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基础的多视角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2018-01-22唐明霞程玉静袁春新王建华
唐明霞, 程玉静, 袁春新, 王建华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 226541; 2.江苏省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江苏南通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同时,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 km,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km;拥有海岸线210 km,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多km;拥有野生脊椎动物600多种,其中近海鱼类130多种,长江水域鱼类93种;植被种类繁多,是著名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湖桑之乡”、“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也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拥有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
1 南通六大农业支柱产业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南通逐步形成了传统粮油、优质蔬菜、生态林业、特色畜禽、江海渔业、茧丝绸等六大支柱产业,为“米袋子”“菜蓝子”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 传统粮油生产水平较高
2016年,全市粮食面积51.89万hm2,总产325.20万t,粮食单产6 267.0 kg/hm2。作为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单产9 282.0 kg/hm2、小麦单产5 472.0 kg/hm2,保持历史较高水平。油菜种植面积8.75万hm2,生产水平处于全国、全省领先地位,全市油菜单产3 157.5 kg/hm2,比全省平均高 349.5 kg/hm2,比全国平均高1 185.0 kg/hm2。
1.2 优质蔬菜保障能力较强
201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4.01万hm2,总产量 595万t,总产值98.0亿元。设施蔬菜面积新增0.70万hm2,12个万亩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已建成0.91万hm2;主城区蔬菜自给率始终保持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百分点,蔬菜自给率高于周边城市。
1.3 生态林业发展迅速
南通是著名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湖桑之乡”“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林木覆盖率 24.0%,自然湿地保护率42.5%。以沿江、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为骨架,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为脉络,以绿色村庄、湿地、公园等为基点的沿江沿海防护林纵深体系初步建成。
1.4 特色畜禽规模化水平快速提升
2016年,全市肉类总产量45.7万t,禽蛋产量44.8万t,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59.1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3%。全市生猪年饲养量623.11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6亿羽,山羊饲养量420.9万只。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占比65%,肉鸡规模养殖占比78.3%,蛋禽规模养殖占比93%,奶牛规模养殖占比98.2%。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
1.5 江海渔业产业稳定发展
南通江海渔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较快,拥有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1个,市级现代渔业园区8个,市级渔业龙头企业23家;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现代化改造工程和6艘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填补省内空白。201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87万hm2,其中海水养殖8.60万hm2,淡水养殖 4.27万hm2;有海洋捕捞渔船1 451艘。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89万t,居全省第二;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9.3万t,海水养殖32.4万t,总量全省第一;淡水养殖20.6万t、淡水捕捞2.9万t。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达43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1.6 茧丝绸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南通的蚕茧产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著名的蚕茧生产基地、国家七部委联合授予的“中国茧丝绸之乡”和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湖桑之乡”。2016年,全市发种30.32万张,蚕茧产量11 537 t,收购量8 854.3 t,蚕茧收购量综合均价4万元/t,同比增长18%。
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瓶颈
南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具有无可置疑的产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步伐,严重影响了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
2.1 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强
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供给明显不足,除部分水产品、玉米等育种外,一些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作物的品种和重大农业装备还主要依赖引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配套不够;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领域技术成果严重缺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2.2 物流和加工尚未融入产业链
实践证明,农业的冷链物流和农产品加工在农业经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南通现代农业在这个环节既没有整体设计、整体安排,也没有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价值链部署,从而导致南通农业最具升值潜力的冷链物流和产品加工与市场结合不紧密,都还停留在价值最低的种养业环节。由此而言,南通农业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衔接不紧。
2.3 集约化程度偏低,环境劣化
南通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7 hm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区域产业和品牌缺乏有效的整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南通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使得农村持续发展与人口多、耕地少、环境容量压力大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2.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突破性的成果较少,技术支撑、储备能力不足,适应市场、产业需求,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业科研成果的培育以及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地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中,人才、技术、成果、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在技术研发、中试放大、市场导入、产业化等成果转化链条各环节的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科研院所、市场不同的优势作用在创新链条各环节有待进一步发挥。
2.5 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数量萎缩、农业从业者结构失衡,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兼业化、副业化趋势比较明显,文化水平偏低,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偏少,农业专业型、技能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缺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培养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者、农民经纪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 多视角发展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南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要正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通过宏观规划、科技创新、特色小镇、休闲农业等多重视角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
