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探析
2018-01-22庞洁丽
【摘要】高校学困生是指在课程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大学生,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类学生群体。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既有学生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认识、正确应对,运用多种策略对学困生加以帮扶和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23-01
高校学困生的教育和帮扶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积极帮扶学困生,争取不让任何一名大学生掉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内部的原因
1.学习基础高低不等,学习能力有所差异
对于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来说,生源地不同,高考录取分数不一,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同样的教材和教学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吃力,久而久之,对该门课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以自主性学习为主,长期以来,有些同学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甚至难以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和其他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相比,差距越拉越大。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只想毕业拿到一纸文凭
据调查,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并非本人的意愿,有些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有些是由于高考分数不理想被调剂而来,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发现自己愈加不喜欢、不适合这个专业,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不过,“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身不认真学习导致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性很差。在大学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下,对自身降低学习要求,甚至有些同学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性地迟到和旷课,抱着无所谓的想法,只想通过上大学“混”到一纸文凭。
3.受到朋辈群体的不良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班级或宿舍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有些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过得潇洒自在,玩电脑游戏、逃课,为所欲为,而自己却按部就班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距离获得奖学金还有不少差距,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渐渐地懒散、堕落,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很容易就走向了另外一个“阵营”。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1.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老师的个人能力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在高校,各个年龄层次、职称层次的老师一般都有教学任务,那些不擅长授课技巧、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的老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难以跟上课程的进度。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证明,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只是严重程度不一,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3.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
一些媒体以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不如农民工为例,宣扬“读书无用论”,“拼爹”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和诱导,特别是各种负面的网络言论铺天盖地,使学生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因此,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动力。
二、高校學困生的教育对策
1.深入开展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之时,学校要组织相关老师做好专业介绍,让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知识框架、就业方向等新生关心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新生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尽量从一开始就减少学困生形成的不良因素。
2.改进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作为大学老师,面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应当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作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清自身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要多与任课老师沟通,多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3.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视情感教育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心理敏感而脆弱,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发展自我。使学困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学困生的室友、同班同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为孤独、自卑的学困生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4.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扶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如果以偏概全,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恐怕不够理想。要对每个学困生的情况进行跟踪和建档,熟悉他们的基本情况,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必要时安排成绩优异的同学与之结对帮扶,并且及时跟踪了解帮扶的效果。
结语:
学困生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学生群体,这是从事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帮扶工作,为高校的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贺恩格,王雅倩.高校学困生的教育研究[J],学科建设,2011(3).
[2]张瑞.让无助变有助-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7).
[3]李承昱.高校“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J],高教学刊,2016(10).
作者简介:
庞洁丽(1984.0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