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2陈菊林
摘 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所把握的原则及教学步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在新教育形势的当下,我们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教法,以求提高课堂效率。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引导学生自觉求知的一种方法,受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推广。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 问题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师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提问个别性,不覆盖全班同学;不能为学生留出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常常在上课不敢问、不想问,对于教材上以及老师讲解的知识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不质疑,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 问题导学法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是要让学生敢问。很多同学从心理上惧怕或碍于面子,不敢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平时需要教师常与学生沟通,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亲近你,让学生有安全感,从而想展示自己。
其次是要让学生想问。我们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们产生疑惑、好奇的心理,疑惑使他们有问题可问,好奇使他们有问题想问。例讲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从靠墙梯子下滑引入,问:梯子在墙上移动的距离与地面滑动的距离相等吗?既贴近生活,有动感,又具有迷惑性,进而引入课程知识。再比如讲概率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入手,通过规则分析,让同学体会在游戏中获胜的概率。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好数学能解决好多问题。这样,便于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愿意认真听课、认真学习。
最后是要让学生能问。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宜。
三、 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步骤
(一) 问题导引,明确目标
顾名思义,此步骤就是用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引,明确课程的目标。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课程前提出问题,并以解决此问题为课程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大多直接用数学公式的解题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倘若老师将问题提前明确,或者将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学习的目的、达成目标。另一种形式是给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一个简单情景,采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打篮球比赛入手,从篮球在空中飞行高度随水平距离的变化引入教学。
(二) 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这一步骤主要以课本教材为主,学习新的课程知识。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媒体、教具、导学案等学习资源,在第一步中问题的引导下,带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由浅入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我们把任务和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自学思疑、初探问题的时间,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问题设置要以基础性的问题为主,不要过于复杂,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数学八年级教材《函数》一节(P139),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的行程s(km)与途中所花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我们可以提问:(1)小明从甲地到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出发5 h时,距离甲地多少距离?这两小问,让同学们自学。
(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完成了上一过程的自学思疑之后,老师需要将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采用分组合作等方式,和其他同学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比较难,或者一些问题超出了教学的目标,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一部分优等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后发挥学生间的帮扶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上述例题中再问:(3)折线中有一条平行于t轴的线段,试说明它的意义;(4)图中三条折线表示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当同学们通过自学对教师提出(3)(4)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后,讓同学们分组讨论,完善自己的见解。学生们灵活的思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让课堂的氛围更加友好和谐。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四) 精讲点拨,反馈问题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有限,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然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意义。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中肯的点评和总结,进行知识归纳梳理,精讲点拨,对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比如上述例题还可问:(5)小明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不断巩固强化知识。这个过程将由教师主导,这也是课堂效率的保障。
(五) 生疑再探,提出新问题
在完成了规定的教学目标之后,老师可以提拓展知识广度和宽度的问题。比如上述例题还可提升:(6)如果纵坐标路程s改成速度v,根据图象,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如此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才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可能还会存在其他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认真探索、思考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作者简介:
陈菊林,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石浦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