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改革

2018-01-22朱文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方针

朱文娟

[摘要]当今社会,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遮盖了现代文学课程自身带有的文学性;现代学生的实用意识加强,对现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表现出人生感悟,提升学生为人处世能力;表达出文学感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交流感想,提升学生的创新技巧。必须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改革,努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现代文学课程;顺应改变;方针

顺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应该有所变动,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变化。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变并非简单,需要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授课时间的减少、学生的文学底子较差,大学教育慢慢发展为大众教育,专业区分渐渐不明确等。面对这些问题,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都要作出相对应的改变,不然难以顺应时代的改变,只会让现代文学课程渐渐成为边缘课程。

一、现代文学课程授课改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现代文学课程是每个高校中文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尽管每个高校上课的情况不一样,但是这门学科的授课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变动要想取得成功,每个高校都应该清楚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

(一)授课时间的缩短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提倡要给革命“立史”,所以现代文学课程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授课时间也很长,每个高校都是大于200左右的授课时间,可以确切地说和古代文学不相上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学校慢慢把现代文学课程划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板块,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彼此不联系,总共算起来有200多个课时。尤其这几年,伴随公共课与通识课程的增加,再者周六周天学校不上课,给予现代文学基础课的授课时间愈来愈少。到现在,许多学校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门学科授课时间加在一块,小于等于130左右课时,现在的授课时间成了过去授课时间的一半。由于授课时间的缩短,课程的大纲、内容,以及老师的讲解因此也随着时间的缩短发生了变化。

(二)授课理论依据的变化

过去现代文学探索与授课所根据的理论非常的片面,如今却特别的丰富,甚至是各式各样。虽然这样让这门学科充满了活力,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理论似乎都可以进入,但是这样消减了作为基础性课程必须要有学科知识的稳定系特征。这种的问题在当代文学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相比中文系设置的另外一些基础课程,像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语言学、现代汉语、文献学等,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则显示出不够标准。这固然与学科的性质有关,但是应该怎样既能参考和运用崭新的理论资源,把学术界能够认可的学术报告巧妙地与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又能够遵守一定的学术程序与样板,保证教学的不变性,这个问题也必须值得重点关注。

(三)学生状况发生变化

以前中文系大都是各大高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专业,现在学生被中文系录取,大多数都不是对文学的热爱才报考这个专业,还有一些是由于服从分配才被迫进入中文系。本来学生在接受十二年教育的时候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大,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读文学作品,考上大学后,许多学生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主动选择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有的甚至是去修第二学位,许多高校也支持学生的这种做法。甚至有的学生想去国外进修,他们就不得不对付各种的英语考试,因此学生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这门课程,专业意识愈来愈淡,没有办法认真地投入到文学学习中,所以这就给文学教学加大了了难度。要想真正改革,相关的领导就要对当代学生的大概认识结构和文学水平有所掌握,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现代文学课程对学生吸引力越来越弱的原因

(一)老师传统呆板的讲解模式,遮住了现代文学课程自身具有的文学特点

如今有些现代文学课程老师没有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掌握现代文学教学的意义,忽略了现代文学作品的美的特点,在讲课中倒向“认识论”,不停地讲述,使得现代文学中自身带有的精华、感性、想象力、审美力、生命理想等被消减,原本充满活跃的文学课堂气氛变得没有一点活力,死气沉沉,学生只知道一些乏味的人文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地让学生对此门课程失去兴趣。

(二)学生的实际运用思想加强,降低了对现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现代中文专业系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一般都是看重实际操作、淡化素质,看中名与利、不重视人文。他们无法理解我国丰富的文学底蕴与文化底蕴对完善一个人的人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他们对短期的社会需要强烈的配合,对办公软件等级证书和第二语言证书的追求远远超过对文学的喜欢。在他们意识中对专业意识不强烈,对专业知识学习也是马马虎虎,对于文学文本,他们则表示不感兴趣、没有感觉,不想去阅读原著,不愿花费时间去和其他人探索与研究,对文学课堂也提不起兴趣。

(三)通识教育概念的加强,对现代文学主要课程地位进行了削弱

目前很多高校正在由专业人才的培养转变成全面的人才培养,很多课程大纲与授课内容相对应做出了调整与组合。中文课程尤为突出。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大纲,他们打破了过去文理分开的传统以及以前文学专业要求的条条框框,增加了许多文理交汇课程的简单课程,相似专业之间慢慢结合。有些学校的中文课程在学生刚入学的前2年不分专业,不同专业的前两年的课程全都进行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现代文学的课程学习再次压缩,现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学习的地位再一次被削弱。

