能的发挥。他们整合了原本无法汇聚的各类社会资源,并产生了无法预估的化学反应,创造了新的经济业态。在这个大的战略“规划”之下,按照广播媒体规律办事,与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嫁接,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这一案例的启示在于:未来广播媒体既可以作为声音内容或者专业媒体内容的提供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内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的搅动者、引领者,充分发挥了广播从内容生产者到“媒介”的“平台”连接、服务功能的过渡。

(一)以互联网思维解构传统媒体的运营架构

1.以用户思维带动流量

以受众为中心是贵州交通广播节目生产和频率运营的逻辑起点。2011年,刚刚改版的贵州交通广播决定以出租车司机为目标受众来打造节目、运营频率,诞生了夜间谈话节目《夜倾听》、怀旧音乐节目《音乐黑白片》等一批优质栏目,受到出租车驾乘人员的欢迎。但这一受众人群毕竟小众,怎样让全贵阳的人都关注甚至成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这是贵州交通广播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2011年12月某日夜晚,贵阳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在运营中被抢劫,附近一居民闻声前来支援时被砍伤,出租车司机又与歹徒搏斗勇救见义勇为的居民,两人均受伤,最终在附近群众的协助下制服了歹徒。事发后,贵州交通广播利用广播平台发起见义勇为、爱心捐助倡议,并组织出租车公司、广告客户率先募捐,一时间在全社会掀起了献爱心的热潮,贵阳市4个捐献点,两天时间共募集资金60多万元。之后,贵州交通广播又把握住一次社会热点事件:2012年夏天,接连两位出租车司机在运营途中猝死,贵州交通广播一方面联合出租车公司发起“我为兄弟再跑一天车”公益活动,号召出租车司机将当天的“份钱”捐献给殉职司机家庭;另一方面联系到相关企业,为献爱心的司机提供加油卡,并组织一系列活动,使出租车司机群体赢得社会最大的关注,这也直接促成了贵州交通广播“爱心车队”的成立。

基于一系列的聚焦热点事件,贵州交通广播和出租车群体建立了独一无二的信任关系,出租车司机们成为贵州交通广播各类活动的重要推动者,也是贵州交通广播品牌的重要传播者。

贵州交通广播深谙互联网“网红”“吸睛”的本质,把贵州交通广播成功打造成地区内的“媒体明星”,让贵州交通广播成为城市文化中“温暖”“阳光”的代言。

2.以大数据思维增强竞争力

(1)路况云平台:用户数据为广播赋能

贵州交通广播与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在贵阳全市安装了400余个高空摄像头,对路况进行采集和监控,受众在安装了贵州交通广播“找到啦”手机客户端后,可以通过“路况云平台”模块随时调取摄像头,了解所要途经路段的路况。这些高空摄像头对于路况播报而言,可以观测到最大地理范围的街区情况,对交通拥堵的掌控是可预见性的,这是贵州交通广播独有的社会资源。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路况云平台可以实行商业化运作,用户可通过包月、包年等方式进行订阅。路况云平台还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出贵阳车主的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推送产品和消费项目,如保险服务、餐饮服务等。这些数据为广播赋能,加上聚合的社会资源,使搭建广播新经济业态成为一种可能。运营奇迹的出现,永远不是一个因素促成的,一定是众多要素集聚,机会到来,一举成功。

(2)停车场系统:搭建稳定社会圈层的经济体系

目前,贵州交通广播正在联合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打造停车场数字化管理系统,司机下载“找到啦”客户端并注册成用户,便可以随时掌握贵阳市商区、单位、社区等停车场的车位空余状况。司机通过客户端将车牌与银行卡绑定,便可实现停车场无感缴费,非常方便。企业和小区停车场的部分车位面向社会开放:晚上,企业和单位空出的车位允许社会车辆停放;白天,居民小区空出的车位留给周边的上班族使用。?这樣,不但盘活了社会闲置资源,还部分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无形中服务了当地社会管理,也给多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找到啦”客户端通过共享和互动聚集起人气,逐渐形成了稳固的社群。

聚合住稳定的受众,一直都是媒体人尝试做的事情,从做好听的节目,到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展示、节目贴身的个性化互动服务……广播人做了大量的尝试,但效果不佳。贵州交通广播主导的停车场系统改造,则从用户的“高频次”“刚需”入手,不仅有利于当地政府的城市管理,同时可以给个人共享社会资源带来便利,并可以合法获利——找到了一个稳定圈层得以建构的最基本的经济运行手段。

