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生:优秀的企业家 应该站在未来看现在

2018-01-22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华星李东生企业家

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并颠覆着未来的经济形态。对于传统厚重的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成为其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面对变化与不确定性,会洞察先机的人往往更容易创造商业奇迹。所谓“站在现在看未来”是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才叫本事。

顺势谋变而求生一直是李东生坚持的企业战略思维,也是TCL敢于变革创新的底气之所在。时间退到8年前,彼时为扭转中国彩电产业“缺芯少屏”的被动局面,TCL做了件被外界称为“赌博投资”的疯狂事——重金245个亿上马华星光电,将产业链延伸到最具竞争力和技术壁垒的上游。

除了研发团队以外,几乎所有人都为李东生的笃定捏了把汗。可最终,企业的“任督二脉”在同业艳羡的目光中被打通了。今天,华星光电已成为TCL具有科技领先地位的核心业务,拥有生产高阶半导体面板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效益指标连续20个季度排在全球第一。李东生说,“我们的目标是三到五年内,在智能制造领域超过三星,把华星光电打造成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面板制造工厂。”

把脉趋势 当好企业的“算命先生”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同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中,还奋战在一线的已经为数不多。李东生,即是其中一位。他今年60岁,入行30多年来,一路与TCL风雨同行。用李东生自己的话说,商业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未来的不确定性,要适应外部不断变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家必须具备预见未来的本领,做出坚定的战略判断。

在过去坦途与坎坷并行的三十多年里,他始终“站在未来看现在”,不做问责者,只做抉择时刻的“算命先生”。他对于产业、市场等趋势的判断让TCL坚持了发展国际化和产业链条垂直化等重要战略。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李东生就敏感地嗅到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中国要强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跨国企业。因此,他先势而动,先后于1998年进军越南市场,2004年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2015年制定出“三军联动、品牌领先,扎根重点市场”的国际化再出发路线图,力图让TCL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

国际化耕耘之路虽然异常艰难,且颇受非议,但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也成效初显。如今,TCL已完成了彩电、手机及空调等业务的全球布局,海外业务份额约占企业整体收入的一半。2016年,TCL液晶彩电销量突破2000万台,成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2017年,TCL彩电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越LG,成为第三名。如果没有国际化开拓的全球市场,TCL不可能达到今天千亿产值的规模和行业前列的领先地位。

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TCL的业务发展良好,集团营收在快速增长。除了国际市场助力之外,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半导体显示行业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华星光电销量同比提升,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这也验证了TCL垂直化布局半导体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效。华星光电不仅是TCL现在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平台。2017年5月,TCL集团投资129亿开展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包含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和TCL多媒体智能显示终端两个子项目。这进一步强化了华星光电在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实力,优化电视整机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以及提升电视机上下游产业竞争力,从而打造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

商海如战场,战略错一步,局面就会顷刻间逆转。所以说企业家的眼光与格局,以及创新精神最终决定着一家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也是不无道理的。

理性变革 不让“创始人情怀”牵着鼻子

在绝大多数创始人眼里,企业就像孩子,凝聚着自己毕生的创业心血,别说把大权拱手相让,就是权力部分下放也如剜心刮骨。所以中国很多企业家活得并不轻松,一把年纪还要整天为企业发展操碎心,殊不知是在被所谓的“创始人情怀”牵着鼻子走。

企业既然要发展,就不是任何人的私有物品,它只属于未来。因而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最善于发现和培养年轻人才,乐于为年轻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年轻一代挑大梁、压重担甚至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让员工在压力与挑战中快速成长,最终使企业发展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优势。

李东生认为,“在创新和创意成为经济发展最强驱动力的互联网时代,年轻员工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企业能否永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譬如去年以来,TCL内部展开了人事变革,进一步推动干部年轻化,使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下降了3至5岁,70后、80后的优秀干部已进入集团最高管理层。

除了提供更多承担大项目、大责任的机会,TCL还高度重视人才提升,提倡终身学习理念,在企业内部设立TCL大学,构建了“鹰系”、“新任系”和“高潛人才系”等三条人才培养体系。“鹰系培训计划”包含面向高层管理者的“雄鹰工程”,面向中层管理者的“精鹰工程”,面向基层经理人的“飞鹰工程”,以及面向刚入职大学生的“雏鹰工程”,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和领导力。

为适应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岗位的冲击,TCL还建立华星智能制造学院,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平台,让一线员工通过全仿真实训,能够更快地适应智能制造条件下的生产管理环境,培养岗位新技能,学习新的管理方式,掌握运用大数据来分析决策的综合能力。

事实证明,内部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变革,使管理团队和员工提振了士气,激发出企业新的活力。而面对当今多变且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放权给年轻人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会是吸引和保留企业人才竞争力的法宝。

终身学习 企业家要与智能时代共舞

李东生认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在虚与实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之间重构商业生态,不仅需要以市场的力量引领企业的科技与创新,还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给企业未来发展以坚实的支撑和自信。

在他的眼中,企业家精神不止于坚守实业、工匠精神、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要保持学习力。他直言:“眼下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为应对竞争,企业家只有保持持续学习,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这同样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的确,只有企业管理者自身保持足够的成长,才能带领一个团队成长,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工作是愉快的带薪学习,所谓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是人才的较量与比拼,因此企业家要高度重视人才提升,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面向不同员工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今已年过花甲的李东生继续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而这一次,他要带领他的团队与智能时代共舞。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星李东生企业家
李东生
春声
我要读书啦(下)
我要读书啦(上)
写话,一点都不难
“鸟”和“乌”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