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翻性乳头状瘤伴鼻息肉的病理分析

2018-01-21路喜安李正锋齐广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乳头状

孙 磊 路喜安 李正锋 齐广强

(1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山西 太原 030001;3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及鼻窦的一种常见上皮源性的良性肿瘤,由于其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性变的特点,故常被看作低度恶性肿瘤,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5%~4%[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否伴有鼻息肉生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转换,本文从病理角度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016年32例病理检查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切片,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病理组织切片中含有鼻息肉组织占比,讨论其与鼻息肉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32例患者中,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岁;单侧鼻腔病变29例,左侧18例,右侧11例;双侧病变3例。既往有手术史9例,无病理明确诊断的3例。术前病理确诊的10例,术中病理明确的15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的7例。术中及术前检查示鼻息肉,术后明确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7例。

1.2 方法:回顾性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再次检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是否伴有鼻息肉组织进行分类,同时对照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判断其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长特点及与息肉的相关性。

2 结 果

术前检查的组织中10例均有息肉组织,术中送检组中有13例伴有息肉组织,术后送检组织中有5例伴有息肉组织。结合切片取材的位置看位于肿瘤边缘部病理检查示:伴息肉组织25例;肿瘤基底部病理检查示:内翻性乳头状瘤并部分区域呈黏膜息肉组织3例;术前检查为鼻息肉,术后检查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7例,其中有3例是双侧病变,一侧为息肉,一侧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术前或术中诊断为鼻息肉切片均是组织边缘或距基底较远部位,确诊的组织均是为组织基底部或组织中心。

3 讨 论

鼻腔及鼻窦是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及纤毛上皮,在一些致病因素,如过敏原、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炎性息肉或不能明确病因的刺激,当然有的学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该病发生有关,致使鼻腔或鼻窦黏膜经化生,转化为移行上皮和鳞状上皮。组织病理学检查见:上皮增生到黏膜下的结缔组织,形成巢状的隐窝,当隐窝上皮生长,不断扩大的隐窝上皮面就会向隐窝腔隙皱折,形成大小不等乳头状或实巢状向黏膜间质内生长的组织;组织学上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易复发、可突变等特点[2-3];而鼻息肉组织是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周围可见少量浆细胞,上皮可见排列紊乱的杯状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尽管二者在病理形态上完全不同,前者具有复发后易恶变、多发性生长并易产生组织破坏的特点;而后者无组织破坏性,极少恶变。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息肉均是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临床上以瘤样肿物出现。二者在临床早期均无明显的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在其外观上典型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呈粉红色,成乳头状生长,由于其在生长过程中常伴有炎性刺激,会出现不同外观,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二者在鼻腔鼻窦内同一瘤体上并存并不少见[4]。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机制目前不能明确,是否与炎症长期刺激导致局部黏膜化生,转变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或者鼻息肉因炎性长期刺激可导致黏膜组织化生最终形成内翻性乳头状瘤。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状态的平衡,是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稳定、消除突变细胞、防止细胞癌变所必需的,炎症刺激会是否会导致这种平衡。目前没有明确报道反复鼻息肉手术的患者术后是否有转变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报道,但卓明英等[5]回顾性分析100例鼻息肉标本时发现4例具有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病理学特征;Garavello等[6]对2147例鼻息肉患者术后常规行病理检查,0.37%查出有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学特征。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发现,术前及术中检查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中有92%伴有息肉组织,但在术中诊断为息肉,术后定性为乳头状瘤的患者占有72%。在病理检查中发现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并存的患者大部分为单侧发病,符合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单侧发病的特点,而鼻息肉多发于双侧鼻腔。同时我们检查切片组织中,息肉组织基本位于切片边缘,并且也是整个标本的边缘;而在标本的中心或基底部则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理特征相吻合,并且有的伴有息肉组织。通过回顾性观察切片,结果显示息肉组织多在瘤体边缘,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瘤体的中心和基底部。这都倾向性表明起始原发肿瘤可能是内翻性乳头状瘤,而肿瘤表面上皮组织可能因长期受炎性刺激而局部形成息肉样变,也就是说肿瘤真正的实体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息肉只是其在瘤体表面形成的表象而已。这也间接说明双侧鼻息肉伴内翻性乳头状瘤鲜有报道。因此我们认为对单侧鼻息肉,应警惕深部肿瘤性疾病的可能性。随着切削器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通过削、吸的连带过程将肿瘤切除,将肿瘤完整送病理检查已变得不实际,而肿瘤不同部位的病理表现可以存在差异,某一点的取材不能代表全部,特别应注意术前、术中多点取材送病理检查,尤其是瘤体的深部及基底部,这样有利于减少误诊,以便正确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息肉二者之间是否可以互为转换,是否具有相同的致病因素,是否存在相同的病理变化过程,探讨清楚这些都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Nair等[7]报道,二者均可导致鼻窦周围骨质吸收变薄,其中以较为薄弱的上颌窦内侧壁多见。尤其对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复发率高,易恶变的生物学特征,术前及术中确定其病理,及时准确地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本研究显示鼻息肉大部分位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外层或离基底部较远的部位,而在基底部或中心部位有息肉组织,但其组织相对较小,这就提示我们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部化生为息肉可能性较大。这仅仅是临床上的观察统计,对于二者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没有确切病理支持,但对临床上可以做一个指导性的诊断,即使单侧鼻腔肿物,病理检查首次是息肉,不能确定为息肉,要进一步大块标本检查,尤其是位于中心或基底位置。同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生物学转换,支持临床病理检查。

[1] John W,Wood,Roy R.Casiano.Inverted papillomas and benignnonneoplastic lesions of the nasal cavity[J].Am J Rhinol Allergy,2012,26(2):157-163.

[2] Kulkarni AM,Mudholkar VG,Abhijit S,etal.Histopathological study of lesions of nose and paranasal sinuses[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2,64(3):275-279.

[3] Tomazic PV,Stammberger H,Habermann W,et al.Aggressive inverted papilloma with intracranial invasion andshort malignization time[J].Skull Base Rep,2011,1(2):111-114.

[4] 刘春青.单侧鼻息肉与鼻腔鼻窦肿瘤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6):359-360.

[5] 卓明英,易自翔,王德钦,等.鼻息肉上皮的多种改变及其诊断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9(2):79-82.

[6] Garavello W,Gaini RM.Histopathology of routine nasal polypectomy specimens:a review of 2147 cases[J].Laryngoscope,2005,115(10):1866-1868.

[7] Nair S,James E,Awasthi S,et al.A review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al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unilateral nasal mass[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65(Suppl 2):199-204.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乳头状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