如果说,贵州交通广播的路况云平台只是解决了行车一族在路上一段时间内的单一“刚需”,那么,停车场系统则建构起城市个体、社会、地方政府等社会复杂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刚需”,并搭建起基于“刚需”的商业闭环,使稳定的受众“圈层”建构成功。

3.以平台思维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深度融合中,要妥善经营所有参与者共同联系起来的网状关系,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共同成长获利;并且有效维持生态圈的利益平衡,在平衡中携手前进。?贵州交通广播依托广播平台,将社会各方资源有效盘活,不但为受众(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扶植了商家,助力了城市管理,进一步壮大了广播自身。

与一些传统广播研发的音频客户端不同,贵州交通广播“找到啦”客户端的目标在于搭建服务平台,深耕本地市场。贵州交通广播将长年积累的受众和商户都导流至移动互联网平台,商家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取利润,用户则在平台上放心消费,享受福利,商家与商家之间也互为消费者,共享平台优质资源。贵州交通广播联合当地工商部门、食药监部门、行业协会等对入驻企业进行监管,并策划公益活动,共同打造诚信、优质、互利的平台环境。

(二)贵州交通广播战略布局的前提和基础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观点,这意味着目前行业变革从不缺观点,但缺少怎么去落实、怎么去执行以及比较成功的案例。针对贵州交通广播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尚无法全部洞悉其落实和执行的路径,我们需要还原其布局思路和改革的语境。

1.建立社会“信任机制”:媒体公信力发挥到极致

公信力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贵州交通广播始终以公信力作为媒体立足的根本,2010年以来,贵州交通广播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植入了“温暖”“阳光”的爱心品牌形象,并不断在各项活动和节目中强化人们对于贵州交通广播的信任。“信任”是互联网时代最为珍贵的金字招牌。

(1)帮扶类广播栏目的媒体威力:“找到啦”公益平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播帮扶类节目就曾经掀起正向社会风气营造的热潮,贵州交通广播则“复制”了帮扶类广播栏目的媒体威力,在互联网时代作为频率热点打造的重要途径。

“找到啦”是贵州交通广播的一档帮扶类节目,更是一个公益服务平台,它从倡导拾金不昧到爱心互助,再到联手“市长热线”等政府职能部门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爱心公益事业树立了标杆和品牌,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为了鼓励全社会的善举,贵州交通广播设立帮扶基金,并积极组织社会爱心企业参与,对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及其所属公司进行表彰。

以“找到啦”为主题,贵州交通广播策划了多场线下活动。每年“找到啦”跨年盛典线下活动都能募集到上百万元的实物。目前,“找到啦”开设了实体店面,将公益平台从线上拓展到线下,便利于帮扶救助活动。

(2)制度化的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建立“爱心车队”

“爱心车队”国内多数省市电台均有尝试。贵州交通广播的“爱心车队”重在制度化、常态化,客观上以媒体做后盾,支撑出租车司机等社会驾车群体承担起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贵州交通广播树立起电台的社会品牌形象。

2010年,贵州交通广播选拔了一批诚实守信、热心助人的出租车司机成立“爱心车队”,通过广播来组织、倡导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老弱病残孕乘客,不但改善了市民对于出租车司机这个行业的认识,也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广播媒体的信赖。2015年,“贵州‘找到啦爱心车志愿者服务总队”荣获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送爱心”制度化的好处是,避免各种随机性的捐助行为损伤社会个体敏感的爱心自觉,由广播电台来主导各类“捐助活动”,具有社会信任度。

2013年3月,贵州交通广播与贵州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共同发起成立了“‘找到啦贵阳的士互助公益基金”,这是贵州省首个用于救助和奖励出租及客运驾驶员的专项基金,让爱心事业持续有序发展。

2.把握互联网经济业态的本质:打出贵州交通广播的品牌

媒体品牌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潜在商业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塑造媒体品牌需要更优质的内容、自带流量的人格魅力以及自己的产业生态。

(1)注重品牌的外在表达

为了在贵州本地14个广播频率中脱颖而出,为受众所熟悉,贵州交通广播创制了一套生动有趣、标识明确的频率“符号”。例如:“找到啦”是贵州交通广播的代名词,在节目中反复播出;路况主持人有一个可爱的公共符号叫“小蜻蜓”,路况片头统一为“汽车走走又停停,请出阳光小蜻蜓”,播报则是甜美的童声,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此外,《我是柳叶眉》等系列微广播剧在贵州交通广播中持续播出,也为频率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我是柳叶眉》中的主角“柳叶眉”“好怕哥”“美男子”等,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广播红人。

