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

2018-01-22朱稷崔晓勤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信息

朱稷 崔晓勤

摘 要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上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会留下痕迹,而无数公民的个人信息也都保存在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服务器中。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个人信息 安全 保护

作者简介:朱稷,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崔晓勤,成都第十二中学政治教师。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109

一、 引言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去数十年中,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之后,所带来的就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改变之一。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泄露自己个人信息的风险。无论是网民自身所存在的淡薄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是某些运营商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而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漠视态度,都严重威胁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本文将从讲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危害的基础上,阐述目前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以及之后该如何对于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二、 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危害

(一)增加账户的被盗风险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多个网络平台或软件上使用自己的账户。在这种条件之下,很多人都会为了方便而使得自己的多个平台、软件的账户密码相同,以此来避免密码的遗忘。而且,为了方便用户,很多平台也都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允许用户使用其他平台所注册的账户来登录自己的平台,比如我们所常见的许多平台账户都可以用QQ、微信等账户进行登录。而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埋下了被盗隐患,一旦用户的某个平台的账户被不法分子盗取,就意味着用户在很多平台的个人信息被一并泄露。而在这些平台与软件之中,有一些平台是用户进行支付交易的平台或软件,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威胁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可能还会直接导致用户财产的损失。由此可见,用户的账户信息不仅仅是商家所掌握的重要资产,在不法分子眼里,用户的账户信息也是他们所垂涎的财富。

(二)对于用户进行骚扰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随身携带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在进行这些互联网终端设备的使用时,很多用户会被铺天盖地的垃圾短信、邮件等广告所骚扰。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并不是用户自己事先对平台、企业等进行推送的授权,而是平台、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于用户的爱好、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对于用户进行迎合,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来诱导用户进行消费。而往往更令人生气的,则是某些平台与企业在未经授权允许的情况下,不对客户进行分类与需求分析,就地毯式的对用户进行广告的狂轰滥炸式的骚扰,导致用户叫苦不迭。

(三)危及用户安全与社会稳定

当前社会的人们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之中,我们平时的饮食、交通、购物、租赁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行交易与支付,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然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想要更深更广,始终都绕不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暴露,供人任意检索,而如今在社会上频发的电信诈骗案件中我们可知,许多电信诈骗都是诈骗团伙掌握到用户个人信息资料之后所用的精准诈骗手段,在进行诈骗之前,对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有着十分全面的掌握。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泄露,除了被某些单位、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非法转卖之外,还有一个经常使用的渠道就是通过木马病毒程序等對于用户的移动设备端进行入侵,盗取用户账户信息进行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财产损失,还很有可能危及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用户个人信息获取成本低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关于隐私的保护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国目前在互联网上大量的进行云计算技术、FRID、社交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方便了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许多用户的隐私受到泄露。而且,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种互联网平台的APP遍地开花,企业或者平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成本较低。此外,一些不法份子更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便利性,私下“买卖”或者“交换”各类用户信息,个人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十分“便利”。

(二)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于如何进行个人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在2002年九届人大常委会上已经对个人隐私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包括了私人信息、私人活动与私人空间。到了2012年,我国学者郭瑜在《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中首次对于如何进行关于公民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建设进行了深刻探讨。在这一方面,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在1974年就制订了《联邦隐私权法》,1986年制定了《电子通信隐私法》等,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于公民隐私的保护意识与立法建设都是十分超前的。我国也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相关的法律建设来帮助公民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保护个人数据信息。

(三)用户保护自身信息安全意识不高

许多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畅游时并没有一定的节制性,尤其是在使用社交平台时,在网络上肆意的分享自己的真实照片、地理位置等,并没有设置自己信息的浏览权限。在用户登录一些支付平台时,用户习惯性的用自己生日、名字拼音缩写等组成密码,当不法份子获取了个人海量数据信息后,利用信息分析软件很容易破解个人账户、支付密码以及其他个人隐私等进行犯罪。

(四)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杜跃进先生曾说过,我国网民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有黑客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攻击,二是内部人员对于信息进行了非法买卖。由此可见,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信息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其设立初衷都在于对信息进行获取、检索、分类等,供用户浏览使用,网站就是最常用的信息平台。但是,很多企业在信息平台管理方面,却没有严格的信息管理机制。现实生活中,一个水平不是很高的黑客,都可以利用黑客软件对脆弱的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同时,由于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对信息管理人员的监管比较放松,“内鬼”出卖客户信息的行为也屡禁不止。endprint

四、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

(一)开发使用信息保护软件

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我国的一些大平台应该起到了表率作用,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积极开发个人信息安全的软件。拥有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就可以增加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难度,从而增加犯罪成本来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软件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尽可能的匿名化处理,只保留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威胁性较低的基本信息,隐藏掉用户的姓名、电话号、地址等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威胁较大的重要信息,这样既可以保证商家、平台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二)完善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和制度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由网络平台带来的外部风险也成为危及用户信息安全的一把利剑,所以建立一个完备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关乎着用户的切身利益。首先,企业政府应制定详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细则,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其次,企业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和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教育。再有,企业信息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网络维护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增强对信息系统的掌控能力。这样,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方面入手,建立出一个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将用户的重要信息全方位的保护起来,规避企业信息遭到攻击。

(三)增强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犯罪,能对不法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想要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犯罪,还应该从用户端下手,增强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通过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宣传保护等手段使得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如在不同平台注册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尽可能的设置不一样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减少个人关键信息暴露的可能,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网站,文明上网。同时,当出现个人信息被侵犯时,要积极的利用法律武器与侵犯自己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四)加强信息管理与监管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公共领域如卫生、教育、公安、金融、电信机构等平台在信息系统的构建时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对于信息的获取与使用,却忽略了日常的信息系统的维护,尤其是公众信息的保护。为此,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对信息保护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建立起个人信息获取、分类、使用、查询的权限和机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五、 结语

总之,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融合的越深越广,用户享受互联网为自己提供便利的同时,互联网世界中个人信息的泄露也在威胁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用户信息的保护工作,从技术手段、法律法规、增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强监管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互联网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升.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对策探讨.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2]侯富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法律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5(6).

[3]周红莉.浅析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護策略——以中小型城市驻马店市为例.西部广播电视.2015(4).

[4]陈堂发.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隐私保护困境与规则探讨.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信息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