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

2018-01-22马金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创造 2018年9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总书记现代化

马金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7·26”重要讲话,是中国由大国变为强国的理论宣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做出了充分的政治准备、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笔者领会,其重大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一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我国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后,为接着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而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总结新中国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曲折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进行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鲜明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牢牢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我们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的立足点和基本依据。关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三个“意味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个意味着”意蕴深远。“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作出了当前中国发展新判断,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具有历史意义。“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展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揭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时代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找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新路径,揭示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逻辑,具有世界意义。

四、三大“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洞悉发展大势、擘画复兴蓝图、描绘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判断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做出的重要战术安排与应对。它直接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要求,关系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程度,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愿景。

五、四个“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四个“伟大”意义重大。笔者领会,“进行伟大斗争”,即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 ,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伟大斗争”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建设伟大工程”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主体力量”治国理政,“推进伟大事业”明确宣示了我们治国理政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伟大梦想”明确宣示了我们“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根本总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行动纲领的基本遵循。

六、七个“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七个坚定不移”,全面概括了砥砺奋进的5年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伟大实践和集体智慧,既包括“四个全面”,又涵盖“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总书记现代化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总书记“下团组”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