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与豫西抗日根据地
2018-01-22项东民
项东民
王树声是我军军械装备工作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他身经百战,足智多谋,能攻善守,屡挑重担,是战功显赫的一代名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街。抗日战争后期,他任河南军区、河南抗日军司令员,从1944 年11月挺进河南(豫西)至1945 年8月抗战胜利,以非凡的胆略和精湛的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使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 2 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 余万人口;建立 6 个行政专署和 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3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 余人。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抗战时期全国 19 块解放区之一。
临危受命,临行前毛泽东面授机宜
河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4年,日本海上交通被盟军切断后,为了能经过中国大陆交通线补给在南洋的日军,遂调集主力于4月发起打通平汉路南段交通的河南战役。面对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仅37天郑州、洛阳、许昌等38个重要县市就相继沦陷。
5 月 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 :“河南大部分地区已成为敌后地区,国民党、汤恩伯等部业已大败,溃散者颇多。河南秩序紊乱,人民抗日武装必然蜂起”,“河南地方党员在目前情况下 , 应该起来参加与领导河南人民抗战,应该组织抗日游击队与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保卫家乡”。在此形势下,我軍若能收复、控制河南地区,不仅可以阻止侵华日军西进,保卫大西北战略后方,而且可以沟通陕北、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为日后中原的战略反攻创造有利条件。由此,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开辟河南 (豫西)抗日根据地。
为加强对豫西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于1944 年10 月14 日作出《关于建立豫西根据地的部署》,决定派戴季英、王树声、刘子久、陈先端等从陕北率军并大批干部进入河南活动。随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后改为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任命王树声为河南军区、河南抗日军司令员,戴季英为省委书记兼河南军区、河南抗日军政治委员。
临行前,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王树声、戴季英等河南军区领导,面授机宜,谈了对河南局势的看法:南下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深入河南敌后,以嵩山为依托,在郑州、洛阳、许昌三点、平汉线和陇海线两线之间,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紧紧咬住敌人,牵制三点、两线之敌的可能西进,保卫大西北。沟通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战略联系,发展抗日战争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对形势的透彻分析令王树声、戴季英对即将踏上的征程信心满怀。
飞渡黄河写传奇,
创造性地开展“倒地运动”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王树声等人认真分析了河南的形势,研究了工作部署,加紧进行进军河南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他决定部队于11月从延安分两批开赴河南。
王树声、戴季英率领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第四支队由延安出发,经太行、太岳根据地向豫西敌后挺进,翻越中条山来到黄河岸边。黄河自古就是人间天险,此时更是河水滔滔,浮冰如山,即使有船也难以渡河。而且,身后还有大批敌人分两路向他们夹击而来。中央来电:“黄河冰封,速渡勿迟!”为坚决完成中央命令,王树声亲自走访老船工,勘察地形,选择渡河点,决定乘夜间寒风凛冽之时渡河。就在这时,黄河突现一座冰桥。原来,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黄河上游的冰块冲到这里越卡越多形成冰桥,但很快就会被冲垮,必须抓紧时间过河。在当地群众引导下每人带了一帽子沙子边走边撒,有效防止了冰滑,大队人马顺利过了河。敌追兵赶到时冰桥已冲开,只好望河兴叹。
王树声率部“飞渡黄河”,沿途群众拍手称绝,争相传颂。挺进豫西后与先期在那里坚持抗战的皮定均、徐子荣的部队会合,组成了河南军区。他们立即着手中共豫西地方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人民抗日力量迅猛发展。最鼎盛时期,豫西地区先后建立了6 个专署和26 个县委。豫西各地、县委按照中共河南区党委关于“在各种群众运动中,大量吸收工人及贫苦农民与知识分子入党,达到每一个自然村都有我们的支部与党员”的指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发展新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壮大党的力量,使之成为根据地的领导核心。
豫西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实行合理负担作为深入发动民众、实行全民抗战的大计来抓,收到显著成效。1945 年2 月16 日,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发布由王树声、戴季英联署上报中共中央经毛泽东批准的《国民革命军河南人民抗日军八大主张》,其第5 条规定:“改善人民生活,实行合理负担。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减轻河南人民负担,实行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发展农业生产,救济灾民,取缔奸商操纵物价,保护工商业贸易自由发展。”
1945年春夏,在王树声、戴季英等人的运作下,中共河南区党委先后颁布了《土地转移法》《河南灾期卖地倒还条例》,以法律形式规定:“穷要倒富,富不倒穷,穷富相等,协商处理”,开展群众性“倒地运动”。仅临汝县,农民在灾荒年卖出的土地房屋都基本赎回,倒回土地 3000 余亩。“倒地运动”使大批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深得群众拥护。他们从内心感谢共产党八路军,纷纷参加锄奸反霸、抗日反顽的斗争,坚决保卫根据地,保卫胜利果实,抗日根据地有了坚强的群众基础。
分清情况,“插花栽柳”,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王树声率部进入豫西,触目所见,尽是荒芜的土地,逃难的难民,成群的乌鸦,残破的村庄。与这凄凉景象相对的,就是围寨如林,枪声不断。凡稍大点的村镇都有用黄土筑成的寨墙,寨墙上有炮楼,寨外有堑壕,宛如一座古城堡。他深感:日军入侵,兵荒马乱,把老百姓害苦了。一座座寨墙高筑的土围子给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他和戴季英商议,边行军边调研,深入了解情况,以便作出切合实际的正确决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