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海茫茫,少年归梦何处

2018-01-22文/绡

恋恋中国风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杏花

文/绡 微

图/雍 何

沉重的铁门切断了夕阳的余光,夏完淳知道,自己必然不能活着回去了。金陵城素有王气,洪武年间是大明的都城,而今城头变换了王旗,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处。

夏完淳生于崇祯四年,此后的十几年,大明江河日下,国力疲软,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幼年时他便传出神童之名,写过无数锦绣文章。那时他没有想到,这双手还会挽缰执枪,弓开杨叶,剑掠莲花,试图改写一个王朝的悲凉遗篇。

到了此时,他忽然很想念他的妻。初见时,她是钱家的小姐,能歌舞、善诗文,行事端庄,性情温和。而他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郎,喜爱模仿她嗔怪的语气,写“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写下这阕词时,他不再是西笑狂夫、东海孤臣,穿柳叶、掠敌阵都成烟云,眼里只有杏花杜鹃和江南明月,还有她笑起来弯弯的眼。

夏钱两家均是望族,又是世交,再加上素有名望的陈子龙做媒,不久夏完淳便如愿娶得美人归。婚后两人琴瑟和鸣,嘈杂蝉鸣都有隐隐欢喜,而这欢喜只有短短三个月。

夏完淳成亲的前一年,李自成攻入都城,大明的最后一位帝王吊死在京郊煤山—他新婚后不过三个月,明朝大厦已倾。

君主死社稷,天下的安危自该臣工来护卫。父亲夏允彝散尽家财,组建义军,要为国一战;夏完淳安置家眷,送钱秦篆回娘家避难,与一干志气相投的知己弃纸笔、掌利剑,成为大明朝最年轻的一道屏障。不久,他加入军队,成为战场上的将军。

那时他才明白,一场鏖战声析江河、势崩雷电,人命如同齑粉,而已经失去的国土需要靠这样的征战一点点夺回来。

后来,他仓促地回到故乡,见到钱秦篆。泛黄的烛光中,夏完淳将密谋的书信细细整理,斟酌行动的细节,甚至没能和钱秦篆说说这一年来各自的遭遇。

告别时,他回身看了看妻子,没有嘱托与安慰。父亲战死,恩师被杀,昔年好友或死或降,他没有什么许诺可以给她。相识是春风一度,相逢是金风玉露,相别是怅恨久之,相离是庭中枇杷—人生的结局,大约从开始便已注定。

再后来密谋事泄,夏完淳被捕,经水路押往南京。一路斑驳日暮,是他曾走过的地方,是他征战过的疆场,也是父亲和师友埋骨之处。点点灯火、绵绵江河在他看来却非秀丽风景,只余国恨家仇。

终于到了金陵,青色城砖垒砌百丈高墙,铁画银钩的两个字嵌入高大石匾。囚车辚辚,沿着坎坷的青石路驶入深牢。一路北上,夏完淳早已抱定死志,在狱中,他写下了“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豪壮之言。后来他的狱中之作结集成《南冠草》,字里行间都是从容,又在公堂上当面嘲讽洪承畴,未给自己留下一点退路。

钱旃劝他,“子年少,何为亦求死?”

钱旃是钱秦篆的父亲,夏完淳从老人的眼神里看出悲哀和担忧,这句劝诫无关国事和立场,只是一个暮年的父亲,在亲友尽散、挚友被杀的悲凉关头,对一向疼爱的少年的痛惜。

夏完淳答道:“宁为袁粲死,不做褚渊生。”

世间有这样一腔热血,权贵倾轧不肯稍忘,荏苒时光不能磨灭,苍凉岁月无法断绝。纵身死国灭,耿耿丹心却长留史书,几行墨迹、一生悲苦,壮志不能抒,国事不能救。

身在狱中,夏完淳已知自己时日无多。可是家中尚有老母在堂,有新寡的姐姐,有未出阁的小妹,有尚在妻子腹中注定不得相见的孩子。

他不曾见识过海晏河清,却亲历了一朝灰飞烟灭,他的一生只有十七年,远不够赏遍人间。国破家亡,长泪洒尽,生前有无力的悲哀,死后有绵远的牵挂,只有那个明媚的姑娘为他留下甜蜜的念想。

一生戎马奔走,夏完淳于国无悔无愧,可是想到妻子却肝肠寸断。他自叹“平生为他人指画了了,今日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乱丝积麻”,不是《南冠草》里慷慨大义的嘱托,却以凄婉打动人心。

一门荣辱、一国存亡,都曾担在他的肩头。遥想策马疆场的那一刻,如他笔下所写—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柳叶衣,惊穿胡阵。江湖纵马是他,庙堂周旋是他,征战杀伐是他,温柔缱绻也是他。

杏花和燕子,是他再也见不到的江南春;瑟瑟深秋,他的热血终究洒在冰冷陌生的土地上。夏完淳就义于一个肃杀的九月,他的遗腹子生在那年暮秋,死于严冬,未来得及长大成人—一门忠烈的夏家就此绝嗣。他一心挂念的慈母、长姐,还有年轻的妻子,不久后便落发为尼。

当时壁垒,蔓草斜曛。战火蔓延的战场,白骨成粉,铁枪化泥,曾有万马千军在这里立下不朽功绩,创一朝基业。明朝近三百年的繁华已至尽头,意气风发的清朝也会有尽头。昔年战场化作城池,又从城池变为荒地,只有那个沿途写下诗篇的少年永远是少年。

猜你喜欢

杏花
杏子哪去了
杏花树
杏花白
杏花语
北陂杏花
白杏花
咏杏花
杏花
五月,到敖汉旗看杏花
杏花绽放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