3.1 宏观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升农业整体产业水平,扩大农业整体产业规模的必然选择。在空间布局上,沿海以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和现代渔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产业;沿江以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花木桑果生产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中北部地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建设优质高效粮油、特色高效蔬菜、特色花木果品、生态健康畜禽、现代桑蚕茧丝、特种水产养殖、特色中草药材、都市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盐土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等十大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3.1.1优质粮油科技示范园区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优质粳稻生产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和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区。到2020年,建成稻麦永久性生产基地16万hm2,油菜生产基地10万hm2。建设万亩优质食味米、万亩弱筋小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4个,辐射15万hm2;千亩双低油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辐射 10万hm2。
3.1.2特色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构建绿色蔬菜高效设施、加工出口、永久性保供三大生产基地。到2020年,建成 8万hm2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万hm2加工出口蔬菜生产基地,1万hm2永久性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千亩叶菜类、茄果类等城郊型设施蔬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辐射 8万hm2;100 m2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辐射10万m2;千亩出口蔬菜栽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辐射5万hm2;千亩永久性蔬菜保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辐射1万hm2。
3.1.3特色花木果品科技示范园区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全面提高林业综合效益。2020年,全市花木面积达到2万hm2、产值39亿元;果园面积达到1万hm2、产值16亿元。建设千亩如皋国际园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辐射7万hm2;百亩优质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辐射 0.5万hm2;百亩优质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辐射 0.3万hm2;百亩优质草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辐射 0.3万hm2;百亩优质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辐射 0.2万hm2;百亩银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辐射 0.3万hm2。
3.1.4生态畜禽科技示范园区围绕南通畜牧业优势主导品种布局,按照养殖数量与周边土地消纳承载能力相平衡的原则,利用现代装备改造畜牧业,提升养殖设施化水平,实现种养联动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四大养殖示范基地”[1]。2020年,确保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7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以江苏长寿、南通德心、江苏兴旺等为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商品瘦肉型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核心区1 000头,辐射100万头;以江苏京海、江苏泰森等为龙头企业,建设大型商品肉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核心区5 000羽,辐射5 000万羽;以江苏天成等为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禽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核心区3 000羽,辐射2 000万羽;建设海门山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个,核心区1 000头,辐射300万头。
3.1.5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海洋捕捞区以启东、如东和海门为重点;远洋渔业主要在海门和市区;海水养殖区主要分布在启东、如东和滨海园区。沿江长江特色水产养殖区,主要布局在如皋、海门和启东沿江地区;水产品加工区,主要布局在吕四、洋口等地区。建设长江特色渔业资源保护、繁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建设千亩南美白对虾为主体的特色渔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海水池塘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海水滩涂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3个,辐射1万hm2;建设百亩优质紫菜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百亩优质贝类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辐射0.3万hm2。
3.1.6茧丝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蚕桑标准化,建设高沙土、里下河、运河沿线蚕桑特色产业园区;加强和引导蚕桑规模经营,掌握核心技术,积极推进传统茧丝绸企业向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升级[1]。2020年,建成万亩规模化高产桑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辐射2万hm2;千亩蚕业循环经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辐射1万hm2,包括优质茧生产基地、开发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和蚕桑功能性物质、丝绸观光园。
3.1.7地道中草药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集保护、研究、展示示范、繁育于一体的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在南通市通州区南部地区建立中草药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其原有中草药材种植基础,研发中草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提高中草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建设百亩示范园区3个,辐射1 000 hm2。
3.1.8都市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立足长三角,接轨上海都市圈,围绕农业生态文明、现代高效农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突出江海文化特色,建设一批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江海风情休闲农业基地,重点培育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美丽乡村等发展载体,开展农耕文化博览和科普教育体验、医疗养生保健、生态休闲旅游等活动;推进休闲农业向高端化、园区化、品质化方向升级,建设沿海度假休闲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海安中洋珍稀鱼养殖区、海安里下河生态观光区、如皋花卉苗木产业区、如皋长青沙生态观光区、如东海滨休闲度假区、海门蔬菜瓜果产业区、启东都市农业生态观光区、通州开沙岛休闲度假区等8个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3.1.9农副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南通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形成功能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质高效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同时,以蔬菜园艺、畜禽产品、海水产品、茧丝产品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以银河面粉等为龙头企业,建设粮油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3个;以江苏中宝、江苏嘉安等为龙头企业,建设果蔬加工科技示范园区4个;以江苏京海、江苏长寿等为龙头企业,建设畜禽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2个;以南通天一等为龙头企业,建设水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3个;以江苏鑫缘等为龙头企业,建设桑产丝制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1个。
3.1.10盐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沿海滩涂围垦与综合开发[1],对已围滩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快速稳定脱盐,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滩涂农、林、渔业生产。建设百亩盐土改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辐射1万hm2;创建集研究、展示示范、繁育、成果转化于一体的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依据土壤盐碱梯度,科学合理搭配栽培耐盐植物,建设百亩滩涂综合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辐射2万hm2。
3.2 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3.2.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农业科技项目的决策。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先发优势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南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设立科技创新股权交易专门板块,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相关制度,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份转让、债券融资等科技创新服务。
