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2018-01-21吴文群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文言文

吴文群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能够在语文课程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微观角度的语文课程结构着手进行,即对一门语文课程进行分化和单列,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具体构建途径有:对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视角进行科学确立、对有效的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进行合理选择等。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构建一、对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视角进行科学确立

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分析视角进行科学确立,必须先要对分析视角进行明确。根据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实践情况,本文认为,应从语文课程结构着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分析视角,大致可以认定为微观的语文课程结构。从微观角度对语文课程结构进行把握,应将语文课程划分为几门课程。从语文课程结构的微观角度入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改进,关键在于分化并单列已有的语文课程,最终形成一门语文课程,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针对以上做法,不管在实际中,还是在理论中,都是具有一定依据的。

从理论角度来说,以上做法是比较合理的。第一,通过深入研究语文课程目标后,不难发现,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因此,不管从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均能够将直接佐证的观点找出来。第二,通过分析语文课程内容后,不难发现,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文言文文章,其中文言文文章承载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第三,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对一门语文课程进行单列,对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这种做法并不会使语文课变为文化课。针对语文课程的目标,如果将其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之间进行划分,主要目的在于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从实践角度来说,有效整合传统文化传承、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这两大目标,使其形成一体两面的关系,无论选择谁作为目标,另一方均能够受益。

从实际情况来说,通过利用以上做法,能够在微观语文课程结构中纳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同时能够促使专门语文课程的形成,使其得到有效保障,进而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实施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能够对在现有语文课堂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中产生的乏力现象进行有效消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台湾地区,当地教育部门针对高中生群体,编制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本教材是一本必选课教材,实际上,是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从历史角度来说,在1930~1940年期间,我国一些研究者就已经提出和上文类似的观点。例如,浦江清先生应对语文学科进行分科,针对中学国文,他认为应将混合的课程发展变为分析的课程;有效划分古文学教育和现代语教育,使其变为两大不同的课程,同时应由两大类老师分别进行担任任课老师,以便能够提高学生对语体、文言文、古文等价值和性质的了解。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具有类似的做法。例如,很多欧洲国家中学的语文课程,共开有3门课程,即古典语、近代语、本国语。

二、对有效的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进行合理选择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独立课程目标进行确定

课程的导向就是课程目标。在对课程进行选择、组织、评价、实施时的主要依据,就是课程目标。针对文言文,应能够对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进行确定。一直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从文化角度来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第二,从语用角度来说,对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但是,在现时代中,在人们平时语言交流过程中,极少会用到文言文,文言文的工具效用几乎已经丧失,因此必须要重新审视、合理定位原文言文课程目标的取向。针对文言文课程目标,应对其定位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教材进行单独编制

课程目标能够从教材进行直观表现出来,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就是教材,同时课程实行的重要凭借和主要依据就是教材。所以,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教材进行单独编制,制定专门的教材。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主要选用文言文、现代文混编的做法,实际上,以上做法对我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利的。近几年,我国在国文教学方面,并未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混合教学。一些人不赞同混合教学,应分别单独编辑读物。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能够对古代诗文经典篇目进行诵读,对作品大意进行理解,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深入体会;初中生应对古代诗词进行诵读,对古诗词格律进行初步了解,对浅易文言文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对运用、感悟、积累进行重视,对自身品位鉴赏能力进行提高;高中生应对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对传统艺术、古典文学鉴赏能力进行提高等。迄今为止,一些教材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岳麓书社编写的《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等。

3.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课型进行构建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文言文常常会变为语文课程中的显性内容,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却变成了文言文中的隐性内容。也就是说,古汉语常常被放在主观追求的位置上,传统文化常常被视为一种客观结果,因而能够彻底落实文言文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对于文言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只有有效还原文言文,使其处于文化的位置上,通过构建专门课型后,才能够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充分发挥出文言文的文化韵味,帮助学生能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蕴含进行深入把握,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能够对很难体会、尝到、听到的东西得到深入体会、品尝等,进而能够对文言文进行认识性的理解。如《爱莲说》,应对以下课堂进程进行准确把握:第一,在对本文中的字词进行疏通以后,再对全文进行诵读;第二,针对本文中蕴含的思想,如牡丹文化中包含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莲文化中的佛家思想等,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适度、适量的理解;第三,针对作者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情感、高尚情操的追求情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情感等,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深入体会。通过以上进程,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小结

目前,在我国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統文化教育是一大热点内容和重点内容。只有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实施。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本文对其提出了一些构建建议,以期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柳文茂,柴春华,张海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3).

[2]王恩祥.坚定文化自信传扬优秀传统——2017年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题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2).

[3]洪兹田,陈女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化学试题攻略[J].教学考试,2018,(14)

[4]程佳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刍议[J].珠江教育论坛,2015,(04).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7y37。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文言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