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2018-01-22缪寿荣
缪寿荣
摘要 玉米是淮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粮食的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田间杂草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阐述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田间发生的杂草类型及发生规律,并提出草害防除技术,以期为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杂草;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104-0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多种用途,在淮北地区玉米总产仅排在小麦之后,居于第2位,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位于长江下游及黄淮海平原地区,淮北地区的温度、光照、水热等资源均较为优越,适合栽植玉米,是黄淮海地区玉米的优势生产区,据统计,淮北地区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市场上玉米新品种的逐渐更新,配套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玉米的产量水平较以前也有了较好的提升。但淮北地区夏玉米的生育期要经过高温多雨的 6—8月,加上玉米生产中种植密度较大,田间杂草长势迅速,又正赶上夏收、夏种,农户没有多余的精力除草,造成田间杂草蔓延,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夏玉米产量及品质降低。为了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田间杂草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掌握其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出科学的防控。
1 田间杂草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
田间发生的杂草不论是何种类型,都会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光照条件,杂草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苗期发生的杂草,若不及时除去,则杂草大量生长,最终会使夏玉米植株的茎秆细弱,之后即使加强管理,此类苗也不太可能达到壮苗标准,最终对产量产生影响。据统计,夏玉米田间发生的杂草一般可造成1~2成的减产,若发生严重,则减产幅度可超过5成。此外,玉米田发生的杂草还可成为病虫害的寄主,成为病虫害繁殖的温床,对产量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杂草自身的危害[1-2]。
2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间发生的杂草类型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间杂草发生的类型较多,其中常发的超过20种,阔叶类、禾本科类都有,常在田间并发,且多年生、一年生杂草混发,共同与夏玉米争光、争肥、争水。据统计,常发生的杂草类型有以下几类:一是禾本科杂草,包括芦苇、狗尾巴草、香附子等;二是阔叶类杂草,包括野黄瓜、铁苋菜、茴麻等。受到各地条件及田间管理的影响,不同地区夏玉米田间杂草具体类型及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有些地区是禾本科类或阔叶类杂草单发,也有些地区是二者混合发生[3]。
3 发生的规律
不同的时间播种,玉米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如春季播种的玉米,由于其前期生长速度较慢,田间密度低,为杂草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春玉米田杂草在播种之后就会发生,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田间杂草也进入了旺长期。夏玉米在6月上旬才开始播种,此时温度高,玉米苗生长速度较快,出苗后2周内杂草开始旺长,2周之后发生的杂草即可占杂草总数的90%以上,1个月后杂草发生数量占总数的97%左右。玉米田杂草发生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浇水等栽培管理条件,如果浇水量超过10 mm,则5 d左右田间杂草即会较重程度地发生1次。在夏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害最重的时期是苗期,进入中后期之后玉米植株长势高大、空间拥挤、密闭度大,在较大程度上对杂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4]。
4 防除技术
4.1 科学地选择除草剂
结合施药的时间,可将玉米田除草剂分成2种类型,即苗前除草剂、苗后除草剂。前者包括2,4-D、锈去津等。早在20多年前,我國将酰胺类除草剂与锈去津混合在一起用于杂草的防除,之后除草剂在全国范围逐渐推广,后来又出现异丙草胺等,使除草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苗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较好,且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玉米田间杂草的防除很多都是优先选择此类药剂。苗后除草剂主要包括烟嘧磺隆、硝磺酮、草甘膦等。结合安全性、效果等各个方面,目前夏玉米生产中常选择几种药剂混用,如2,4-D丁酯与烟嘧磺隆配成试剂,起到的防除效果较单一用药效果好。
4.2 选择除草方式
4.2.1 苗前除草。一般苗前除草时,由于田间玉米苗还未长出,或者刚出土,可选择机械喷雾的方式,而且在此阶段除草具有很多优点。一是操作方便,对作物几乎无影响,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二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此时施药,由于田间玉米未出苗或者刚刚出苗,药液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小,即使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了药害,程度也较轻,多数不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可用于绝大多数夏玉米品种的除草;三是杀草谱广,目前夏玉米生产中苗前除草剂多是混配型,可同时对阔叶类杂草及禾本科杂草产生较好的抑制或者防除效果;四是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苗前施药1次,可对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五是使用的要求不高,苗前除草剂应用的条件不严格,可与杀虫剂等其他农药类型同时使用。但是苗前除草剂应用时要求土壤中要有较高水平的墒情,在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时喷雾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若土壤干旱,则施药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取得满意的除草效果;且苗前除草剂不能有效杀灭前茬作物遗留下来的大草、多年生杂草(如香附子等)[5]。
(下转第107页)
(上接第104页)
4.2.2 苗后除草。选择苗后除草方式的一般对准茎叶喷雾,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具有较广的杀虫谱,可防除玉米田间常发的杂草,包括多年生、一年生杂草、阔叶类杂草等;二是对施药时田间土壤条件不做要求;三是施药时可结合草害类型、草害发生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施药用量、施药方法,杀灭杂草效果很好。但是苗后除草对应用时间及技术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施药的最佳时间在玉米植株长出3~5片叶时,为了防止玉米心叶产生药害,最好选好超低容量喷雾的方式;而且苗后除草时,若选择的除草剂含有烟嘧磺隆,则切记不可混合有机磷类农药使用,且使用苗后除草剂前后1周内不可喷施有机磷杀虫剂,以防发生药害。endprint
4.3 发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
药害的原因:如果喷药时间过晚,则会导致药害,如对于烟嘧磺隆类药剂,其最佳施药时间在玉米苗长出3~5片叶时,此时植株代谢烟嘧磺隆的能力很强,之后代谢能力降低,若施用时间过晚,则会造成药害的发生;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如施用的药剂选择烟嘧磺隆类,则黏玉米、甜玉米等品种中多数容易发生药害,而马齿型等玉米发生药害的可能性比较小;若施药时气温高、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大,则玉米发生药害的可能性较高;此外,未按推荐剂量施药、未选择科学的喷药方式、喷药直接对准心叶等都会造成玉米发生药害。
玉米发生药害的原因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会有所差异。若药害是因为苗后施药时间过早,之后又出现高温、高湿等天气而造成的,则药害表现症状:叶片边缘干枯,颜色发白,心叶的颜色仍为绿色,未受到影响,此种症状1周即可自行恢复,不会影响到后期玉米的产量;若药害是由于烟嘧磺隆类药剂而造成的,则表现的症状:药后1周左右,玉米叶片逐渐出现一些性状不规则的斑点,斑点的颜色逐渐褪绿,心叶逐渐变为黄色,也有的叶片卷成筒状,或者心叶过分扭曲无法抽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玉米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化等。药害发生后,针对发生程度较重的玉米田,需要将植株上的分蘖去除,有的玉米无法正常抽穗,也要全部拔出,为了缓解药害对植株的不利影响,可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及时浇透水,确保玉米植株生长中水分充足[6]。
5 参考文献
[1] 杜金河,李友政,吕述斗.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5):42-44.
[2] 高红权,吴一举.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0(5):9-11.
[3] 宋光明.淮北地区夏玉米低产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28-29.
[4]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等.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50-51.
[5] 胡金环,王久增.夏播玉米田除草剂的科学使用方法[J].种业导刊,2011(3):20-21.
[6] 刘金荣,徐淑霞,周青.豫北地区夏玉米草害發生原因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4(4):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