3.2.2发挥高校院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制度创新和特色办学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制定科研院所章程,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探索实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代表构成的理事会制度;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优势,明确各类高等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要求,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稳定规模,提升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行绩效拨款试点,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持制度;完善和落实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有序下放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自主权,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自主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标准,自主聘用人员,聘用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改进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3.2.3完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区域间科技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聚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整合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资源,加快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奖惩办法;完善财政资金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查重机制和联合评议机制,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对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和科研基础设施,加快建立统一的管理数据库和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并依法向社会开放。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科技评价标准和奖励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特别是科技社团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
3.3 特色小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2]。
3.3.1升级“一镇一品”,发展多样性的特色小镇在已有“一镇一品”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3.3.2充分挖掘特色乡俗,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新文化和传统农耕文明文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挖掘民间乡土工艺、民风民俗、民间美食、传统民居等,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旅游元素。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的实施,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以科技型农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3.3.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弱势产业转型升级让“产业强起来”,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共同要求。要把上下游产业链打通,把产品做大做强,包括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烙上现代元素的传统特色农业产品和以品种、技术、模式、专利、标准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新成果等方面。产业是小城镇的生命力,而特色就是产业的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
3.4 休闲农业
按照规划布局区域化、接待能力标准化、服务内涵差别化的要求,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集聚示范区,建立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受益的公平合理运行机制。推进以港闸森林公园、崇川狼山景区为核心的城郊休闲,以如东洋口、启东吕四为核心的沿海休闲,以通州开沙岛、如皋长青沙为核心的沿江休闲等休闲农业核心区建设。
3.4.1打造魅力休闲乡村根据现有基础和整体规划,布局9大休闲乡村:通州区五接镇开沙村、如皋市如城镇顾庄村、如东县洋口镇双灶村、启东市南阳镇启兴村、启东市海复镇滨海村、海门市海永乡永北村、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海安县城东镇壮志村、如东县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近海村。
3.4.2打造休闲农业景点旅游精品路线南通市通州区开沙岛冠军摇篮之旅一日游、如皋市世界长寿之乡康寿之旅、如皋市花木之都绿色之旅、如东县黄海风情生态一日游、如东县魅力海港一日游、南通启东追江赶海都市农业休闲之旅、中国家纺城——张謇纪念馆一日游、海安县里下河风情之旅、海安县海滨休闲之旅。
3.4.3打造休闲农业景点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南通海门东灶港滨海风情旅游线路、南通市港闸北翼新城城乡休闲旅游线路、南通市通州温室风光体验一日游线路。
3.4.4举办经典节庆活动大力举办经典节庆活动,着力扩大休闲农业集聚示范区的影响力。南通经典节庆主要有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如东文蛤节、如东(掘港)葡萄节、如东风筝节、中国海门金花节、中国海安河豚节、中国海安青墩文化节、“久发杯”盆景艺术节。
3.5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既是特色小镇的一种实现方式,又是一种商业模式,是跨产业、跨功能的综合规划;具体到项目当中,就是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运营[3]。中央明确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3.5.1确立农民主体,构建综合产业体系田园综合体要以农民为主体,以此保障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通过对农业乡村的产业化改造,让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消灭农村空心化。同时,田园综合体必须是综合性的,积极创建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4个层次的产业群。首先,要建设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的核心产业;其次,要建设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构建田园综合体的支持产业;再次,要建设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构建田园综合体的配套产业;最后,要建设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构建田园综合体的衍生产业。
3.5.2丰富产业内容,营造综合性新社区田园综合体在产业内容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循环农业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农事体验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农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3.5.3建景观吸引核,构造层次分明体系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南通特色农业资源、现代农业科技、传统农耕文化、优秀人文景观等构建景观吸引核,使城镇居民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风光和体会农业的魅力。围绕景观吸引核,建设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的休闲聚集区,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围绕景观吸引核建设农业生产区,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围绕景观吸引核建设居住发展带,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促进人员聚集。围绕景观吸引核建设社区配套网,包括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3.6 新型主体
“谁来种地”,答案毫无疑问是新型职业农民及其衍生出来的农业经营组织。目前,南通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包括“全托管”组织、家庭农场、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经纪人等[4]。加快新型主体的培育,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3.6.1分类扶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新型主体的需求,分类扶持,做到扶持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如“全托管”组织应在装备和成果方面给予支持,龙头企业应在融资和市场拓展方面予以帮助,家庭农场应在土地流转和市场信息方面给予扶持,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应在组织管理和产品销售方面予以考虑。同时,突出对新型主体发展重点领域的扶持,突出“先带后富”、共同富裕的目标,优先扶持“带动性强”的新型主体,如龙头企业;在信贷、保险等方面重点扶持本地的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这类主体一般都由本地能人发展而来,他们的成长不仅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而且对农村自治也有重要意义;积极扶持返乡创业的农民和大学生群体等“年富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为现代农业长久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6.2技术支持,立体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新型主体,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和科技支撑;鼓励新型主体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充分运用智慧农业技术优化生产经营,特别是要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成为“互联网+农业”在农业农村有效实施的排头兵。新型主体培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方法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实现由“培养”到“培育”的转变;努力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主体培训平台,实现其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3.6.3创新融资,防范风险根据“全托管”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对资金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资金支持,贷款重点支持信用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型主体,重点扶持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建设,改善新型主体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新型主体的风险防范,使普通农户通过新型主体在获得种植(养殖)收益的同时,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增值效益。
