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8-01-21杨生勇
杨生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河东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733000)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产后低血钙症和产后癫痫,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病牛特征是低血钙,四肢瘫痪,舌、咽、肠道麻痹及知觉丧失或抑制。牧场的发病率达25%~30%。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与其产奶量直接相关,高产奶牛多发,3~7胎的奶牛多发,治愈的母牛下次分娩后可再次发病,且多发生于产后3d以内。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运用中医技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1 发病原因
奶牛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是产后血钙浓度急剧下降和脑皮质缺氧所致,其临床表现过程与大脑皮质缺氧有极大的相似性。
1.1 低血钙 母畜产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分娩前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分娩前后机体动用骨钙的能力下降,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导致血钙降低,产后正常牛的血钙浓度为0.08~0.12mg/ml,而发病牛的血钙浓度则为0.03~0.07mg/ml。
1.2 脑皮质缺氧 有人认为,生产瘫痪是由于大脑皮质一时性充血、缺氧所致的一种神经性疾病,其低血钙是大脑皮质缺氧的一个并发症。分娩后腹压突然降低,腹腔器官被动性充血,从而导致大脑皮质贫血、缺氧。
2 临床症状
奶牛发生生产瘫痪时有典型性生产瘫痪和非典型性(轻型)生产瘫痪两种症状。
2.1 典型性生产瘫痪 发病迅速,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其临床症状可分前驱期、瘫痪期、昏迷期。(1)前驱期:表现短暂的兴奋和搐搦。病牛敏感性增高,摇头、磨牙、伸舌、哞叫、惊慌,四肢肌肉震颤。后肢交替踩地,后躯无力、左右摇摆,食欲下降或废绝,排粪、排尿停止,行走时共济失调、易摔倒。(2)瘫痪期:病牛则瘫痪卧地,不能站立,随之很快转入神经抑制期。反射降低、肛门松弛、胃肠道麻痹、吞咽困难,心音减弱、呼吸变深,体温多降低 (37.5~37.8℃)。头颈弯向一侧呈“犬卧状”,即使用力将头颈拉直,松手后仍会恢复原状。(3)昏迷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则精神高度抑制,意识和感觉完全丧失,心音和呼吸极度微弱,而进入昏迷状态,体温可降至35~36℃,多数病例在昏迷中死亡,个别病例死亡前有痉挛和挣扎。
2.2 非典型性生产瘫痪 非典型性生产瘫痪,有类似于典型性生产瘫痪的基本症状,后期反射及知觉下降、但不消失。产前及产后较长时间发生的多为非典型性生产瘫痪,病牛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个别可挣扎着站起,体温一般正常,卧地时头颈呈倒S状弯曲,非典型性生产瘫痪在现代奶牛生产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3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结合临床症状,通过血钙测定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动物发生本病后,其血钙明显低于正常。治疗诊断。用钙剂或乳房送风法进行治疗,如果治疗有效,则可对此病做出间接诊断。
4 治疗
奶牛的典型性生产瘫痪病例,由于发病迅速,如不及时治疗50%~60%者多于发病后12~48小时内死亡,个别在发病后几小时内可死亡。若及时治疗则90%可痊愈或好转,但有些可复发。奶牛的非典型性病例,大部分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严重者或继发其它病时预后不良,或发展为产后爬卧综合征。
4.1 钙剂疗法 静脉注射钙制剂,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一次静脉注射后半数病例会在治疗后不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有些病例愈后会反复。常用的钙制剂为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5%氯化钙注射液。另外,发生本病时常会伴发低血糖,所以注射钙制剂时也要注射一定的葡萄糖。奶牛患生产瘫痪时,将5%氯化钙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500~200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为防止复发,可在第一次治疗6h后,用半剂量的钙剂再静脉注射一次。
4.2 乳房送风法 其目的是使乳房膨胀,内压增高,限制泌乳,减少钙、磷从乳中排出。其治疗操作步骤如下,乳头消毒 → 送入少量抗生素 → 连接乳房送风器→打气→用绷带系住乳头。向乳房中打气时,逐一进行,打入的气体量不足,影响疗效,打入的气体过多,易引起乳腺腺泡损伤。打入的气体量以乳房皮肤紧张、乳区界限明显为准,系乳头的绷带应该在1h左右解除。
4.3 其它疗法 治疗本病时可适量补充磷、镁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因为本病在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上都有一定的复杂性。
5 预防
5.1 干奶后给牛用低钙高磷日粮。每头每天的钙量限制在60g以下,钙磷比例为1:1到1.5:1,这样可充分激活甲状旁腺功能,提高机体动用骨钙的能力。分娩后立即将日粮钙量提高到125g以上。
5.2 还可在分娩后或产前1~2天静脉输钙,也可达到预防目的,产后口服钙剂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5.3 分娩前7天还可肌注维生素D,临产时重复一次,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5.4 产后3天内,不要将奶完全挤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