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何时休
2018-01-22邓全生
□邓全生
一个星期六晚上10点多钟,在镇司法所工作的表弟走进浴室不久,就听见自己的手机响起铃声,他穿着拖鞋赶忙往客厅冲,谁知刚跑出浴室几步就摔倒在地。在呻吟声中,躺在地上的表弟还是急忙滑动了小孩送来的手机。“喂,你好,我是专业放贷公司的业务员,问一下你需要贷款吗?”听完这句话,表弟瘫坐在地上十多分钟都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中午,我说起了表弟的遭遇,没有想到几个同事很有同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痛斥骚扰电话。小胡说,她哥哥天天都会接到821822823、170171和19995等开头的固定和移动电话号码,骚扰者往往开门见山,一拨通就直接问“要不要办理贷款”“要不要买地铁口商铺”“要不要买理财产品”“需要保健品吗”“需要装修房子吗”之类的话语。这些电话在工作时间打,午休时打,深更半夜也打,有时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让人不胜其烦。更有甚者,打电话时显示的是外地号码,却在推销本地的房子。小王说,虽然自己手机里安装了拦截软件,把这些号码标记为诈骗、骚扰电话进行屏蔽,但由于对方可以随意变化电话号码后面的尾数,大多数号码还无法自动拦截。前不久,有家公司打电话预约小樊周末去参加展销活动,她说没有时间,要下乡督查防汛抗旱工作,对方竟反问:“你在某某机关某某部门上班,怎么与防汛抗旱工作有关呢?”让小樊哭笑不得。当她想问问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相关信息时,反而被训斥了一番,紧接着电话里响起的就是“嘟嘟”的声音了。
据了解,这些不同号段电话或手机号码属于同一类型,是虚拟运营号段,由于使用成本低,甚至不需要实名认证就能拿到电话卡,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大量公开报道显示,不少骗子正是利用了群呼、透传等技术,将主叫号码显示成银行、公安局、法院等单位的电话号码实施诈骗。
人们每天接到的无数商家“精准”营销电话,表明不少公民的个人信息都被泄露,被滥用。现实中,手机号基本上成为了个人通行证,即便我们很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也仍然无法避免“中招”。因为在上学、就业、买车、买房、买保险、办会员卡等事务中,都会被要求提供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无形中增加了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有些单位也不乏“内鬼”,将办事登记人的个人信息作为谋利工具流散出去。这与一些单位只想采集和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却不愿承担起保护的必要职责,任由其被泄露、被窃取、被交易不无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公民个人信息被采集和应用,却又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境下,公民就会陷入随时都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境地,并因此而损害其安全感。不管拨打骚扰电话的人出于何种目的,有多少种理由去骚扰机主,其行为都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尽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一些骚扰电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面对骚扰电话,人们除了痛恨,更多的还是无奈。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政府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引导社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相关单位要切实采取信息安全措施,积极防范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减少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困扰。同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