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级青少年中心运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8-01-22王卫平刘磊玉
王卫平+刘磊玉
【摘要】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如何改革创新,赢得发展机遇,是急需解决的课题。本课题组大胆探索校外教育运行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青少年中心 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03-01
国内外的校外教育研究多在大城市进行,如何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在县区办好校外教育,形成办学特色,赢得发展空间,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山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焦作市主城区,2014年投入使用,现有工作人员5人,各类功能室11个。由于政策原因,运行初期,中心面临的困难和各县区一样,一是人少事多;虽然编制为8人,但初期只有4人,1人还是兼职。二是不受重视;由于受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各级领导普遍认为校内教育才是主流,校外教育只是锦上添花。当时山阳区有公办学校26所,民办学校44所,周边的各类培训班兴趣班更是不可胜数。怎样办出特色,赢得发展机会,是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实践,“责任分包内外联动”模式初步形成。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向上级要人?开学在即,各中小学教师缺口还很多;外聘?工资如何解决?经考察了相关校外机构,分析总结利弊后,课题组确立了利用现有条件,实行责任分包,先试运行的工作思路。
责任分包主要在中心内部实行。将功能室按类分开,每位教师按专业分包2-3个,主要负责功能室的器材配备与更新、培训及管理等事宜,确保功能室能正常运行。中心的管理工作也被分为教学、财务及后勤、文秘及材料、场馆维护等四块,责任到人,同时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制度、功能室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循。
運行初期,中心采用的是中心教师授课、学校组织管理的模式。一段时间后,各种问题凸显出来。一是授课教师少,一些装备好的功能室闲置;二是每个学校进驻时间跨度过长,不利于学校管理;三是学生管理困难,课堂效果不理想。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征求意见后,中心重新规划了的运行方式,即内外联动的运行模式:由学校教师到各功能室授课,中心教师负责培训、教学监督与管理等工作,试运行后,效果很好,不仅保证了功能室开放数量,还解决了师资不足,学生管理等问题。至此,中心运行模式已初具模型。
二、理顺关系,保证内外联动模式的有效运作。
为保证中心教学质量,2015年,课题组对模式进行了细化。一是增加了审核环节。主要对学校进驻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规范,要求学校提前一周报活动方案,授课教师提前三天报教案,审核后方可实施。二是增加了评价反馈环节。在每期活动结束后,中心按纪律、卫生、教师学生综合表现、设备使用情况等给学校打分,并书面反馈给各校校长。三是增加了表彰环节。在每年工作完成后,根据听评课及评价情况,评选出一批优秀学校、优秀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公开表彰。
此外,在功能室建设上,中心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学校已有的中心不建,先后建成了机器人室、科学探究室、科技创新室等特色功能室,并承办了河南省装备中心组织的机器人项目的培训,不仅为全省的机器人培训提供了场地,还为本区培训教师4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教育的普及。
三、科学管理,依托运行模式赢得发展良机。
经过三年的实践,中心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了中心与各学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协调,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逐步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具备了区域特色。通过不断创新与尝试,目前中心还建成了一批有科技特色的功能室,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规范和特色,带动全区各校更新理念,创新发展。中心不仅成了拥有科普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还成了专任教师学习提升的实习场所。2015年至今,共有2万名青少年到中心学习,400多名教师参加各类专项培训。三年来,中心也获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6月,中心被授予“焦作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6年9月,中心代表焦作市迎接省科普进校园检查,获得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2017年还举办焦作市科普示范周活动。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山阳区青少年中心责任分包、内外联动运作模式已基本成熟,现将运行模式图附后。
总结责任分包内外联动模式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解决了中心的师资不足问题。三年中,中心共参加或举办培训16次,培训教师500余人次,有100多名教师到中心授课,还培养起一支40余人的优秀教师队伍,表彰了20余名优秀教师,打造了一支热爱校外教育的团队。
二是为学校培养了一支科普和劳技相结合的特色教师队伍。各校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锻炼,收获了荣誉。东环路学校的马正利、解东一小的王海玲等先后获得省优质课奖,成为本校的教学骨干。还有许多学生通过学习,在各类的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仅2016年我区学生在第三十一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就获得省级奖16件,市级奖66件。
三是逐步形成了中心的办学特色,即科普特色。三年努力,中心不仅建成了的一批科普特色功能室,培养了一批科普教师,还固定了一套科普特色课程。比如中心的机器人课程、模型搭建课程、科学探究课程等,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范本,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今后,课题组将继续脚踏实地,不断探索。一是总结经验,巩固现有成果;二是加强课程研究,不断创新特色课程;三是打造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王卫平(1970-),女,汉族,本科,致力于《劳技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和共享的研究》,获省级课题一等奖。
刘磊玉(1968-),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致力于细胞凋亡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