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饮瘀血论治不寐验案举隅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痰饮论治双下肢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不寐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瘀血和痰饮是致病因素之一。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诸多辨证方法的补充和深化,中医治疗不寐可从瘀血和痰饮两个方面着手,笔者分别从理论基础和跟师余海滨教授的医案进行论述。

1 从瘀血论治

1.1 中医理论 中医讲的瘀血,是指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继发病因之一。 瘀血包括血液运行不畅而阻滞于脏腑经络,以及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的病理变化。瘀血导致不寐多因患者肝气郁滞,或急躁易怒,或默默不欲言语,由气入血,日久化瘀,或因年迈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血脉受阻,上扰心神,夜不能寐。总结其病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因病致瘀,一种是因瘀致病[1]。不寐从瘀血论治王清任首开先河,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2]曰: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孝者,此方若神”。因瘀血导致不寐的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寐,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胸闷,胸部刺痛,或痛有定处,心悸,头痛,身疼痛,善太息,心烦易怒,遇心情不顺时加剧,夜间疼痛加剧,肌肤局部出现青紫,或痞块,舌质紫暗,或出现瘀点、瘀斑,脉弦或细涩或结或代。治疗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根据现代临床研究,血府逐瘀汤中白芍、当归、生地黄可改善心肌缺血,同时也可以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柴胡、川芎、酸枣仁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枳壳、红花可扩张冠状动脉[3]。

1.2 医案 赵某某,女,46岁,2017年11月3日首诊,患者失眠6年余,平素规律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半片,效差。近期失眠加重,欲求中医调理,现症见:失眠,入睡困难,梦多,目昏,身疼痛,近期自觉脱发严重,纳可,二便调,舌紫暗,苔黄,脉弦。处方:柴胡12 g,白芍15 g,赤芍12 g,当归9 g,川芎12 g,桃仁9 g,红花9 g,香附9 g,枳壳9 g,墨旱莲15 g,酒萸肉15 g,麦冬12 g,黄柏12 g,炒栀子12 g,夏枯草30 g,制远志15 g。共14付,水煎服,日一剂。

患者于2017年11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入睡困难好转,夜梦偏多,效不更方,于上方加龙骨镇惊安神,后继续守上方巩固治疗。

按:患者中年女性,失眠日久,以失眠为主要症状兼见身疼痛,舌紫暗,脉弦,治从瘀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兼能止痛;川芎、赤芍助行血祛瘀之力;当归活血养血;柴胡、香附、枳壳宽胸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久而化热,故用黄柏、炒栀子、夏枯草清泻热邪;肝体阴而用阳,故以墨旱莲、酒萸肉、麦冬、白芍养阴兼防活血伤血;同时配以制远志养心安神;诸药合用使瘀血去,神安而能寐。

2 从痰饮论治

2.1 中医理论 中医讲的痰饮,是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一般较稠浊称为痰,清稀称为饮。痰饮不仅是指有形可见的痰饮,还包括无形的痰饮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饮,临床须通过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来确定。《景岳全书·不寐》[4]篇曰: “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著《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由茯苓、半夏、枳实、橘红、竹茹、甘草六味药组成,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呕吐呃逆及癫痫等[5]。邓铁涛认为不寐多因痰浊阻滞,常以温胆汤加补气运脾之品治之[6]。可见,痰饮内停也可导致不寐。脾为生痰之源,痰饮多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痰饮内停,或因久思伤脾,湿不得化,内生痰湿,痰饮壅于内,上扰神明而不寐;痰饮导致不寐的临床表现因部位而不同。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痰浊上泛于头,可见昏冒眩晕;痰气凝滞于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在经络筋骨,则可出现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因在皮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舌苔腻,脉弦滑。故治疗多以理气涤痰化饮为大法。李颖[7]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50例,结果显示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提示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显著。

2.2 病案 赵某某,女,69岁,2018年1月3日首诊,患者4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头晕,头痛,当时未予重视,未做特殊处理;患者自诉4年来行心脑血管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具体检查单未见),因血压时常波动而来就诊。患者自诉平素规律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间断服用中药调理,但效差,血压仍时有波动。现症见:头部发紧,前额痛,自觉易感冒,无发热恶寒,无鼻塞流涕,近期晨起易出汗,神疲乏力,自觉双下肢发胀,偶有咳嗽,痰少,纳差,烧心,嗳气,眠差,入睡困难,便干,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弱。处方:陈皮10 g,姜半夏18 g,麸炒枳实10 g,白术15 g,泽兰10 g,黄芪20 g,防风6 g,姜厚朴10 g,高良姜10 g,桂枝10 g,当归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生龙骨15 g,升麻9 g,牛膝10 g。共14剂,水煎服,日一剂。患者于2018年1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自诉头痛明显减轻,仍觉头部发紧,已无入睡困难,双下肢发胀好转,守上方继续巩固治疗。患者于2018年1月31日三诊,服上药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发胀感消失,仍纳差,反酸,烧心,守上方,加滑石粉清热利湿;葛根生津舒筋;蒲公英清热消肿,继续巩固治疗。

按:患者老年女性,以失眠为次要症状寻求中医治疗,其主要不适为头痛,血压时有波动,通过问诊发现患者亦入睡困难,同时伴有头部发紧,前额痛,自觉易感冒等。患者症状偏多,根据头痛,嗳气,反酸,烧心,双下肢发胀,苔白腻,治从痰饮。方中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枳实破气泻痰;防风祛风胜湿;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厚朴燥湿下气除满;高良姜温中除湿;桂枝温阳化饮;泽兰利水化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桃仁活血化瘀;生龙骨镇惊安神;升麻、牛膝升降气机;诸药合用使痰饮去而气机畅,神安能寐。

3 小结

不寐,或是病人寻求治疗的主症,亦或是病人寻求治疗的兼症。中医诊治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瘀血和痰饮论治不寐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以上病案, 同为不寐, 一用活血化瘀之法, 一用涤痰化饮之剂, 法虽不同功效则一。

猜你喜欢

痰饮论治双下肢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