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遭遇“史上最严限停产”
2018-01-22
曾经身处“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的朋友们,是否被近期连续的蓝天惊到了?
显而易见,2017~2018年的这个冬天,已经一改往年暗无天日的雾霾笼罩,开启了“蓝天模式”,甚至蓝天多到大家都懒得在朋友圈晒了……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举国上下治理雾霾的大行动。
如今回顾与雾霾“相遇”“相识”“相抗”“相杀”的这段历程,让人感慨万千;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印刷及相关领域的业界人士,恐怕更是感慨良多……
什么是“雾霾”?
在探讨雾霾这些年的“成长经历”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雾霾。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那么,为何大家习惯把“霾”称为“雾霾”?
主要是因为霾降低了空氣能见度,会造成“雾蒙蒙”之感,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颗粒物。而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来源有人为源(主要是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活动排放出来的)和自然源(主要是土壤、扬尘、沙尘经风力的作用输送到空气中而形成的)之分。
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具体来讲,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集;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粒径小于2.5μm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可以进入细支气管、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雾霾”闯入生活
在2003年以前,似乎还没有人关注雾霾,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沙尘暴”上,只要说起北方的冬天,一定会谈及漫天的黄沙。然而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NASA在中国上空监测到了一片“褐色的云”,只是那时候我们在国内还未听说过雾霾一词,大家依然以为那只是雾。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雾霾”一词最早出现于2004年6月29日《北京日报》第八版题为《本市昨出现少见雾霾天》的报道。随后几年,美国NASA坚持给中国的雾霾绘图,外媒开始探讨雾霾对中国经济和奥运会的影响,日本抗议中国的雾霾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让国人不得不去关注雾霾。
特别是,2008年几名外国运动员戴口罩在北京参加奥运会的行为掀起了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在同年开始每天更新北京PM2.5的数据,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发表大量关于雾霾的论文。
直到2012年,PM2.5终于被纳入中国空气质量指标,当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2013年1月1日开始,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实时发布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信息;1月23日,PM2.5首次成为气象部门霾预警指标,并将霾预警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分别对应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1月2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霾蓝色预警信号,是我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
就这样,雾霾的概念逐渐在国人心中渗透,并闯入我们的生活。
十面“霾”伏“等风来”
2013年,中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1月全国出现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涉及30个省(区、市),多个城市PM2.5指数“爆表”;12月的雾霾也大范围地波及了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可以说,当年的雾霾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之重前所未有。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防治国十条”);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2014年1月1日起,北京在全国率先大幅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收费标准;2014年1月7日,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一系列与治霾相关的措施逐渐落地,但短时间内仍未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每到冬天就不约而至的雾霾,普通民众能做的似乎只有等,“等风来”。通常,风来了,雾霾就会随之消散。然而,治理雾霾不能光靠“等风来”,因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尾气排放等才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就这样,一系列治理雾霾的行动开始了,而印刷业猝不及防地成为“重点治理对象”……
印刷业成“雾霾大户”
根据一份雾霾成分研究报告显示,来源于VOCs所形成的PM2.5对雾霾的贡献率达到了17%,而VOCs废气排放重点行业主要包括石化、汽配喷涂、工业涂装、化学品制造、印刷、油墨涂料、家具、橡胶、电子等领域。
对于印刷业而言,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油墨、黏合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等在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挥发和烘干挥发。随着雾霾的不断加剧,因VOCs排放饱受诟病的包装印刷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雾霾大户”。也正因如此,在相关部门的各项治霾计划、目标或措施中,都离不开印刷包装业的身影。
例如,作为我国最早制定印刷业VOCs排放标准的省份,广东省《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于2010年11月1日就开始施行。
2013年9月2日,北京市环保局在“向PM2.5宣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计划,规定包装印刷、木质家具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2014年制定,同时制定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
2014年12月31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2014~2017年)》发布并正式实施,整治范围包括炼油与石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合成纤维制造、表面涂装、印刷、制鞋、家具制造、人造板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纺织印染、塑料制造及塑料制品、生活服务业13个重点行业。endprint
2015年2月28日,上海环境保护局发布《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于2015年3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
2015年5月13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发布了《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并于2015年7月1日正式施行,将对北京印刷业挥发性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管控。
2016年3月,河北省环保厅印发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涉及医药制造、有机化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表面涂装和印刷工业等领域。
2017年12月,山东省环保厅组织制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四部分:印刷业》已经省政府批准并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6月7日起实施。
此外,天津、陕西等地也制定了包括印刷业在内的有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印刷业被征“排污费”
其实国家环保总局早就出台过《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排污费管理条例》等,但真正明确把印刷业纳入其中的是各省市陆续出台的有关“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的征收。
2015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環保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通知》,该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包装印刷业作为试点行业之一,要求相关包装印刷企业按照办法规定进行VOCs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此后,以北京市为首,各地陆续开展了VOCs排污费的征收。
2015年9月15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标准的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将在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五大行业的17个行业小类开始征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
2015年12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环保局颁布《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收费对象是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大类行业中的71个中小类行业。
随后,江苏、安徽、湖南、四川、天津、山东、河北、浙江、辽宁、海南、湖北、山西等地也纷纷开征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费,均涉及印刷包装及相关行业。
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排污费”将向“环保税”转换。该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都需要按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如火电、煤炭、采矿、化工、石化等能源行业的“排污大户”,以及大部分制造业和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加工业,都由原来缴纳排污费转变为“环保税”纳税人。那么,新的政策变化又会给印刷业带来哪些新的影响呢?