三、现代文学教学改变的实际意义

教育的初衷就是对人进行教育,然而目前我们了解到它在社会中削弱了自身的本质,对人的教育被忽视了,专业与知识的教育不断在人们的意识里被加强。教育一旦脱离了人的主体意识,严肃地说就没有办法稱作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人的建设”的角度来开展现代文学教学。换个说法也就是说,现代文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应该从现代文学课程的讲解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文学作为人学,把一些关于人文学科全部包括在文学中,它包含人生的每个方面,充满着包含一些关于人文的智慧经验。那么,现代文学授课应该对经典的讲述对学生的人生行为进行引导。而对现代文学经典的讲述沉淀一些新的人生感想,这样才体现经典存在的意义。endprint

四、现代文学课程讲解的改革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能顺应时代的新变化,现代文学课程在讲解大纲中,与教学模式上都必须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变。高校不能强制性要求,毕竟每个老师有自己一套的授课习惯,但是不管怎样,这门课程的讲述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文学理解和文学作品分析技巧的整合

每个学校的文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都不一样,但是很多老师一般都会特别强调学生去阅读一些文章,同时对文章做出自己理解。现在的大学生每天的事都比较多,阅读文章的时间相对就不多了,所以上课之前,很多老师会给学生列出一些文学作品的清单,让同学在闲暇时间去阅读。尽管所列清单的数目相比之前少之又少,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完成任务。因此,一些老师不再重视学生阅读的数量,而是严格在阅读质量把关,把学生是否阅读过经典文章纳入学生日常考核的标准。老师在学生阅读作品之后来对作品进行讲述,想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来讲解作品,这样更好的养成学生对文学的自我认知与提高自己分析能力,这才是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重点目的。老师不能一直在讲,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内容的讨论与思考,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讲述鲁迅《孔乙己》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这部小说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发言,得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样同学对《孔乙己》就会加深理解,并且从中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文章。尽管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相比,作品缺少一定的历史底蕴,但是老师在授课中,要重点突出文学性,对文学作品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体现现代审美的特性。

(二)重点显示交流特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技巧

长久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授课模式存在着乏味单调的问题,整体上是老师在讲,学生被迫接受,并且老师的讲解也都依照“讲解故事的社会环境一介绍作者头衔、观点一举例他们的代表作一总结写作特点和在文学史中所处的地位”这种乏味的模板,这样会影响展现学生的主要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全面改变这种死板的授课模式,采用让学生成为主体,让老师为主导的授课想法与现代文学课程自己所具有的特点,运用交流性的授课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技巧。

文学文章根源于生活,具体形象,拥有很多意义与多变化的特点。现代文学讲解应该顺从这个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舞他们从多种方面去理解去学习,让他们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老师恰当地对学生理解出来的东西要进行判断和选择,这样利于他们思维独特的见解进行更大的发挥。收集整合思维和分散思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代文学讲解中,把老师的收集与整合思维与学生的分散思维结合在一块,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繁开展,这样才会激励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考与分辨技巧。

在授课讲义存在正义的时候,首先要将学术界的全部观点与当时各个观点的背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其次让学生进行商讨,或者可以作为一个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考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与教师进行交流,在和學生一块商讨中也能对教学以及授课进行帮助。除此之外,要鼓舞学生将自己讨论与想法写成学术论文,用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是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敢于突破传统,通过写学术论文来加深对现代文学课程的感触;二是必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一个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方案的设立,收集与整理并且学会解析资料,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得自己的创新潜力被激发。

五、结束语

每个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现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例如出现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授课方法的呆板等,有许多方面都与时代的要求差得很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风不切合实际,这个问题各大学校要重点改变,并且要早早解决。因为学术报告与相关的活动比较多,各式各样的标准让老师慢慢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本质,假如每个学校老师之间能够多一些关于现代文学课程改变的交流,彼此之间能够借鉴与合作,一定会使得文学课程的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针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党的防止腐蚀方针确立及其初步实践的历史经验
军事科学院筹建经过及工作方针
对中共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历史考察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方针的提出和确立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