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犯错怎么办?
2018-01-22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赵 郡
教师来信:
尊敬的赵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班主任,最近十分焦虑,因为班上有几名同学,开学以来屡次犯错。甲同学不止一次上课迟到,每次问他原因,他总是理直气壮,借口繁多。乙同学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多次,却收效甚微。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丙同学却偷着带,我暂时代他保管,可是他又偷偷带了一个新手机。丁同学自习课说话,周围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分到一个小组。我找他谈话,他表示以后绝不再犯,却总是三分钟热度……
我班一共有56名学生,每天一大半的精力却都花费在这几个孩子身上。各种说理甚至惩罚对他们都不管用,我真是黔驴技穷了。赵老师,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怎么教育呢?诚盼赐教,不胜感激。
一名“头大”的班主任
郡与解惑:
信中所述现象,的确是很多年轻班主任常常会遇到的困惑。不但自己着急,而且往往费力不讨好。要想改善类似情况,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进而通过教育艺术的提升去实现。
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人的成长过程不也同样如此吗?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允许学生犯错,在错误中不断改进才会成长。十几岁的中学生正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不断地尝试着确定自己的权力和价值,常常会挑战规则或习惯。他们自主地与社会规则(校规、班规)进行磨合,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状况实属常见。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中学生自控力依然较为薄弱,有心改之,无力维之。这就愈发需要我们的督促与帮助。当我们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行为时,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淡定。
理解了学生,也便找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方向。观念理顺了,情绪才能相对平和,智慧才会倍增,教育艺术于是衍生。
这四名同学表现出一个共性问题:对于规定的冒犯。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规矩,并在规矩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有较强自我意识的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应该遵守这些规矩,这些规矩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做对了,可操作性或能够具体化的标准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即使学生违规,也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好的标准是什么,违规给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自己如何改善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指点和督促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老师是在帮助他,而不是批评和斥责。
具体操作建议:
1.各种规章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交由学生全体民主讨论、集体协商,班主任参与其中,表达观点,但不强迫学生接受。达成基本一致意见后,集体签名、公示,依规执行。
2.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团队积分制,鼓励积极正确的做法,小组正向加分,以团队荣誉激励学生自勉与互勉,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责任感。
3.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以倾听为主、说教为辅,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做出判断。教师的信任,会使学生更加值得信任。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与之沟通协商具体改善方案以及督促方式,在学生认可的情况下实施帮扶行动。
4.必要时与其他科任教师、学生家长或班里同学进行沟通,争取多方配合,助力学生做到更好。
5.对于在班级里或教师面前寻求更多关注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敏锐观察,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适当措施,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刻意对抗其需求或单纯地惩罚其行为。
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在成长。犯错不可怕,及时知错,尽快改过,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