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流淌在小学语文课堂
2018-01-22陈珊珊
陈珊珊
【摘要】新课程的文本中处处渗透了美的教育,在文本中体现的小学语文课堂的美,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使孩子成为一个“美”的人。审美教育价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缺失。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71-02
一、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缺失
审美教育的任务和作用是按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阅读活动主体—— 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开放的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品质,把握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的正确审美准则,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但是,审美在當前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如何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怎样让学生体会文本字里行间的美,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那诗意般的河流之中,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阅读教学呼唤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实际、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方面有所发展。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文章体现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和感人至深的社会美。
(1)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为数不少,如,神奇多采的《海底世界》,铺天盖地的钱江大潮(《观潮》),奋发向上的一轮红日(《海上日出》)。北国的林海是那样苍苍莽莽、气势雄浑(《林海》) ,以及“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笔重彩。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在教材中得以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带来了愉悦的审美享受。
(2)社会美
社会美,即是社会生活的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美,其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阔。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然美之外,皆属社会美。社会美的核心是人性的美,它应当包括人的情感美、节操美和智慧美等。
三、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实践
1.品读语言感受美
(1)品味美
自然景物的形态美,是自然景物的造型和姿态的和谐构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可以从自然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不同角度去体验。我们在感受自然美时更要从文本当中体会。
(2)交流美
交流就是让学生根据语言提供的信息,去描绘想象的画面,亮出自己的美学理解。在感受荷花的美,教师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对荷花的认识,再结合文本中的语言进行交流。从有色、有形的美,描写荷花开、挨挨挤挤、冒、露、展开等动词感受到荷花不仅外在的颜色、形态的美,更有充满着生命力、生机勃发的美。
2.创设情境体验美
美育的积极倡导者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教育,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怡情养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引领学生咀嚼、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
3.活化文字积累美
语文阅读审美过程是美的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是美的情感交融和深化的过程。活化文字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或艺术画面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4.恰当方式表达美
(1)让学生根据语言提供的信息,去述说想象的画面。比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要求同学们根据“我目睹这工地夜景,想到这座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我不禁想高呼‘人民万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和理解进行想象,工地——夜景——劳动人民,这是多么壮观的劳动场面呀!同学们从内心交流审美体验。
(2)语文课堂就要让朗朗书声成为孩子们精神律动的音符——美读。叶圣陶先生很强调要进入美读的境界,要引导学生读进去——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读,又要指导学生读出来——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及时地把审美体会行诸文字,读和写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做法。
叶圣陶的话说,“自会抽芽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陶冶性灵的过程,呵护孩子纯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都能够始终拥有审美的慧眼。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