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审视与重构

2018-01-22潘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高校

潘涛

[摘要]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旨归,其肩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润泽、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引等育人功能,对于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信念教育;核心內容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聚,夯实了社会经济基础,发展了社会上层建筑,改变了社会精神风气。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亦深受影响。高校惟有立足现实,科学研判世情国情校情,直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才能探索重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路径,助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切实成效。

一、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多维诠释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蕴藏丰富内涵,应从情感、精神、价值等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对其深入挖掘,有助于廓清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边界,深入理解高校学生理想理念教育的丰富内涵,理性审视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从情感维度阐述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希望,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能动性发挥过程中产生的有可能实现的向往与追求。信念则是人们为了实现心中确立的理想目标而一以贯之的坚信笃行的精神状态,它是理想目标得以实现的精神保障。理想与信念休戚相关,相辅相成。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描述的那样: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将二者合而用之表达情感层次的高度同质性。但是需要科学审视的是理想与信念二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形式堆砌,而在于其二者之间深层次的内涵统一。理想信念与理想、信念的内涵因此有质的不同,理想信念是理想与信念在高层次内涵与原则上的统一,超越了各自单个的内涵层次与内容。对于理想信念的情感维度内涵诠释,有利于从更高层次深入对于理想信念内涵的理解。

(二)从精神维度阐述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信念具有精神维度的深厚内涵,从精神维度来讲,理想信念犹如一根顶梁柱支撑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势必会导致其精神状态的涣散萎靡,缺乏应该具有的饱满精神气质。犹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重要性那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是一块坚实的精神基石,缺少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动摇坍塌。推而广之,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亦是同理。当下高校学生遭遇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理想信念动摇。学生缺乏对价值是非的科学认知力和社会价值优劣的评判力,特别是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导致大学生日益功利化。学生缺乏对于未来理想目标的树立意识及其坚定信念实现梦想的毅力。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提升教育显得尤为刻不容缓。所以,理想信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精神不振的一剂对症良方,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增强每个人的精神肌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从价值维度阐述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信念饱含价值维度内涵,理想信念在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具有价值指引功能,理想信念为人的发展成长历程树立明确目标,指引人生发展沿着正确的轨迹行稳致远。这种价值观念的树立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确立,因此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理想信念事实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在这一价值整体中,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即人们期盼实现的未来美好社会的主导价值,是一切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对于其他形态理想的价值追求具有统摄和支配地位”。纵观社会永续发展跃迁的历史进程,无论是战争时代的“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做主的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建设年代的“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改革创新”,都饱含着人们为了统一的价值目标不懈奋斗的热烈追求过程。所以,理想信念在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具有稳定的价值指引功能,应该加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助力国家社会人民崇高理想目标的成功实现。

因此,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饱含着深厚的多维内涵,应深层次发掘其内涵,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育人途径和手段,以润泽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实学生的精神内涵、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为旨归的教育实践方式,有利于助推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现实审视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但在现实中遭遇“三重一轻”现实困境,窒碍理想信念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也阻碍了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收获预期成效。

(一)重形式轻内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化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导致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化。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缺乏教育内容的更新,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却“乏味单一”,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二是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缺乏深入,习惯采用蜻蜓点水般和点到即止式的教育模式;三是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准心偏离学生的需要,仅仅注重教育活动本身开展,往往导致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本末倒置。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所以,必须着力解决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的弊病,聚焦学生的现实需要,把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作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引导学生将自己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理想串联,鼓励学生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理想的同时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着力避免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形式化官僚化消极化。endprint

(二)重眼前轻长远,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利化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谋划,导致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利化。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忽视包括理想信念在内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格局决定了工具理性价值观的“有用标准”占据价值评判的主导地位,势必导致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弱势地位。高校教育认为教育的方向是社会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导向,忽视了即使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高端人才,也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否则再精湛的技艺也会在错误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做出危害社会和人民的事情,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应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二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短促专题培训,缺乏系统长期规划。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往往简短局促,缺乏理想信念培育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呈现零散、短暂和随意等特性,缺乏科学长期的系统规划,没有能够科学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势必导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难以收获切实成效;三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教育成效的反馈改进机制。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教育成效信息反馈机制,无法根据教育成效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阻碍理想信念教育可持续发展。信息反馈机制是一种教育成效的检验回馈过程,高校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及时跟进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及其收获成效,及时发现解决教育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最终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发挥的最大化,保障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切实成效。

(三)重言传轻身教,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空洞化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言传轻视身教,空洞的理论说教占据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缺乏生动活泼、切实可信可行的真实案例教育。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只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实践锻炼。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场所仅仅局限在封闭的教室,开展室内课堂式的理论教课,缺乏现实的育人实践平台,学生难以将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缺少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以此反向促进理论知识改进提高的途径;二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师缺乏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师,本身应该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理想信念素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书育人自身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三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同学身边的典型选树。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充分发掘同学身边的榜样,选树典型开展示范引领活动。从而使本应生动活泼、蕴含深意的教育实践活动黯然失色,丧失了理想信念活动的引领职能。

所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实中存在“三重一轻”困境,亟待通过探索重构教育路径进行解决,着力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成效。

三、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科学重构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得以成功突围,亟需从长效机制构建、内容形式平衡、身边典型选树等方面着手重构现实教育路径。

(一)着眼长远,构建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科学谋划理想信念教育规划,科学构建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一是解放思想,提高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紧跟高等教育的形势和规律,科学研判社会人才需求导向,着力将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纳入长期发展规划,立足校情科学发掘理想信念教育优势,制定符合高校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二是注重实效,制定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信息跟进反馈机制。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实效,以育人质量作为评判标准,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的信息登记反馈等工作,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信息,形成具有科学性的调查报告,反馈教育成效;三是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年级互助模式。高校通过不同年级问的互助互帮,交流理想信念学习提升经验做法,在频繁的学习交流中传递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传统,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年级传递长效机制,赓续坚持不懈加强理想信念提升的优良传统。

(二)注重创新,平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形式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同步创新,着力平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发展。一是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高校应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新需要新情况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以关注学生的健康情感培育、坚实的精神世界构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为主要内容,不断丰富高校理想信念的核心内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着力为学生排忧解难;二是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形式,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延伸教育的手臂,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努力探索运用新媒体平台与手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方式手段,着力将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变得生活化与生动化;三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架构模式。高校应根据社会形势积极整合校内外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合力。高校应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运用模式,积极整合校内外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推进协同育人,形成高校与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共同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引领,选树理想信念教育身边典型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榜样引领,充分挖掘同学身边可敬、可亲、可学的先进典型,以同学身边榜样引领一群人、感染一群人和带动一群人,努力营造积极进取、互帮互助、乐观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一是高校应积极发掘同学身边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榜样是看得见的真理,示范是最好的引领。高校要发掘同学认可的信任的可学的先进典型事迹,从同学的身边小事中发掘蕴含大道理的先进事迹,运用真实的身边榜样指引学生向上向善,努力引领同学培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得高贵品质;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树立崇高榜样;三是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成效。高校应立足学校和地方本土文化打造理想信念特色育人品牌,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搭建社会理想信念实践育人平台。着力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渠道,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理想信念教育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想信念,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及其坚定笃行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它肩负着润泽内心情感、支撑精神世界和指引价值导向等立德树人功能。在现实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构建理想信念育人长效机制,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形式,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理想信念育人合力,着力提升高校理想信念育人现实成效,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高校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