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2018-01-21孙青青
孙青青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高血压脑出血的易发群体主要是50~70岁的中老年人并且男性患者比例又高于女性患者。大量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情绪激动或者运动过于激烈导致血压的增高,其临床表现有头疼(突发性)、恶心、呕吐、嗜睡、瞳孔出现异常等。所以在检查、诊断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头颅CT、磁共振扫描,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患者,在我院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并实施微创术患者120例[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55~78岁,中间值在(63.58±1.96)岁],将其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60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且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患者及家属知情、统一并签字P>0.05。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神经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给患者服务(脱水、止血、预防并发症)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麻醉,准备进行手术并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扫描定位。在进行出血部位的穿刺时要安装、调整穿刺针,使其达到理想的位置进行穿刺,再抽取定量的血肿[1]。在护理阶段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①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评估:利用我院仪器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监测并使患者血压处于正常状态,患者血压升高或者异常,必要的时候给予药物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结果有效、准确,从而得出有效的病情评估。②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微创术及高血压脑出血病情不了解,甚至有许多误解,所以工作人员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解、宣传、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 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干预”:要求患者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手术,如果有不适可询问身边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过于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就要利用有效途径减弱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当然主治医师要保障整个手术过程的安全、卫生。
1.2.3 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手术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护理人员要用温和、亲切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并掌握患者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病情发展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有效的降压法降低患者的压力,采用谈话法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②饮食干预:患者刚做完手术,虽然要加强营养的摄入,但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所以要合理搭配食物,做到低盐、高蛋白。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与必要的指导。③进行一定量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方案,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恢复锻炼,让患者尽量适应治疗后的生活,从而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2-3]。④引流管的护理干预:当患者进行引流管的留置时,引流管要高于颅平面15 cm左右并进行固定,保证引流管的下移。为减少患者的头部进行活动可放置冰枕,为避免患者翻身可进行适当的固定[4]。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t来检测,(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治疗前(50.22±29.23)、治疗后(85.22±25.33);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治疗前(51.02±28.98)、治疗后(67.02±32.17)。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t=13.685)。
3 讨 论
如今,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趋势,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严峻的现状,医学界引起了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发现良好的护理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本文也得出了综合护理干预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比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的结论。可见在今后的研究中,护理是又一重要研究课题,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优化自己的护理思想与护理技巧,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转型。这样也能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更加满意,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