(2)内容可发酵、可衍生、可持续创作

2013年,为了适应广播碎片化收听的特点,贵州交通广播制作了微广播剧《我是柳叶眉》,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广大听众的关注。该系列微广播剧将身边的平凡小事、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交通安全常识等,用幽默的故事及搞笑的段子呈现出来,女主角“柳叶眉”以极富个性化的人设和超强的声音表现力在听众中迅速产生共鸣,拉近了听众与广播的距离,盘活了碎片化的频率资源,为整个频率的辨识度提升做出了贡献。

微广播剧《我是柳叶眉》的成功带来了强大的吸金效应,每年创造的广告收入约2800万元。“柳叶眉”的扮演者叶子也为商家所喜爱,商品代言、活动主持等邀约不断,给频率和个人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贵州交通广播的微广播剧,贡献的不仅仅是广播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整个频率的辨识度,这是贵州交通广播微广播剧的根本追求——你可以没听过广播,但必须要知道有一个“贵州交通广播”。这一频率的品牌化效果,不仅仅使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胜出,甚至使广播跨领域在与贵州当地商家的竞争中胜出。在这一布局之下,电台才有可能聚合、链接当地社会资源,搭建平台。

總之,贵州交通广播以公信力和媒介品牌为背书,以技术为手段,以资本为推动力,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媒体,通过内容、网络和服务三个层面,与政务、金融、商务、应急、生活消费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广播频率带来新的价值与经济增长点,也由此促进城市智慧化发展。

六、结语与思考

2018年广播进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时期。社会个体跨媒体消费方式和媒体间的“共时”生存成为一种常态。广播主流媒体累积的媒介实力,在重大宣传活动、用户有效到达、产业发展、媒体服务、文化传播、技术研发、扶贫应急等领域亮点频出,新广播正扬帆启航。

(一)智慧化融合发展的福利:广播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经过调研和研讨,调研团队认为今天提及的智慧化广播发展之路,可以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解:

1.新技术改造传统广播的生产流程、运营业态、工作模式等。不进行改造,则无法与当代受众接收习惯对接,事关广播的生死存亡。湖南台改造音频生产流程即在此层面上发力。

2.目前广播媒体完全有实力、有时机占领智能音频内容生产这一广阔市场。未来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慧城市等均需要海量的音频内容,其他企业尚不具有大批量专业媒体内容的生产能力。电台布局未来智能音频的专业化内容市场,事关新广播新命运的战略考虑。湖南台借助人工智能在电台节目生产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可以看作是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3.广播媒体作为专业媒体内容提供者之外,贵州交通广播的实践也证实:电台也可以做“平台”,链接社会资源,构建圈层经济生态。与媒体融合前半场的“平台”模式不同,此阶段更多集中体现在:广播区域化、行业垂直化的平台化运作。

目前,音频产业版图包括:互联网原生音频平台、不断涌现的自媒体;电视、纸媒、出版业的音频;广播的全媒体运营;人工智能的音频入口等。? 网生的音频内容更多发展的是“信息的音频表达”,偏向于知识、资讯和娱乐内容等声音形式的表达,避开了广播电台新闻传播的主流功能,?是差异化策略发展的结果,也是广播音频媒体的优势所在——你不可以做我的领域,我却可以做你的领域。

针对音频媒体内容生产领域,广播电台仍然是最具实力的,电台当务之急是催动音频市场的高占有率策略,在战略布局上主动出击,以音频优势参与到全社会相关行业的产业分成中。

(二)智慧化趋势:技术抹平区域差异,新一轮的跨区域发展态势到来

过去电台基于条块分割的状态,不同地域电台之间一般没有竞争压力。互联网时代,大链接建立起最广泛的社会联系,广播媒体也不例外。

江苏台的“大蓝鲸”从“互动、直播、用户画像”等角度出发,促进本地电台跨区域发展。南京台的“在南京”,从一般电台新媒体技术、互联网化营销的普遍短板出发,深谙主流媒体的政策和功能,围绕电台的职责使命,为地方政府、社会和社会个体提供媒体内容和服务,其强大的城市电台“复制”功能,有望推进城市电台在商业模式上的全国普及。以新技术为先导的商业模式将抹平区域性的差异,这不同于强势电台的跨区域发展,而是基于本地电台参与到普泛式的商业模式中,形成全国音频内容可以议价的市场,从而在实质上推进音频内容的质量评估和市场化交易,真正建立起电台音频内容生产者的权威地位。

