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短波
2018-01-22
绿色、环保、无烟成春节新风尚
环保部数据显示,2018年除夕夜全国338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明显好转,PM2.5最大小时平均浓度较去年除夕夜下降了22.1%。绿色、环保、无烟的春节,在不少城市已经成为春节的新风尚。
不过,“禁燃令”也仍然受到另一角度的质疑:不让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年味就淡了?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不是就丢了?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毕竟“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已有千年。然而,传统和习俗并非就意味着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只有让传统和习俗在时间延续中找到与当下时代处境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体现传统的现代价值,彰显习俗的内在生命力。
燃放烟花爆竹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传统流淌在血液里,绵延在精神中。虽然少了烟花爆竹的喧闹,但旧年俗与新年俗交相辉映,塑造着当代中国春节的文化景观。今年新春,不少人选择一家人走入影院看一部贺岁片,轻松而欢乐……新的形式新的内容,背后却是中国年传递出的“古老”幸福。可以说,中国年的真正魅力本就不在外表,而在团圆、祥和、重视家庭的内里。
能否合理引导年俗的变化,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类的“治理考题”。今天,环境治理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把“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合理、合法的“禁燃令”绝非断裂古今,而是确保老百姓生活质量、为子孙后代负责的必然选择。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转变思路,不只做摈弃陋习的监督者,更做新风尚的推动人,比如为祭祖的民众免费发放鲜花代替鞭炮,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电子鞭炮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安全绿色的选择。众人合力、大家齐心,年味一点没淡,反而越来越浓。
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倒计时地数着数字进行新年狂欢,而是静静地“守岁”,守着只有在这一时间段才能看见来去匆匆的生命时间的珍贵。以绿色、文明、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方式传承这份时光财富,春节这一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才能成为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时间象征。
(《人民日报》2月22日)
『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
春节长假里,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的“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关注,成为今年春节最暖心的记忆。
小时候牵妈妈的手,只因这双手是遮风挡雨的坚定倚靠;长大后牵妈妈的手,则是为了表达寸草春晖的无尽感恩。年虽然过完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家庭给予我们的精神涵养:“妈妈的手”所牵动的,是远方游子对温暖家乡的深情凝望;“妈妈的手”所托举的,是亿万中国人骨肉团圆的精神原乡。
一杯茶放在桌上还没来得及喝,老父亲忍不住唠叨“茶凉了不能喝”;跨上车去走亲戚,老妈跟出门外连说了三遍“慢着点”;一饭桌的美味,恨不得让孩子全部吃完……“有妈在就是孩子”,回家过年,多少人被来自爸妈的温情关怀所包围。他们大多并不存在生计难题,但缺少子女膝下承欢的欢愉,成了实实在在的“亲情无依式父母”。正是在春节团聚中,奔波的游子深切体会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焦灼情愫,体会到“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的精神倚赖,体会到“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的深刻含义。“多想让时光逝去得慢一些,多想把时光分享给父母一些”,网络上暖心的话语,正代表着无数游子的心声。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始终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温暖港湾;那双“妈妈的手”,永远是给我们力量的精神支撑。心中的亲情迎着春天动情绽放,所到之处必定满是沁人芬芳。
(《人民日报》2月23日)
让老人远离『节后空巢症』
春节期间,孩子们像归巢的燕子,从四面八方回到老人身边,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假期一过,儿女各奔东西,一些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状态。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空巢”家庭已接近50%。这也就意味着,近半老人将遇到节后“空巢”问题。如何使空巢老人避免“节后空巢症”,既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毋庸置疑,子女一时回到身边又很快离开,是造成老人节后孤独的直接诱因。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也是父母最大的慰藉。从孩子出门的那一刻,父母们就千般不舍,又万般无奈。子女要充分理解父母的感受,体恤父母的恋子之情。到达工作地点后,要第一时间给父母报个平安,有事没事常打个电话,有条件的多聊几回视频,让父母觉得你就在他们身边。这样能多多少少减轻老人的一些孤独感。
远离“节后空巢症”,老人还得“我的心情我做主”。孩子长大了,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要安心工作以立足,勤奋学习以立身,努力打拼以立命。这既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责任。作为父母,应当好铺路石,多一些理解,就多了些安然,也就能够坦然面对孩子们不能时刻在身边。老伴之间应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体贴;应常找老友聚聚,和邻居聊聊天;空闲时间,可以到热闹地方去走走转转;再培养些爱好,忙他个手脚不得闲……乐趣一增多,精力一分散,哪还有工夫去想孤单?
让老人远离“节后空巢症”,公共服务也不能缺位。随着我国社会加速老龄化,各级政府应加快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让广大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情趣,更加幸福地安享晚年。卫生部门应推出专项服务,对空巢老人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有条件的社区,应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组织,可开展志愿者上门服务,陪空巢老人聊天,等等。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事关每个家庭,也事关你我他。
(《经济日报》2月22日)
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闭幕
为期三天的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2月18日下午在德国慕尼黑闭幕。
会议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在闭幕致辞时说,在会议中,他听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朝核问题、中东乱局等挑战,也听到了促进欧洲防务联盟、“一带一路”倡议等高明见解,以及世界对于避免军备竞赛、保护主义的期待,但帮助世界远离安全危机仍缺少具体的措施建议。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慕安会最后一天会议发言时拿出一块据称是在以色列境内被击落的伊朗无人机残片,对伊朗方面喊话。他表示,以色列今后不仅会对伊朗的“代理人”采取行动,如有必要,还会直接对伊朗采取行动。
稍晚发言的伊朗外长扎里夫说,如果利益得不到保障,伊朗将会严肃回应。他说:“在这个地区的军备竞赛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说自己是完全无辜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以及俄、德等多国外长和国防部长,约500人出席本届慕安会。
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核领域全球治理”为题发表谈话。谈到朝核问题时,傅莹说,朝核问题无疑最为紧迫,其实质是实现共同安全,还是一方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以损害他国的安全为代价。她说,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严格履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同时也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
慕安会始于1963年,前身系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近年来,慕安会已逐步成为全球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
(新华网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