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
2018-01-21曲韬君
曲韬君
摘要: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叶老认为:教学过程是老师帮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要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生受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在此理念指导下,探索了“五环节三板块”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整体框架、教学策略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践“五环节三板块”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 五环节三板块 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叶老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要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生受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此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下的课堂课型,教学模式的生成规律,初步形成了“五环节三板块”阅读课堂雏形。
一、“五环节三板块”整体框架
“五环节三板块”教学模式是指在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及《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在研究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规律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形成“三大教学板块”。“五环节”分别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交流前学收获 引导发现问题”、“梳理重点问题,创设讨论氛围”、“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提升”、“拓展学习空间 课后继续探究”。“三大教学板块”分别为:课前前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
二、“五环节三板块”教学策略
(一)第一板块:课前前学
前学,即前置性学习。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很多语文老师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由于没有明确的前学目标和步骤方法,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以为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背背课文就算完成任务了,以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预习流于形式,低效甚至无效。为了保证前学效果,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自主学习单”,学生在“自主学习单”的指导下按步骤前学,并完成相应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能够将自己可学会的内容在课前得以解决。
如: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三个儿子》一课设计的“自主学习单”:
老师希望你回家能够认真完成:态度决定一切!
1.我会认
(1)通过自学,我认识了哪些汉字?说说都用到了什么方法?
(2)我认识了哪些词?其中( )的意思是:
(3)我需要帮助的是:______________
2.我会读
认真读读这个故事吧!我读了( )遍。我的问题是:
3.我会说
(1)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 _______。
(2)读了《三个儿子》的故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在学生进课堂之前,他们已经在“自主学习单”的指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次深入学习。此“自主学习单”的设计分为: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的设计直指语文学习的目标:学会生字、学会朗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我会认”引导学生把生字梳理成几大块。一是我认识的字,二是我认识的词,三是我需要帮助的生字词。把识字的过程变为课下自主学习,课上抓重点字点拨的过程。“我会读”让学生跟文本充分接触,并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会说”则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文中的重点句式说一句话,初步了解学生自读之后的感悟。通过自主学习单,将深入的学习发生在课外,使课堂内学生能够展开面对面的思想碰撞成为可能。
(二)第二板块:课中共学
课堂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自主学习单”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引导学生提出自主阅读时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阅读时的困难点,疑惑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共学这一环节关注學生学习困难点,突破学生学习困难点,这样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三个儿子》一课教学中,笔者结合“自主学习单 ”确定了“我会认、我会读、我会思、我会说、我会演、我会写”几个板块。课堂上,聚焦学生学习的难点。生字教学中的”胳膊”一词,读音上“膊”读轻声,识记上,采用字理识字法,演示古体字的写法,以一个词带动多个词,告诉学生“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系。书写上,“月”字作部首,要写得瘦瘦的,右边部分搭配好。朗读课文的难点分别为:一是两个妈妈夸自己儿子的话。补充了提示语,通过想象说话者的神态、揣摩说话者的语言语调,进而读出那一种独有的情调。二是那桶水的重。通过让学生提自己的书包,表演,理解词语:沉甸甸、晃荡,感受妈妈的辛苦,进而让学生发现应该关注的朗读要处,读出水的重。理解课文方面,梳理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整节课,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最后落脚到这个问题上。乍一看,这个问题挺简单。简单的回答是:“孝顺”这两个字。教学中一般都让学生自行思考,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替代了其他学生的思考,答案出自优秀学生的头脑。但是教学的价值不在于学生有没有获得正确地答案,而在于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领悟如何思考问题的思维路径。从三个妈妈对儿子的夸奖入手,到在这件事情上,三个儿子不同的表现,通过提水体会妈妈的辛苦,建立这样一个思考的路径。
在“课中共学”这一板块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释疑、解惑、探究等)等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达到思想的碰撞,认识的深入,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但小组的建立、分工与训练以及成果的汇报呈现方式,功夫在课前,都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步步训练的。比如,在小组分工方面,如果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交流就有序。“小组的角色”策略便是因此而定:明确成员角色,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小组训练,首先要训练组长,作为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他就要像“小老师”一样,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对于所要学的内容,自己首先要心中有数,才能引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其次,要训练交流及发言的方式。交流可以采用“循环说”,建立一种人人参与的合作规则。对于一些实在说不出的孩子,可以先听,再在同学表达的基础上去说。汇报的形式可以派代表,也可以一起汇报。集体汇报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围绕一个讨论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课堂效率相对会提高。低年级孩子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采用集体汇报的形式,会耽误很多课堂时间,使课堂费力低效,冲淡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因此低年级还是以个体汇报为主,但在学生汇报时,师要多次追问,引导学生的汇报走向深入,进而达到预设的点,否则,你来说,我来说,抓不住主线,会让课堂如一盘碎珠一样,无比散乱,最终学生也没有拥有清晰的认识,而只是零碎的表象的认知。只有教师多次点拨,学生的学习所得才能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如,《三个儿子》的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一是交流前学生字词的收获;二是小组合作朗读表演妈妈提水的段落。小组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表演妈妈的,有朗读旁白的,也有做导演出谋划策的。在汇报表演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书包当道具,代替水桶,并及时的采访观众:你们感受到水重了吗?(走走停停,水直晃荡,胳膊痛,腰酸了。)采访妈妈:这位妈妈,你累吗?你现在最想什么?(我想歇歇,有个人帮我该多好啊!)让学生知道理解妈妈,设身处地的感受妈妈的辛苦,体会妈妈的感受的孩子是孝顺的。所以,孝顺更是一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想。
(三)第三板块:课后延学
课堂即将结束,但学习远未结束。在每节课上,教师都要创设情境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引领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一个新的空间中,在广阔的天地里继续探究。也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无边的,日积月累,可以想象,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文本。
《三个儿子》这节课,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播放了一部绘本《当我们很小的时候》,这部绘本讲述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付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父母慢慢衰老,他们开始像孩子一样做不好各种事情,向所有的孩子发出呼吁:如果这一天来了,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接着,让孩子们思考,文中的两个儿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呢?提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妈妈端杯水、送张卡片、洗洗碗、扫扫卫生、做做饭呀。至于《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的深刻含义、丰富情感,大可留待以后慢慢体会内化,这恰似动物的“反刍”。相信,这节课的课后拓展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既有知识的学习,更是品质的培养。
三、“五环节三板块”应用注意事项
(一)学生要充分前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单”,指导学生课前充分自主学习,让他们有准备、有自信地进入课堂,真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只有当学生拥有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对探索的热爱,才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心中有学生,必须要搞清楚,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需点拨的,哪些是要有针对性的处理的。
(二)学生要学会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将学习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加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前,学生通过前学已经独立思考,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教师在巡视中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如何小组展示等,都要进行引导,以达到组长组织从容、有序,学生小组中发言有序,课堂语言规范、生动。
(三)教师要适时点拨
在课堂上似乎淡化了教师的作用,一堂课教师可能只是提出了几个问题,接着就是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质疑点评,看似教师的作用不大,但是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解密者。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也就是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什么,心中有数,在学生汇报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将学生的阅读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教师虽然退到了幕后,但仍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课堂有方向,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五环节三板块”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因此,教学中,不应“重教”,而应研究学生的“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学生之学而教,为学生之需而教,教而学会,教而善学,教而会学,终不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