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麦5号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8-01-22张晓慧周凤明滕志英解小林陈春王祝彩许星
张晓慧++周凤明++滕志英++解小林++陈春++王祝彩++许星
摘要 根据华麦5号市场需求,提出三圃法与株系循环法相结合生产原种,制定了华麦5号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期提高该品种原种质量,较好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 小麦;华麦5号;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30-01
华麦5号(原名华麦0460)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002);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小麦第001號),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麦201401);2015年9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100164.6)。适宜江苏淮南麦区、上海、浙江等地种植。为了更好更快地完善华麦5号高产增效良繁技术体系,总结制定出规范的良繁技术体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麦5号的原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江苏淮南麦区、上海、浙江等华麦5号种植区域原种生产。
为规范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的原种生产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 17317—2011),同时结合品种的特性,并考虑繁殖点生产条件,制定了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的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2 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株系循环法生产原种,即选择单株、建立保种圃、基础种子田和原种圃[1]。
3 华麦5号的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3.1 株系循环法
3.1.1 生产方法。采用单穗选择、穗行鉴定、分系比较和部分系留种、混系繁殖,有效地提高种子纯度,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延长其使用季限,在品种混杂退化的情况下采用的效果较好[2]。
3.1.2 单穗选择。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种子繁殖田、决选的穗系圃,也可专门设置选择圃。单穗选择的重点是主要农艺性状(穗型、生育期、抗逆性、株型),并具备原品种的丰产性和典型性。在成熟阶段进行一次选择即可。根据所建穗行圃的面积而定(需穗行1.5万个/hm2),一般单穗田间初选数是决选数的1.5倍。
室内决选:对入选单穗在室内脱粒、目测穗粒数、粒色、粒型、籽粒饱满度等,剔除不合格单穗,入选单穗编号保存[3]。
3.1.3 穗行圃。将入选单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穗分行种植,建立穗行圃。单穗播一行区,行长1 m,按行长划排,排间走道40 cm,四周走道50 cm,四周保护行为对照,保护行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种植。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淘汰的穗行及时去除。幼苗阶段:鉴定幼苗耐寒性、抗病性、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等。抽穗阶段:鉴定叶型、株型、抽穗期、抗病性等。成熟阶段:鉴定成熟期、抗倒伏性、抗病性、落黄性、穗部性状、株高、整齐度、芒长等[4]。
收获前进行田间综合评价,当选穗行区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状,综合丰产性较好,植株、穗型整齐度好,与对照保护行相比,抽穗期、成熟期在±1 d范围内、株高在±1 cm范围内,当选穗行确定后作下标记,将淘汰穗行先行割掉带出田外当杂麦,逐一对当选穗行复核,然后在田间用小纱网袋将每个入选的穗行穗头全部割下装入袋中,内外标签,放到大棚后熟,下季种穗系圃;穗行入选的数量原则上按下季的穗系圃的面积而定,一般留200个,下季种穗系圃;其余中选穗行混收下季种植原种圃。
室内考种:将收获的株行进行考种,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和粒质,分别脱粒、称重、编号。淘汰种子量较少的穗行[5]。
3.1.4 穗系圃。按穗行编号顺序,重新编写下季穗系编号,建立穗系圃。每个穗行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方形,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面积为6.67~20.00 m2。基本苗设定为180万~225万株/hm2,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四周保护行为对照,保护行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种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6]。
标准同穗行圃,当选穗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状、整齐度高、一致性好、丰产性好,决选后按照下年种植需要确定选择穗系,一般每一品种穗系留取20~30个,作为下季的穗系圃,循环往复;其余穗系,拔除杂株后混合收割、脱粒、收藏,下季种植原种圃。将上年收获的穗系继续种成穗系圃,种植、鉴定的方法同穗系圃,决选后按照下年种植需要确定每一穗系收获的数量,一般每一穗系留取5~10 kg,作为下季的穗系圃,循环往复;其余穗系,拔除杂株后混合收割、脱粒、收藏,下季种植原种圃[7]。
3.1.5 原种圃。将上季混收的穗系(行)圃种子扩大繁殖,建立原种圃。原种圃集中连片,在抽穗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图1)。
3.2 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
对一些苗头新品种(系),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加快繁殖步伐,可引进育种家的种子直接扩繁。生产方法同原种圃的生产[8]。
4 参考文献
[1] 梁晓东,周安定,曾潮武,等.小麦穗行圃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7(9):8-9.
[2] 王丽.小麦简化繁种操作规程[J].现代农村科技,2015(13):72-73.
[3] 王瑞永,房春兴.小麦原种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64-65.
[4] 孟祥福,彭行政,梁文明,等.寿西湖农场小麦原种生产配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83.
[5] 张洁,罗家传.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J].中国种业,2009(10):81-82.
[6] 朱红彩,周勤智,赵娟,等.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原种生产操作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9):17-18.
[7] 刘永德,范圣华,苏文泉.格来尼小麦原种生产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4(3):22.
[8] 于建平,李贵喜.3个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原种生产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1(11):45-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