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2018-01-22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为政者家风道德

许 旭

(536000 中共北海市委党校 广西 北海)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多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充分体现着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思维,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过程中,秉持文化特有的延续性,必须不断地汲取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实现价值的现代转型。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社会理论和实践的一种观念形式的表达和反映,而且这种观念的沉淀逐渐转化为人们的心理积淀,形成了人们关于廉洁的价值标准。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廉政文化建设要符合文化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廉政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载体)就是文化建设的载体、形式等。

(二)廉政文化的特征

1.廉政文化在作用上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

廉政文化来源于实践,但同时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廉政文化能够通过其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品格,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时通过对个体的影响,形成辐射表率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廉洁氛围。正是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和辐射表率作用,确定了廉政文化长期性,基础性的特点。

2.廉政文化具有继承性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如果抹去历史的痕迹,那文化本身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融合了政治、道德、制度等多元素而又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廉政文化,并不断地在总结实践基础中繁衍发展,对古代中国及当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这种继承性,使得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得以传承下去。

3.廉政文化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

尽管廉政文化的对象主要是官员,但如果缺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根基和基础。古往今来,正是由于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歌曲、诗歌、画作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了廉政文化的广泛性,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二、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内容、精神实质的辩证分析

回顾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其所积累和传承的廉政文化中,从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政治伦理,到个人的立德修身以及家庭家风要求都蕴含了廉洁的价值理念,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大量的深刻,富有哲理的廉说、廉论。

(一)民惟邦本的思想要求

《尚书》里面提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我国古代社会提出的治国理政以民为本的精神实质,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总结提炼,民本思想不断丰富完善,始终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坚持的原则和扼守的要求。儒家学说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所倡导的仁政思想,比如,“仁者爱人”[1]的主张,其精神实质就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认为民是国家的基础,要求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而被称之为亚圣的另一位儒家经典代表人物孟子更是提出了“民贵君轻”的重要观点。从历史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凡得民心者,得天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而背离民心,贪婪暴政的朝代如夏桀,商纣等必然灭亡。民本思想是廉政文化的根基所在,廉政的就是要把处理好为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为民情怀是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朴素的古代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地位所构建的思想体系,但也为廉政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以廉为贵和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要求

在古代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视廉洁奉公和为政者的政治道德,所谓“守国之度,在饰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2]国之四维是指礼义廉耻,其中廉是四维中最重要的,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是为政者必须具备的政治伦理。以廉为贵,为政以德就要求为政者必须以身作则,形成廉洁奉公的思想自觉。以吏为师是中国封建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官吏的形象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情操,更是关系到国家,朝廷的形象,是老百姓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因此,正如《论语为政》所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把为政者的示范作用比喻成北极星的中心辐射,可见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把廉洁从政的政治伦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要求。

(三)隆礼重法与慎独正己内外兼顾的道德要求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在吸收了法家思想的部分内容,形成了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对官吏廉洁从政方面构建了以礼为内核精神,以法为惩罚的制度约束。充分发挥了礼制的教化功能和法的惩罚功能,既为官吏廉洁从政提供了礼制的行为模式,也为官吏贪污受贿设置了严厉的处罚法律措施。隆礼重法是外在的制度性约束,而慎独正己是内在的道德修为。《礼记·中庸》提到“君子慎其独也”。要求为政者要始终表里如一地行善。《大学》所强调的“正己”则要求以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地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行来完善自身。慎独正己是我国古代官吏入仕的精神起点和道德要求。通过内在的道德约束和外在的制度约束,来达到为政者廉洁从政的目标。

(四)以孝促廉的家风要求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百行孝为先,无论你是官居高位抑或是平民百姓,孝道都是极其重要的伦理要求。孝与廉的关系正如《孝经》中所提“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在我国古代政治思维中以孝促廉,从官员的孝是可以判断对朝廷之忠,官员贪赃枉法,是要辱及先人,被视为不忠不孝的。因此,严厉的忠孝家风教育对官吏成长的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华传统廉政文化所特有之处。

我国传统廉政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分析传统廉政文化的本质时,一方面我们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抹杀了传统廉政文化的优秀品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基于历史的局限性,传统廉政文化的内容毕竟与我们现代政治文明所倡导的廉政文化具有许多不同,要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去分析其内在实质。

首先,民惟邦本的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根植的思想基础不同,民惟邦本的思想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地位,而提出的民本思想,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封建社会的统治,并未给予民众实质权利和自由。这和我们所坚持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次,为政以德,隆礼重法在本质上是人治的逻辑方式,与现代的法治精神相去甚远。传统礼法关系,是重礼轻法,法是没有独立的地位的,是附属于礼制之后的,封建的三纲五常,宗法礼制才是王道所在。在法的适用上,不是奉行平等对待原则,正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封建人治模式的典型特征。

再者,忠孝伦理要求,是建立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上的忠孝观念,是君权、父权、夫权的具体表现,也是封建统治者通过加强忠孝观念的灌输,确保臣民对封建皇权的绝对服从,这种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所形成的人身依附和血缘关系极大地巩固了封建皇权的统治地位。

三、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导向、约束功能,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实现不想腐的目标。正如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所说:“对腐败最强有力的制止方法,就是对贪污者进行批判与谴责的大众舆论”。[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廉政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所以要从我国传统廉政文化汲取优良成分,赋予其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

(一)民惟邦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转化

民惟邦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着力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抵制一切脱离群众、背离人心的贪污腐化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权的成败。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的官员要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另外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

(二)为政以德、以廉为贵的现代价值转化

为政以德、以廉为贵要求官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与我们现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廉政建设中要发挥示范作用是一致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不仅仅关系到个人,更是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地位和形象,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坚持以上率下,正风严纪,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党风引领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党风促民风,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使得社会廉杰之气蔚然成风。

(三)隆礼重法、慎独正己的现代性转化

隆礼重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礼制的落后思想,要剥离其精神实质,发挥其道德教化的功能作用,即对其形式上进行现代性转化。德法并治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既要发挥制度的刚性制约,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慎独正己就要求官员要始终表里如一地把道德规范、党性修养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隆礼重法和慎独正己的现代性转化实际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结合,以道德教化来引导官员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价值理念,以法律制度来保障权力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刚性和柔性的结合共同致力于廉政文化建设。

(四)以孝促廉的现代性转化

以孝促廉是中华传统廉政文化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要大力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要弘扬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精神,增强家庭责任感与家族荣辱观。要加强官员对家属子女的家风教育,正确处理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共同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许多领导干部中,就有很多因为家属变相腐败的例子。要重视家风教育,要把家风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四、结语

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廉政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不同时间纬度的廉政文化在外在形式和精神实质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必然要求我们结合新时代的需求,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并结合我国实际的文化情况,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转化。

[1]《孟子·离娄下》.

[2]《管子·牧民》.

[3]朱维平.新加坡廉政精神经验及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为政者家风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德建设的特点及现代启示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
——老子论官德修养
勤劳节俭传家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浅析《孔子家语》中孔子的为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