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抢票“神器”成为伤人“暗器”
2018-01-22黄春景
□黄春景
每年春运期间抢票已不是新鲜事,与传统的火车购票方式相比,如今有近七成乘客选择网上购票,各式抢票软件应运而生。然而,声称高效、精准的抢票神器却暗藏信息泄露、诈骗钱财等多种风险。
近期,经媒体的介入曝光后发现,抢票“神器”暗藏信息泄露、诈骗钱财等风险,抢票“神器”成了伤人“暗器”,种种“暗病”让所谓的抢票“神器”风光不再,随之而来的是舆论的口诛笔伐,如同被狠狠地打了一闷棍。显而易见,媒体的提醒很及时很到位,可以有效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一旦上当受骗,轻则泄露了个人信息,重则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有了市场需求,抢票“神器”自然应运而生,于是乎各种“神器”粉墨登场,但其中难免鱼目混珠。据媒体报道,不少网友反映使用抢票软件后,非但没有抢到票,反而接到了很多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个人信息遭泄露。而一些看似正规的抢票软件,却要求用户绑定自己的12306账户,相当于敞开了自家大门。这样一来,某些自动化程序可模拟网站运行,在交易过程中自然就存在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明知道抢票“神器”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甘愿铤而走险,这归咎于春运票源紧张局面的“倒逼”。倘若每个人都能在官网顺利购票,抢票“神器”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那么,如何规避抢票“神器”成为伤害公众的暗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消费者可通过铁路客服服务中心下载12306手机客户端,或通过正规第三方手机应用平台下载相关软件,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点击陌生链接下载手机应用。目前互联网购票已经占到总购票量的70%,而手机客户端购票又占到互联网售票的70%。因此,做好安全防范显得很有必要。二是亟需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抢票行为。这些年来在执法监管仍显薄弱的大环境下,不少软件披着“合法”的外衣,变相采集和利用个人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软件打着网络抢票的幌子,名为抢票,实为诈骗。对此,尽快规范抢票行为、打击抢票乱象,这是抛给监管部门的一道善治考题。三是需要铁路部门在网络购票方面更给力些。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铁路春运较之往年有了不少“新气象”,推出了包括自助选座、接续换乘、微信支付、积分兑换车票、微信通知等一系列服务新举措,方便了乘客购买火车票。只要铁路部门做足便民大文章,抢票“神器”自然就会逊色,进而逐渐走下“神坛”。
抢票“神器”年年有,其中每年潜藏的“新花样”各不同,消费者莫为图一时之快,上了某些“神器”的当。相信有了媒体的提醒,在抢票“神器”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做到审慎而行,抢票的风险系数自然就会降低直至杜绝。只要每个人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个人信息,就会少一些麻烦、多一份舒坦,让“回家之路”成为“舒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