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2018-01-22高丽深
高丽深
【摘要】每一次考试结束,咱们去分析题块的时候发现:阅读理解能力题型成为拉低分数的主要题块。因此,现代文阅读也成为师生共同的教学心病。阅读题干的陈述具有隐蔽与显现性双重特征,学生往往只抓住显现部分大写特写,根本不挖掘隐蔽部分内容。本文试图通过例题解析掌握现代文阅读审题及答题要旨,将试题中所蕴含的潜隐知识显性化,内隐过程外显化,解题策略有效化,以期尽量减少漏分。
【关键词】阅读理解 教学 例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97-02
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关于某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它作为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准则,能够引导和激励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准则,能够引导和激励人们实现其政治目的。政治信仰及其体系的建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因素之一,改进和加强中学生的政治信仰,必须提高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树立起坚定的科学的政治信仰,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在多元文化冲击和渗透下,给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新的挑战,影响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尤其是西方文化对中学生正常的思维判断有了一定的干扰,由简单的认同态度逐渐发展成盲目的追求,失去了批判和继承的理性态度,从而导致中学生对政治信仰的漠视,造成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因而加强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培养正确的认知模式,消除各种潜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因而对中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用先进榜样激励和引导人们向善、向真、向美,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为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加强中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是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中学生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的途径。个人的发展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中学生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不理解,甚至思想上漠视,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蕴涵着中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明确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为中学生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加强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校园文化与中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提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中学生政治信仰都有深刻的影响。学校通过理论教育、道德教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可通过网上论坛、博客、教师授课等途径,积极主动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并通过图书角、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把理论宣传同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部分中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政治信仰的认知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中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中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中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使其对爱国主义和基本道德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正确的选择,遵守中学生守则,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道德,遵守公共生活准则。
学生经过所睹、所闻、所为,引发所思,触及心灵,升华体会,深化认识。在实践中,中学生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国情,体验民情,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在实践中,中学生深入到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英烈,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实践中,中学生目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在实践中,中学生能够深入到群众中,深刻体会人民群众的纯朴、善良、勤劳,深谙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唐兰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刍议[J].新校园旬刊,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