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讲课该有的气度

2018-01-22马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马红

【摘要】一堂课程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研究如下问题:素材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重点的打磨酝酿,教學环节的去粗取精,教师语言的细节修饰。所以在45分钟的课程里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外在呈现,而是教师的教育价值导向,学科本位素养,教学设计的缜密逻辑,甚至是教师睿智而平和的爱心。小课堂里的大人生,小问题里的大包容,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现在以《劝学》为例谈谈语文教学该有的气度,大家共勉。

【关键词】语文老师 讲课 该有的气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73-02

1.语文课堂教学广度要拓展延伸

在教《劝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韩愈所处的整个社会风气,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家就要把源头找到“九品中正制”的制度源起,这时教师就要考虑简单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否合适,什么是九品中正制?如果你只讲定义学生可能会很疑惑,或者一知半解,那么我们就要给学生除定义外更加鲜活的东西,让学生有具体形象的把握。教师在备课时要下的功夫是了解九品中正制的整个发展脉络,同时找出能直接反映出九品中正制弊端的诗词或材料。虽然课堂上不必全面讲解,但老师自己的心理一定要有数,所谓“功夫在诗外”,只有厚积累,才能轻薄发。参考资料可参看《世说新语·方正》,左思的《咏史》篇章,可把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拿出让学生鉴赏,即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实,也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的素养。关于对韩愈所属的唐朝社会现实的描写,更应该引出材料,让学生了解,如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师要去读全文,并把其中“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摘录给学生。教师要有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获取素材的基础上选取、辨别、甄选,最终把适合学生理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是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是学习不断加深的过程,是语文教学该有的教学广度,也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断丰厚的必经之路。

2.语文课堂教学角度要精准

一篇文章一定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要讲的切入点是什么?要讲的重点是什么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劝学》一文如果要从学生诵读入手,并让学生学会诵读,作为一个学习重点,那就要明确告诉学生诵读的基本方法,除了个别诵读、集体诵读以外,是不是还可以给学生听标准录音诵读,甚至是教师自己的抑扬顿挫的诵读,亦或师生合奏的共同诵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基本读音和停顿之外,需要研讨的一定是学生诵读时的情感把握。而情感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所以每段的中心句子,涉及到作者强烈情感的句子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能整篇都是一个语调下来。同时,还要让学生去感受诵读的美感。古诗文诵读的深刻体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生活。《劝学》中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一句,今人读时要能读出一种民主平等公正的自豪感,第2段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要读出韩愈面对当下社会现实内心的愤懑和责厉之情。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古文时指导的不是简单的诵读技巧,而是字里行间人物语言情感的变化。只有让学生体会语言机体下细腻的思想,我们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脉络,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3.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要潜心发掘

毕业刚上讲台时我会把《劝学》一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重点是第二段中三个对比的运用看作是一个重点。会结合议论文的形式重点讲论据的写作方法。后来反复研讨后我根据文本的细节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把教学重点设计为如何让学生来深化理解韩愈其人。课本第2段中有5个感叹号,我通过感叹的句子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让学生逐渐加深认识韩愈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多角度认识韩愈的观点的先进性。韩愈对教师职业认识的深刻性,韩愈对择师标准的民主性和师生关系的交融性分析,让我们逐渐看见了一个不盲从、不流俗、用自己特有的教育观点去勉励后人并积极行动的可贵的人。韩愈能正确的分析社会积弊,积极改正社会不良风气也是我们今天学生学习的榜样。钱穆说:“你们一个人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要先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要引领学生发掘文本的深度,发掘作者思想的深度,发掘和当下学生生活结合的深度。

4.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讲出自己的气度,用我们自身的学识、修养、人格去多角度影响学生,通过自己备课的细心、用心、耐心和精心打磨出精品课程,我们的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远,我们发现自己的谬误才能更新及时,我们才能在不断克服自己的瓶颈中迅速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