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审美教育
2018-01-22徐立堂
徐立堂
【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情感上產生美的触动、心理上感受美的体验、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78-01
一、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从化学本质上看,化学是美的。
人类在化学上的发展与成就推动了整个社会发展,在食品、卫生、环境等方面为人类建设美好世界。但“三废”、苏丹红、地沟油等的出现,使环境恶化,又让人类感到“化学不美”。化学的这些美与不美激发着科学家创造“真与美”新世界的动力。因此,化学教学应结合教材开展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科学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努力去创造化学之美、亨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2.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上看,审美教育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对于那些能给初中生带来美的感受的事物,都会使他们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注意力精中。调查表明:一个初中生平常表现的学习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学习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百分六十左右的差距。这说明:一个初中生的美感系统是他们心理活动是否处于积极状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激起学生不随意注意,进而形成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上看,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
化学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部追求真善美的历史。伟大革命者“镭”、献给祖国母亲礼物“钋”、美丽女神“钒”等,化学史上几乎每一种新元素的发现者都用自认为最美丽的名称命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更要学习科学家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奉献品格。不仅要正确认识化学的客观规律,更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秀的审美力。
4.从教育改革的角度上看,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藤守尧认为:“美学要与各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把以往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即席的具有美学趣味的对话、歌舞、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艺术设计和绘画等活动”。当前教育部门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之中,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想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为适应现代化要求提出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由过去只重视智育的片面质量观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质量观转变。因此,化学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二、初中化学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挖掘物质结构美
化学处处充满着神奇,晶体、分子、原子、离子所呈现的对称、平衡之美,物质内部结构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结构,好似一个个魔方,优美、壮观;石墨的片层网状构造,碳原子平面以0.335nm的间距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优雅、稳定;C60的足球状结构,完美、对称。化学教材中类似这种美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结构美,渗透审美教育。
2.挖掘物质性质美
化学物质五颜六色、气味多种多样、反应现象无奇不有。如:蓝色的胆矾、红色的铜、紫色的碘等物质以其颜色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又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把银白色的铁丝插入蓝色的CuSO4溶液中,刹那间缔造出一棵红色铜树;石蕊、酚酞遇酸碱显示不同颜色,这些美丽景象总能使学生过目不忘。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外在形式之美,探寻科学现象之美,体验自然变化之美。
3.挖掘实验创造美
化学实验美在于其实验设计的创造性、实验装置的新颖性、实验现象的多样性、实验过程的丰富性、实验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化学实验对真理的验证性,对谬论的批判性。如17世纪的“燃素说”在解释燃烧、金属锈蚀等现象,在当时已经有很高的科学水平。但拉瓦锡以其独到的思维和想象所创建了新的燃烧学说,以其精确定量的实验又将“燃素说”击得粉碎,把化学理论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化学实验总是不断地检验着理论的真理性,使科学理论散发着真的光彩、美的光辉。
4.挖掘化学理论美
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核外电子排布等,以其简洁、新奇、和谐显示了化学理论良好的预见性、简洁性、科学性,激发着学生追求真与美的激情,使枯燥的学习活动生动有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本单元内容或某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克服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挖掘化学家思想美
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他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全身心扑在制碱设备与工艺的研究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摸索出制碱工业各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工业的长期垄断,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为国家争得荣誉。又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于18世纪末,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他之所以能取得突出成果,得益于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思想束缚,尊重科学、尊重实验、尊重事实。化学家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终身的思想美,能大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与高尚品德。
6.挖掘化学课堂艺术美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美作深刻理解,由此便会在“胸有成竹”中产生化学美感,这种化学美感便会激发学生去探索化学学科规律的热情。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注意“非教学因素”等的艺术美,语言幽默、风趣,板书、制图工整、规范,着装得体、大方,时刻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与学生一起营造宽松、愉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情感。教室的明亮整洁、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有序放置、化学家的名言警句的张贴等都会给学生一种宁静的和谐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与科学,教学更应该是一门美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课堂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与化学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海清.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5期
[2]陆丽环.化学教师的特别收获,《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