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前沿成果 明晰未来方向

2018-01-22

纺织服装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锦纶纺织品纤维

除主论坛外,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海安2017)还分别召开了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发展论坛、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论坛、生物基纤维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科技论坛、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发展论坛、聚酯产业链科技与发展论坛和锦纶一调整与创新论坛,为与会者带来最新科技研究成果。

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发展论坛加快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法制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年均产生量超过2000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10%,聚酯瓶社会存量超过5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存量巨大,如果对其回收利用,可节约原油3000多万吨。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颐明明介绍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废旧纺织品回收方面的经验。

一是法律体系比较健全,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例如德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分为慈善回收、商业回收和生产者自愿回收。慈善回收只要符合相关要求即可,商业回收要求严格对公众利益进行保护,生产者责任延伸回收规定了生产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回收自产的废旧纺织品。

二是第三方组织保障,专项经费支持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工作。例如法国按照法律规定,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向服装生产企业收取税费补贴给废旧服装回收利用企业。

三是大众具有较强的环保观念,二手服装是欧洲废旧服装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例如法国和德国的废旧服装回收利用方式以慈善捐赠、二手服裝交易为主;其次是将废旧纺织品整理、裁剪后直接利用,再次是开松后用于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可燃材料等。

对废旧纺织品再利用下一步的发展,顾明明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加快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法制化进程,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拓展到纺织工业领域;二是结合中国国情,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落实;三是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推行废旧纺织品分级利用,分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四是持续宣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理念,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

此外,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宏祥新材料、龙福环能、宁波大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论坛高端环保纺织品受青睐

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材料,是全球纺织领域竞相发展的重点。论坛上,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赵兴雷介绍了具有空气滑移效应的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PM2.5净化性能的研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产业化,在浙江实现了3项专利技术转化,形成了防雾霾口罩滤布500万m2/年,工业滤布1200万m2/年的生产能力。

聚苯硫醚是一种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武汉纺织大学和四川纺织科学研究院通过筛选合适原料、优化熔喷工艺和装备,成功制备出PPS超细纤维。四川纺织科学研究院、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级高工王桦介绍,目前PPS超细纤维主要应用于滤料、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油水分离材料。其滤料过滤精度高,能实现PM2.5微小颗粒物的高效过滤,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温工业烟尘治理。

目前,市场急需环保又能用于纺织的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2015年需求量达10万吨。由北京赛欧兰阻燃纤维有限公司研发的有机硅氮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很好地满足了这些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冉国庆介绍,有机硅氮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绿色环保、阻燃性能好、耐洗涤和多种功能性的优点,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技术均通过中纺联科技部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生物基纤维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科技论坛以产业链思维推动生物基纤维发展

生物基纤维及原料作为我国“十三五”化纤工业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化纤工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兴指出,过去一年来,在政策环境支持下,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结构在持续调整中优化;产业链布局与集中度大幅提高,“强者愈强”与“专小精特”并存。

针对生物基纤维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与问题,王东兴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积极推动各项科技政策的落地,让生物基纤维产业充分享受政策支持;二是以产业链思维积极推动生物基纤维发展,协同解决技术创新、市场服务等难点问题;三是要积极推动生物基纤维品牌化、企业品牌化,把中国生物基纤维的品牌做好。

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翁云宣提出,生物基材料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欧美、东南亚国家都相应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及发展战略。同时他强调产业发展要更注重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的建立。

上海凯赛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企业,无论技术上还是在产品产业化上近几年都有较大突破。公司技术副总裁李乃强介绍,凯赛通过生物法制备戊二胺的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而且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友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来自青岛大学、上海帕兰朵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专家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发展分论坛智能纺织品成关注重点

论坛围绕高性能纤维最新发展,邀请来自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东华大学、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芳磊蜂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做了主题报告。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罗益锋总结了全球智能纺织品市场发展与投资情况,分析了智能纺织品未来发展趋势,特别介绍了石墨烯纺织品在健康监测、功能性服装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总结了全球聚酰亚胺制品消费情况,介绍了聚酰亚胺的特性和种类,特别针对聚酰亚胺纤维的耐温性能、机械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等作了详细说明。endprint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哲介绍了聚苯硫醚纤维的分子结构、性能、应用以及国内外生产情况,指出了聚苯硫醚纤维在热稳定性、紫外光稳定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针对这些性能缺陷,详细讲述了利用有机

无机纳米杂化技术对聚苯硫醚纤维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光稳定性能等方面的改性研究情况,最后对聚苯硫醚纤维研究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并详细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军事、航天航空、强缆、海洋产业、体育器材以及民用市场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聚酯产业链科技与发展论坛高品质高功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多年技术创新,我国聚酯的聚合与纺丝国产化技术与装备日益成熟,单线产能迅速增加,单位投资與综合能耗明显降低,推动了聚酯行业在近十年迅猛发展,不论从技术上、装备上、产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论坛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青指出,未来涤纶长丝应向高品质高功能的差别化纤维(新一代聚酯纤维)方向发展,“差别化纤维强调的不仅仅是纤维的状态,同时与纤维的原料来源、制造过程、应用和废弃物处置等也密切相关。”刘青强调。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王鸣义表示,尽管涤纶综合性能位于合成纤维之首,但未来依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非纤聚酯来说,现阶段瓶用、薄膜、片材和注塑领域值得关注,但同时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可回收再生性,他认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是聚酯非纤领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优化咨询中心赵睿分析,随着技术及投资门槛下降,全球芳烃下游衍生物陆续出现产能过剩趋势,过剩将维持较长时间且逐步蔓延到上游。随着炼化项目审批权的下放及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未来3~5年内国内大规模炼化项目将集中投产,成本及配套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国内PX产业呈一体化、大型化及做利化发展,市场将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

锦纶一调整与创新论坛横向整合开拓新领域

当前,我国锦纶主要原料生产技术突破瓶颈,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强,大容量锦纶6聚合装置及工艺得到提升,锦纶6纺丝国产设备获得突破,与进口设备相融合,使得我国锦纶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我国锦纶产业也面临着欧美纺织服装市场饱和、民用纺丝应用增长空间受限、产业链各个环节扩张无序、整体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挑战。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会长、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卓胜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二是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三是关注产品可持续发展;四是尝试横向整合;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巍分析,未来己内酰胺(CPL)加工区间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将成为常态,CPL、锦纶切片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不过生产厂商产业链延伸仍需要时间来完成,未来市场竞争将从单一产品环节发展为全产业链产品竞争。

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主任孙红芬分享了锦纶产业链CPL、切片、纤维等品种的价格走势、开工率、产品库存、现金流等市场运行现状,对锦纶产品链产能、产量、供需量、扩能情况等给出了详尽的阐述。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纶纺织品纤维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华润锦纶:打造最富活力的特种纤维供应商
跟踪导练(一)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守护 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 我一直都在
守护 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