湖南台呼吁建立“音频节目许可证”的初衷也正在于此。没有行业标准,没有一个全国的音频内容市场和音频作品的议价能力,音频内容的真正爆发便没有可能。

福建台的广电车盒子从智能硬件+服务的层面抹平区域差异,推进跨区域的广播电台同步改革步伐;贵州交通广播的社会资源大链接探索,看似深耕“本地”,实质上是以深耕“本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在模式上亦具有全国可推广的价值。广播的区域化、封闭发展的态势,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加速被打破。

当然,广播在生产和运营领域尚需强调尊重真正的产业属性。比较互联网原生媒体,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软肋在于政策机制制约下的产业不成熟。产业化是互联网媒体内容生产的本质,也是广播新媒体内容彻底改造的先决条件。

(三)智慧化的本质:广播媒体融合的助手

广播智慧化趋势不是因为广播“老”了、广播“过时”了。国家赋予的媒体资源,用好了,都是金饭碗,都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利器。

从互联网发展的短暂历史来看,新技术改造了供需关系,重建了商业模式,打破了垄断和行业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次重组。广播的智慧化发展是传统主流媒体互联网化的一个步骤,这在发达国家的广播传媒业及我国一些广播电台的发展案例中已经得到印证。新技术用好了,就是“助手”;无法驾驭,则新技术就是行业的颠覆者。

广播的智慧化发展或许是传统广播“破局”的一个路径:从颠覆广播内容生产环节到颠覆音频内容的输出终端,从构建新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到搭建平台化的区域经济秩序,今天广播所做的事情,已经不是传统电台的“本分”了,而是要在全社会领域重新发声,确立音频媒体的新形象、新品牌。

(四)智慧化的疑问:发展极致单一功能,还是催动多功能的聚合

调研中发现,广播智慧化各个角度的探索,均已经在业界普遍展开,效果也各异。

福建广电车盒子虽质疑声不断,但其作为广播媒体研发的车载智能终端,现阶段意义非凡。老式收音机已经退出大众的历史舞台,既然车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是音频媒体争夺的主战场之一,那么集“技术+内容+盈利模式”的车载智能终端的开发,不仅为电台抢占了内容阵地,也抢占了平台阵地。

“在南京”的主打优势也在于“技术+广电媒体人+营销”三种力量的聚合。对于现阶段的城市广播而言,这三点的融合,确实吸引力非凡。

上述两则案例,均强调技术开发中多功能聚合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开发中,越是单一功能的极致使用越可以创造商业奇迹,而多种功能的融合,虽增加了竞争的力度,但也意味着牵扯到更多的力量。究竟未來结果如何,尚需实践的检验。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8日,第42页。

②《打造智慧广电 畅享数字生活——聂辰席在CCBN2015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http://www.sarft.gov.cn/art/2015/3/27/art_231_24792.html. 2015年3月27日。

③康秋洁、顾月冰:《韩国广播公司的媒体融合实践》,《中国广播》,2018年第1期。

④张晓菲:《美国广播行业的播客业务发展现状与趋势》,《新闻界》,2016年第18期。

⑤Hubbard-radio-buys-30- stake- in-podcastone.http://www.allaccess.com/netnews/archive/story/144062/hubbard-radio-buys-30-stake-in-podcastone,访问日期:2018年8月2日。

⑥张晓菲:《英美广播实验室模式研究——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与英国广播公司为例》,《中国广播》,2018年第5期。

⑦2018年8月30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调研,人工智能创造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观点。

⑧⑨牛嵩峰、唐伟:《基于人工智能的中文语音文本智能编辑系统设计》,《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年第4期。

⑩赵权、黄荣、启华、吴宏勋:《“广播+互联网+N”用连接创造更紧密的受众社交关系》,《中国广播》,2016年第1期。

何良璋:“智慧广播”湖南台调研,2018年5月16日。

唐征宇:《车联网时代,“广电车盒子”真的比siri更懂中国人吗?》,《中国广播》,2018年第3期。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電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21302907_433130.访问日期:2018年8月2日。

唐征宇:福建广播调研资料,2018年5月。

喻国明:《从技术逻辑到社交平台:视频直播新形态的价值探讨》,《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5期。

谢海翔、曹畅等:“智慧广播”南京台调研,2018年5月。

刘述平:“智慧广播”贵州台调研,2018年5月18日。

路林欣:《如何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圈》,2017年1月8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8/20/18854678_621121903.shtml.

孟伟:《竞合、智媒:2017新广播新征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年第3期。

孟伟:《当代广播音频媒体转向的基本理念》,《中州学刊》,2017年第11期。

(本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智慧广电”专题调研小结。调研人员:潘晓闻 孟伟 刘浩三 吕晓虹 李静 肖婧为 聂巧 张涛 林玉明 李秀丽等)

猜你喜欢

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