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作用与对策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传统

1.武汉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是社会群体在物质、社会、精神等层面的共同认知[1]。而传统中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其包含的追求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以及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道德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价值观方面的追求,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脉相承[2-3]。

传统中医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紧密,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重要作用,旨在探讨传统中医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对策,通过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健全教师思教队伍、建立学生人文社团,开设第二课堂、丰富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四个方面着手,以弘扬中医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值得高校思政教育推广。

1 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现状

1.1 重技术技能,轻人文素养 首先,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故很多高校将教育重心放在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其次,当前高职院校学业时间普遍是三年,学生学习两年就要进入实习,而学生学历低、学习时间短,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时,只能压缩非专业课,且多数学生思育类课程本就不感兴趣,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将重心放在了技能学习上,忽略了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无疑导致了思育工作进展的困难性。

1.2 课堂形式单一,理论与现实脱节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人的全面教育,并对其提出了八字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1]分别从专业学习、个人修养、待人处事、精神信念四个方面做起,做新时代青年。若一味只知道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文化教育的渗透,有可能扭曲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国家、社会等对技能型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视,思想教育已纳入必修课程,但由于其内容陈旧、枯燥、过于理论化,“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一成不变,课堂师生零互动,教师仅负责完成课时任务,学生则为了考试而学习,认为所学的思想课对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没有帮助,与自己今后从事的方向也无关,没有现实意义。

1.3 教师思想教育队伍不全,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薄弱 教育乃国家长久发展之大计,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职业精神的践行亦不容小觑,学生的品德修养的高低与环境,与学校思育工作者紧密相关。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重视“双师”教师培养,忽略思育工作,更多的教师优先选择专业课的教学,优秀资深的专业思想教育专家流失,最终导致从事思想教育的教师队伍缩小。而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思想修养不高,文化观念不强,如刘洪英[4]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法对1000名高职生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兴趣低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对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认可度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2 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2.1 传统中医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2.1.1 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缺乏保健意识,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加上作息颠倒,饮食不节,久坐少动,面对新时代的各种压力,经常忽略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传统中医内涵丰富而深刻,作为一门医学,它可以治病以挽救生命,作为一种文化,它能够治人以拯救思想。将两者有机融合,可有效改善学生身心问题,这是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5]。

2.1.2 提升大学生文化和知识素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欠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对民俗习惯的熟知度不高,一味地追求自身技能的培养,低文化涵养现状令人担忧。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以“仁、和、精、诚”彰显“真、善、美”[6],若将其应用于短缺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上,不仅可造就出身心健康的毕业生,还能教育出各方面高素养的人才,更能培养出新时代顺应国策的栋梁之才。

2.1.3 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播载体,更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推动。中医药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信念。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了中医思想对高校师生、校园人文精神的建设,对提高全民文化、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必要。通过一系列观念的树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3 加强高职学生传统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对策

3.1 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加强校园人文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强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点[7],高职院校作为非医学专科的综合性院校,将传统中医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元素融入到思想教育中,有利于高职师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学校管理者在思想上可大力倡导传统中医文化潮流,邀中医教育专家进行中医文化方面的系列讲座,以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人文建设环境;各院系部门宣传部举办以“传统中医文化”为主题的校报、板报,或以辩论赛形式就“中医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融合的利与弊”展开讨论,或自定传统中医文化日,开展“最美中医文化”形象大使评选、在院系元旦晚会或迎新晚会开设“趣味中医”、“中药的传说”等有奖竞答;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招从事中医教育研究者共同制定学生课表,将中医文化融入进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既懂了医学常识,又提高了自身修养;学生积极响应并参与一系列活动,平时关注中医养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中医文化思想的渗透力。

3.2 健全教师思教队伍,建立学生人文社团 首先,国家应重视教师思教队伍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对其施行一系列保障机制,如下达关于激励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相关文件等,普及各高职院校传统中医文化思育课;其次,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提供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确保中医文化思想教育的顺利进行;再者,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完善符合高职特色的思想教育评价体系,摒弃仅重视思想课程分数的评判标准,高薪聘请具有高素质、德高望重的思育带头人,选派代表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思想教育的交流学习,鼓励教师重视吸纳传统中医文化的精华,培养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规格的传统中医文化思教队伍。同时,辅导员要切实做好思教管理工作,在学生中专门建立中医人文社团,配合学院、学校开展有关中医文化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表现优秀者予荣誉称号,并记入毕业档案;社团负责人在选拔团队成员时应公平公正,分工明确,确保每人都能在参与中学到东西,实现自我价值。

3.3 开设第二课堂,丰富教学模式 高校教育课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重在培养学生技能,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由于整个高校学生较多,当一种新观点融入时,不可能立刻覆盖所有,可以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始尝试,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载体[8],所以先以少部分班级开设第二课堂。内容上,选择源于中医思想专业课教材,涵盖面广,如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的中医文化源头、和谐互补的现实适用精神、“天人合一”、经久不衰的自然主义、语言文字淡雅的性灵境界,等等,增强学生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式上,摆脱灌输式、纯理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案例、视频录像、情节模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通过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逐渐在课堂中主动起来,使之在参与中不经意间接触并接受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熏陶;空间上,第二课堂又叫课外活动[9],除在教室内,还可在操场、图书馆,甚至家里、植物园、社会等组织中医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表演小品、演讲比赛、药食同源中药辨识、走访社区并普及中医养生小知识,还可在互联网上借助公众号、APP进行电子授课、资源共享等,让学生学有所思,真正提高自身身心素质。

3.4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育大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专业不尽相同,所以整体教学中还应保持个性化,做到因人因材施用。专业方面,对中医专业者要求较高,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将中医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使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中医学问;对西医专业者,吸收中医诊疗思维,将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机结合,传承中医文化,创新现代医学,加强对事物的认知;非医学专业者,主要选择传统中医文化中内涵丰富且通俗易懂的题材,重在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性格爱好方面,开朗型可开展学生对中医文化认识的讲解授课、校园广播,安静型可鼓励其积极撰稿、负责中医文化的文字编辑,还可将中医文化融入网络游戏中以潜移默化等。自卑自负者、情绪偏激、思想执拗者,通过中医情志相胜思想、阴阳平衡之中庸之道,使之慢慢改变;身体健康欠佳者,授之以中医理论下的养生技巧,使之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传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