3.7 产业融合[5]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取得更好的成效,产业融合是重要抓手。要在经营模式、体制、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3.7.1调整政府职能,培育多元人才积极整合涉农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职能,结合南通农业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南通自然资源,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经济政治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强化服务职能,为新型主体和普通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建立跨学科的专业研修培训体系,面向产业融合的发展要求,覆盖产业链条各环节,培育跨产业、懂技术、知流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搭建跨领域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新型主体和普通农民与相关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的沟通与讨论,互相激发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意。
3.7.2加强联合协调,发展产品加工以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壮大各类新型主体的基础上,加强联合协作,建立区域性农业产业协会。支持建立新型主体和普通农民在全产业链各个行业的协作体系,利用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市场。发挥行业性社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其与各级组织之间的沟通;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2020年,培育100家年销售收入达5 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推进海安老坝港紫菜、如皋经济开发区肠衣产业、如东如泰农产品、通州农产品、海门临江农产品、启东吕四港水产品等6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使地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业的首要源头。重点扶持和做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特色龙头企业,如中洋水产、中宝食品、鑫缘茧丝绸等。
3.7.3发展现代服务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产业融合不仅要延伸产业链,还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发展好第三产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积极创建灵活性与可变性较强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加强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缩短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与保持供应链的连续与稳定。依托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努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力拓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各类新型主体和普通农民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员)建设,深入开展“电商县”、“电商镇”、“电商村”创建,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和人才[6]。
3.8 适度规模
南通由于人口密度过大,耕地人均占有量降低,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同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政府扶持大企业进行大规模地开发,作为农业产业主体的农民往往被排除在大开发之外,除有限的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外,并不能分享诸如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等成果。而且,大规模开发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一般新型主体和普通农民并不能复制,改革的成果对其来说可望不可及。所以,必须大力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适度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让更多的新型主体可复制,让大多数普通农民能享受改革成果。
3.8.1制定适度规模土地政策适时制定有利于适度规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土地政策。目前,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已经凸显,园区建设必须围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竞争力的适度规模经营上来。因此,农地政策目标的重心应从强调农户土地承包权的稳定逐步向有利于土地经营权流动和集中的方向转移。要有效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的相关政策,以消除影响农户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各种顾虑;制定相关政策以有效保障农户的农地使用权,进而加快农地流转[7]。
3.8.2切实拓宽融资经营渠道改革及创新现有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明确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主体,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和强度,力争使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0.5%~0.7%;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投资农业,积极承接社会课题招标、加强横向科技合作、定向委托培养人才、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也可以通过兴办各种经济实体等形式,争取社会力量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资助[8],逐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要将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9]。
3.8.3培育小微特色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健全销售渠道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小微特色龙头企业,逐步使其成长为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有效带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制定合理的品牌发展战略,用优质、名牌、特色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既要将发展重点定位在一批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充分发挥其在高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国内外开拓市场等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又要防止产品的同构化和低水平重复竞争,引导中小型农业企业逐步形成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农产品产业集群,与大型企业形成生产和经营上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唐明霞,程玉静,陈惠,等. 刍议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现代农业发展——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1-8.
[2]范颖华. 一号文件助推特色小镇[N]. 中国企业报,2017-02-28(20).
[3]邵海鹏. 水蜜桃之乡的“田园综合体”:农家乐与特色小镇合体[N]. 第一财经日报,2017-05-04(A01).
[4]唐明霞,程玉静,顾卫兵,等. 试论创新视角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6-14.
[5]唐明霞,程玉静,顾卫兵,等. 日韩“第六产业”经验对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0):533-539.
[6]王志辉. 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创新科技,2015(8):33-36.
[7]郭红东. 日本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2003(8):73-80.
[8]孙进昌,张必正. 论农业科技投入问题及对策[J]. 科学与管理,2006,26(4):81-83.
[9]袁康来. 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04,24(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