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文摘
2018-01-22
扩大开放 中国要干10件大事
人民网:不是迎合谁,而是开放需要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2018年4月10日报道,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向世界明确表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扩大开放要干10件事。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举要确保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贸易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今年上半年,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今年,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
主动扩大进口。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个大平台,今后要年年办下去。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习近平承诺: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
人民网4月10日就此刊发评论说,发布这些重大举措,不是迎合谁,而是开放需要;落实这些举措不会萝卜快了不洗泥,而是踩准既定节奏,一项项落实到位,出实招见实效。
南海海上阅兵创三个首次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这是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后的首次海上阅兵,也是首次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式,此前四次阅兵式均在黄海海域举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航母参阅的海上阅兵式,规模最大,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最高。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与此前的阅兵相比,此次阅兵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在真正有实战背景下的阅兵。此前,美国“罗斯福”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打击群10日在争议不断的南海执行例行演练,在20分钟内,20架F-18战斗机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起降,强力展示美军的精确与效率。而在新闻联播的画面上可以看出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都身着迷彩服,以前的海上阅兵是身着常服,这也是实战化的体现。
至于此次阅兵地点选择在南海海域的原因,一位军事专家认为,当下中国正面临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在南海的领海主权不时受到西方列强的挑衅,南海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方向,加强南海方向海军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建设是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现实和紧迫需要。新一届的中央领导班子亲赴南海阅兵,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中国人热爱和平,也有能力捍卫和平。
摘自《环球时报》
德国:人人都是"消防员"
在德国,预防火灾和火灾救援的硬件不断完善,国民消防意识强,一旦发生火灾,全民都是"消防员",在同等规模火灾情况下,伤亡损失会小很多。
火灾报警器在德国无处不在,家庭、医院、学校、超市等建筑的天花板上每一个烟感火灾报警器都有编号,编号代表这个报警器的位置参数。消防员可根据编号查看到具体位置,有利于准确掌握火情。救灾中心根据获得的信息分析火情,自动启动灭火设施,从而实现消防智能化。德国法律还规定,所有高度超过22米的建筑,外部保温层必须是阻燃材料。德国是欧洲唯一有这种规定的国家。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扶持民间消防力量的发展,政府出台民间消防计划,各地争先购置消防车,以便发生火灾时,相互救援。民间消防队分布面广,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往往先于官办消防队抵达现场,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救灾成功率较高。
德国各州规定,从城镇到城市,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每年必须缴纳消防税。这种把消防经费纳入税收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的消防意识。
摘自《环球时报》
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4日刊登叶小文的文章说,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白皮书用一系列事实说明,中国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具有深刻、真诚、一贯和牢固等四个特点。
深刻: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有深入思考,认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主张辩证唯物论并不冲突。中国共产党主张的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宗教唯心论是不同的;但“物质的第一性”中,包含着承认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有其内在规律等观点,认为任何违反客观存在、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的外部干预,任何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处置,都是有害的。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客观存在、客观过程、客观规律的尊重。
真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人民群众对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选择权利。中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人,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处理同宗教界的关系,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一贯:中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作基础。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社会对宗教持包容态度。中国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历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相适应。
牢固:中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国家采取措施遏制宗教极端主义传播、蔓延,同时特别注意防止暴力恐怖活动、宗教极端主义与特定民族或特定宗教联系在一起。
机构改革是考察识别干部的好时机
当前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坚决拥护改革、带头落实改革,是确保改革方案收获实实在在成效的重要保障。
机构改革是一块试金石,测试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各级党员干部应有政治觉悟和担当,积极主动地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领导干部也应发挥改革表率作用,识大局、顾大体,正确对待个人的岗位变动、职务升降。
机构改革也是一面正容镜,映照党员干部的形象。改革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坚强的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尤其面对矛盾和困难的时候要敢担当、敢负责,真正做到拥护改革有激情、落实改革有思路、推动改革有韧劲、实现改革有贡献。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机构改革还是考察识别干部的一个好时机。党员干部能不能统筹好职责调整和正常工作关系,能不能以雷厉风行作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能不能以求实的作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都会从改革中直接显露出来。改革进行到哪里,干部考察的触角不妨就延伸到哪里,在机构改革这场大考中,观其德、视其能、看其行、评其绩、察其廉,全面深入地识准干部。
摘自《人民日报》
家庭医生为何『签而难约』
尽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但在实际工作中,家庭医生“签而难约”“一人签约近千名社区住户,签完之后再无联系”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低,一些已经签约的城乡居民不知道该怎么用好家庭医生。
记者了解到,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一般都会在患者前来看病时,引导患者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而很多患者对签约内容和服务条款并不熟悉。昆明市五华区一位全科医生告诉记者,平时主要是坐诊,没有精力入户调查、服务,除非是‘空巢老人’或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我们会定期随访。”这名医生说,签约村民都有健康档案,但也有不少“僵尸档案”,有的档案基本信息不全,甚至只有一个名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说:“这种情况反映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政策设计不完善,全科医生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诸多短板亟待补齐。”专家建议,可开发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互信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平台方便快捷地查询、评价、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