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高管的援疆情
2018-01-22蔚应斌
□蔚应斌
9月6日,薛松先是给有投资意向的大客户打了电话,进行了项目上的沟通,然后又接待了一个参观团,为他们详细介绍了八师天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工艺流程、产品特点等,俨然是天业集团生产的行家里手。
42岁的薛松是来自上海的援疆干部,在天业集团任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集团的投融资工作。
去年9月,薛松获悉中组部第18批博士服务团在上海选派成员到新疆开展援疆工作,当时在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资产托管部市场营销室工作的他,立即报了名。薛松说,“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想为新疆的发展尽一份力。”
薛松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他参与了863项目和国家半导体照明项目,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博士毕业后,他加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工作,在信息技术部、同业金融部、资产托管部工作过,金融知识丰厚、金融业务能力强,并获得了特许金融师和金融风险分析师资格,担任该行资产托管部市场营销室经理,负责资产托管业务营销和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
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工作环境,薛松就从头学习,不懂的地方请教领导、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对化工知识进行“恶补”。
投融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为企业找钱,每天要找银行、找基金、找券商,今年夏天,薛松在与一个投资人沟通过程中,对方向他提问道,“市场上都是用甲醇来生产聚乙烯,为什么‘天业’要用乙醇来生产?”为此,薛松虚心请教了天业集团的总工程师。
“首先,乙醇路线生产聚乙烯尽管步骤多,但选择性好,分离简单;用甲醇生产聚乙烯流程短,但无法充分利用原料,分离成本高。其次从地域来看,两种方法在新疆都可行,但在内地乙醇法不合适。所以天业选择用乙醇。”薛松说,投资人对他专业的回答表示惊讶,非常满意,也对天业的研发技术表示赞赏。
从去年开始,天业集团提出“奋起再次创业,打造千亿天业”的宏伟目标,全力投资建设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区,其中60万吨乙二醇项目已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离不开钱,没有钱,再好的项目也无法上马。”薛松天天找银行、基金、券商来融资,便于项目顺利推进。无形的压力,让他的头顶长出无数根白发;身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皮肤开始过敏,左胳膊上无缘无故长出了一块荨麻疹,一直吃着抗过敏的药控制着,至今没有治愈。薛松笑着说,这是他来新疆工作后留下的印记。
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挑战,薛松迎难而上,他被“团结、奉献、拼搏、创新”的天业精神所感动,他变压力为动力,更加用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薛松面向全国广泛找寻投资大客户,主动与20个投资大客户进行了联系,目前有两家投资者有意向合作;为天业集团稳步推进多渠道融资路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区二期项目正在和多家私募基金公司、银行、保险资管公司洽谈合作。
和薛松工作接触较多的天业集团股份公司财务部部长张美振说,“薛总从金融前沿城市过来,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新,为我们做金融知识方面的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也打开了眼界。之前我们只有两种方式融资,现在他帮天业引进了新的融资方式——基金融资。”
薛松还走访了多家券商及基金公司,举办了多次投资者交流活动;组织了以兼并和收购为内容的、面向天业中高层领导的培训;对天业集团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组织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的信息开发人员的交流,推动挂职单位引入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创新点;推动OA系统在手机移动端的升级改造。这些合理化建议都得到了挂职单位同事认可。
天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夏月星说,“通过8个多月的工作,薛松已经彻底融入到了天业,他与天业的领导、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天业发展。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他的身上体现了兵团精神。薛松为天业后续的融资人才起到了带头作用,也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