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本土文化“佐料”巧做地理教学“大餐”

2018-01-21李志炜

考试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佐料兰州文化

李志炜

摘要: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本土文化还应包含个人或团体在成长历程中足以影响其知觉、思维、价值观等形成的文化环境,其中既包括建筑、农业、工业等硬环境,也包括习俗、传统等软环境。囿于现行学科设置等原因,专门开设本土文化的教学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但可以将其渗透于其他学科中作为“佐料”,增加教学的“色、香、味”,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本土文化,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都有很大的助益。

关键词:本土文化;地理教学;灵活引用

众所周知,地理在文科学科中难度较大,地理学习令许多文科生感到挠头。这是由地理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科的内容庞杂、琐碎,而又兼跨文理,并且许多要以图像的形式落实到空间分布上去。尤其是由于研究地域广,许多内容学生感到陌生和疏离,从而感到不易理解,这常成为学习中首先遇到的困难。

这种情况说起来也不奇怪,因为人们的认知规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身边常见的到遥远未知的,这样就降低了认知过程中的梯度,知识的迁移才容易发生。本土文化就是人们浸润于其中,倍感熟悉而又亲切的东西。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疑难,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关于美国的农业,地域专门化是其非常突出的特点,其农业生产地域分为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能够最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这点学生常不易理解。我们就可以兰州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差异来做例子说明:如兰州南部的二阴山区因气候凉爽、阴湿,主产百合;安宁、什川等川区,水肥、光热条件好,主产桃子、梨等水果;青白石、皋兰等高坪和较干旱地区,水源较缺乏,但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瓜类因其耐旱,而成这里的主产。如果换过来,安宁种植百合,则因为自然条件不适应而产出很低,效益大减,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得不到发挥——即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依此类推,西果园等南部二阴山区改种西瓜等,青白石等高坪和较干旱地区改种桃子,都将如此。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农业地域专门化可以最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这一优点了。

再比如学习工业区位时,课本及练习列举了大量事例,但实际上以兰州的实际为例学生更感兴趣。西固石化区位于兰州主城区以西,相对城区处于黄河上游地带,曾经多次污染河道和水源。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此颇有微词。学生对此事也很熟悉,其中许多人也是人云亦云,对此持批判态度。我们就以此为例来分析:首先说明兰州由于特殊的地形影响,盛行风为偏东风。尽管石化工业会排放污水,然而其更多的污染物却是废气,两害相权取其轻,石化区放在城西,就使得其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再则历史上主城区附近宽旷的河谷平地主要在西固一带,考虑用地需求,放在这里也是适宜的。还可以结合工业的导向型,分析兰州为什么设立石化工业,因为这种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兰州是西北主要的大城市,又是交通枢纽,符合这种导向型工业的分布要求。如此下来,学生在兴致盎然当中,轻松愉快地弄清楚了工业区位的相关问题。当然,教师最后需要补充说明,这种工业分布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选择,无关当今对此布局的调整。

在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常有很多案例的讨论,如建筑、饮食、生活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等。这方面可以大量引用本土文化的例子。比如本地人居住喜欢坐北朝南,俗语“有钱盖北房,冬暖夏天凉”即是,此例可以充分说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轨迹中点为南方,朝南可以更好、更长时间的采光。又如包括本地在内的北部中国冬季寒冷,这里的传统民居中就有火炕等设施,以便采暖。

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牛肉面即是一例。西北干旱,人们喜食汤面,既摄取了能量和营养,同时也补充了水分。春小麦是中温带代表性农作物,兰州尽管有时被划为暖温带,但周围山区海拔高,气候温凉,适宜春小麦生长。春小麦淀粉分子链长,适宜拉升。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邻近的甘南、青海养殖有大量牦牛,从而提供了充足的牦牛肉。萝卜产量高,耐储存,为北方冬季传统的日常主要用菜,俗语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习惯上肉食常和其互相搭配食用,以解腻去腥行气。蒜苗、香菜、辣子既能调味,又是生热散寒之物,尤适于西北寒冷的冬天作早餐之用。由此,牛肉面提供足量牛肉清汤,整碗一根面条细长,牦牛肉软烂咸香,萝卜润白透光,香菜、蒜苗翠绿,辣子油红亮都有了出处,无一不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通过此例,学生对环境与饮食的关系就有了透彻理解。

学习中国的内河航运时,中国著名的大河中,黄河却是个特例,航运很不发达。探究个中原因时,我们便可以引入羊皮筏子,探讨黄河中传统上为何很少用船而多用羊皮筏子呢?分析黃河一是水小泥沙大,多浅滩,水上交通工具不宜吃水深;二是黄河上游水流急,逆流上行非常不易。这种情况下,轻巧的羊皮筏子就应运而生,一是吃水浅,即便多浅滩也可以顺利通行。同时由于吃水浅,受水流冲击力就小,再加上自身重量轻,逆流上行较容易。其轻巧的结构,甚至于使得其必要时可以弃水上岸,放气后由人力或者畜力运往上游,运送方便,解决了上行不易的难题。小小的一只羊皮筏子,完全反映了黄河的特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灵活引用本土文化的事例,来说明和阐发地理教学中的各种疑难。在此过程中,学生消除了对困难问题的陌生和疏离以及乏味无趣的感觉,反过来感到了所学东西的鲜活有趣和亲切。学习困难得以有效解决,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灵活运用本土文化的丰富“佐料”,用心为学生奉上“色、香、味”俱佳的、使其胃口大开的地理教学“大餐”。

参考文献:

[1] 朱志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 刘学梅.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佐料兰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谁远谁近?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佐料瓶失窃事件
用各类花色瓷器盛佐料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