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1仲心洁
仲心洁
(丹东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丹东 118002)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口腔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生物膜导致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炎亚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即出现牙齿移位和牙齿松动,牙周支持组织也会受到一定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牙周基础治疗是当前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常用方法,即通过机械作用或超声波清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抑制齿内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笔者旨在探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牙石指数≤2°;②切牙和(或)第一恒磨牙出现显著附着丧失;③未接受不正规的修复、正畸治疗。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备孕期的女性患;②有严重咬创伤患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11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0~60岁,平均(35.54±2.25)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牙周基础治疗,具体如下:①若患者存在急性炎症症状,可予以阿莫西林、维生素C、甲硝唑等治疗,局部予以3%过氧化氢冲洗,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②详细检查患者牙周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同时予以根面平整术治疗,手术中使用双氧水对局部进行冲洗。手术结束后,使用盐酸米诺环素。③如果患者的牙齿存在松动,可借助舌侧强力纤维固定松动牙齿,并进行定期复查。④告知患者前4周每周复诊1次,同时局部予以盐酸米诺环素塞治牙周,1个月后每个月复诊1次。教会患者预防菌斑再堆积和消除菌斑的方法,以避免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对清洁口腔重要性的认知,从而使患者能更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患者的出血指数为(2.92±1.13)、牙周探诊深度为(3.87±1.25)mm、菌斑指数为(1.89±0.45)、附着丧失为(4.64±1.32)mm;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为(0.91±0.26)、牙周探诊深度为(1.21±0.24)mm、菌斑指数为(0.41±0.12)、附着丧失为(2.31±0.45)mm;经t检验,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有P<0.05。
3 讨 论
龋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两种疾病,牙周炎有许多亚型,而侵袭性牙周炎是临床症状较重的一种亚型,第一恒磨牙、中切牙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累及牙齿。当前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病机尚未明确,主流观点认为机体防御力降低、某些特定感染是导致侵袭性牙周炎的重要原因[1]。近些年的研究显示,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此外,遗传因素、白细胞功能缺陷、牙骨质发育异常、特异抗体的产生、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均是导致侵袭性牙周炎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是侵袭性牙周炎的高发人群,该病的特点是进展快,极易造成牙齿脱落和牙齿松动,且往往合并有咀嚼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及早诊治、及时清除微生物、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生长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的常用治疗方案。牙周基础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致病因素,减轻炎性反应,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好准备。牙周组织的健康是治疗各种口腔疾病的基础,如果牙周组织不健康,那么后续的口腔治疗都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机械作用或超声波作用,可清除牙龈下菌斑、病变牙骨质、牙石等。而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也是常用的牙周基础治疗手段,牙周基础治疗不但能有效去除菌斑,还能将病变牙骨质去除干净,使患牙根面光滑,改善探诊出血及牙周袋深度等指标[3]。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等指标是临床用于反映牙周健康情况、牙周病变程度等常用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本院收治的11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施以牙周基础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施以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