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2018-01-21刘敏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住院

刘敏丽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11500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以侵犯淋巴细胞为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血液学检查可见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1]。此种疾病虽然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但其发生的各种临床症症状会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2]。笔者在本次实验中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6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的临床症状,诸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皮疹、眼睑浮肿、心肌损害等,血清学检测显示有EB病毒抗体存在,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述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6.1±1.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6.3±1.5)岁;以上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抗病毒、消炎、降温、补液等治疗,并针对患儿的实际症状进行相对应的治疗,诸如肝功能损害者,给予保肝治疗;心肌损害者,给予心肌营养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配以对应的护理措施。

1.2.2 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发热的患儿做好物理降温处理,必要时可给予药物降温;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入院后,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定期进行通风、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为患儿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进行静脉滴注时,应选择合适的滴注速度,避免增加患儿的心脏负担。②病情检测。此种疾病病情较为危及,多数患者存在咽喉疼痛、分泌物增多、黏膜红肿等,极易发生窒息现象,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儿的病情检测及巡视,实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部表情,一旦发现异常,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及时进行处理。③心理护理。患儿自身对医院具有一定的恐惧感,再加上疾病对身体上造成的不适,使得患儿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哭闹、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应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沟通方式依据患儿的年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如1岁以下的患儿,护理人员需通过抚触、挑逗患儿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避免患儿哭闹等情绪;还能够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陪同患儿玩乐等方式,缓解患儿内心的恐惧情绪。在控制好患儿的情绪后,还需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交谈,向患儿家属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度,减轻其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够使患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患儿家属自身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缓解其情绪,还能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④饮食护理。患儿的新陈代谢增强,护理人员应嘱咐患儿家属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要清淡、易消化,保证患儿营养的供应;并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减少感染的发生;结合患儿情况,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嘱咐患儿家属,患儿在进行饮食时,需适量,避免过饥过饱,增加患儿的心脏负担。⑤气道护理。患儿气道分泌物过多,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湿度,避免痰液黏稠;体位尽量选择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为患儿拍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嘱咐患儿多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还可给予患儿吸氧,缓解患儿的通气、换气障碍。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SPS18.0进行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s),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肝功能下降、心肌炎等并发症各1例,发生率为7.0%;对照组发生感染、肝功能下降、窒息、心肌炎等并发症,分别为4例、2例、3例、1例,发生率为23.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χ2=4.44,P=0.035)。

2.2 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住院时间(9.4±2.7)d,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1)d,实验组短于对照组(t=9.890,P=0.000)。

3 讨 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具有潜伏和转移的特性,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在小儿中潜伏期较短,从4~15 d,多数为10 d左右[4]。目前,此种疾病尚无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数是在抗病毒的基础上,依据患儿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5]。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可能会疾病出现烦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6]。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护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综合护理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的治疗中起到的临床效果。

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住院时间短。出现此种实验结果是由于在患儿入院后,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及整洁,使患儿能够心情愉悦;通过进行病情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通过合理的控制静脉滴速,避免增加患儿的心脏负担,减少心肌炎的发生;通过进行适宜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缓解患儿及家属的负性情绪,便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加强患儿营养,并通过控制饮食,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进行气道护理,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缓解通气、换气障碍。从多方面的相互协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1] 陈红英,刘春艳,邹艳,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3,18(2):81-83.

[2] 李晶,欧阳颖,何海兰.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0):3210-3211.

[3] 王丽.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6):226-227.

[4] 吕洁,金莲花,孙景辉,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附312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518-521.

[5] 饶友花.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9-100.

[6] 刘忆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北京医学,2013,35(4):311-312.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住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