印刷企业的“搬迁”之痛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全国2/3的出版社都坐落于此,是中国印刷包装业的聚集地。但是面对雾霾之殇,印刷包装业并没有凭借自己的“服务优势”站稳脚跟。特别是2014年在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之后,其中要求对钢铁、印刷、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进行整改,“工业制造企业外迁潮”成为热点议题,很多印刷企业自然也面临着“搬迁”之痛。
2014年,北京政府曾多次要求北京印刷包装企业退出北京。如10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正式印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北京市环保局制定的《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该目录涉及印刷包装行业4种生产工艺,分别是:使用苯类、酮类有机溶剂的塑料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铅排、铅印工艺,使用苯胺油墨的凹版印刷工艺;设备方面与印刷行业相关的主要是:溶剂型即涂覆膜机、承印物无法降解和回收的各类覆膜机,J1101系列全张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每小时5000张及以下),W1101型全张自动凹版印刷机、AJ401型卷筒纸单面四色凹版印刷机,DJ01型平装胶订联动机,PRD-01、PRD-02型平装胶订联动机,DBT-01型平装有线订、包、烫联动机,离心涂布机和照像制版机。
2015年1月2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前任市长王安顺提出:“退出包括印刷在内的一般性产业。在产业转移布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污染的产业要就地关停。”紧接着,一场印刷企业“搬离北京”的风暴席卷而来。
2016年11月,北京市政府对通州地区的印刷包装业进行“搬迁试点”的整合工作,并要求亦庄、通州地区印刷包装厂搬出北京,迁址到河北地区。
强制性的大规模搬迁,让北京印刷包装企业陷入了困境,对未来发展前景一片迷茫。而那些依然坚挺地留在北京的印刷企业,也不得不承受着高昂的排污费用,甚至很多企业因为雾霾加剧而受到惩罚。例如,有的企业因在VOCs回收处理设施未完工的情况下生产被罚款,有的企业因废弃油墨处置不当被罚款,有的企业因未按要求安装废气收集设备或违规排放可致癌有机废气被罚款……
印刷业遭遇“史上最严限停产”
早在2013年10月,北京、河北等地的中小型造纸企业就成为了首批停产的企业,随后扩展到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甚至导致纸价飞涨。
2015年12月8日7时至10日12时,北京市启动了最高预警等级,按照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北京市多家企业将实施停产限产措施。
2016年12月,雾霾再次笼罩京津冀、川陕渝、晋鲁豫等地区,包装印刷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考验。如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都采取了相应的关停限产措施。其中,北京市在12月16日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共有1200多家企业启动停产限产响应红色预警,其中有700多家停产、500多家限产,主要涉及印刷、建筑、建材、汽配生产、石化等行业。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京津冀治霾继续加码。8月2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京津冀“2+26”城市打响了环保硬仗。其中,北京市在10月底前完成300家企业VOCs治理、淘汰工作,包括61家包装印刷企业;天津市在10月底前完成对包装印刷(6家)等企业共计76家VOCs综合治理或关停;此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也纷纷加强了VOCs治理、“散乱污”企业取缔淘汰或停产等工作。
2017年11月,随着国内各省市2017~2018年冬季错峰生产、停限产方案的公布,全国上千家企业面临停产。特别是在11月7日,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市2017年空气重污染期间应急制造业企业名单》,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业分预案(2017年版)》,自11月起,北京市空气重污染一旦达到黄色预警,名单中的120家企业就要通过停限产予以响应。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环保风暴席卷全国各地,环保督察对企业关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预测,2018年的环保形势将愈加紧张,频繁遭遇限停产的包装印刷企业究竟如何应对?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我们整个行业深思的难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