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国到先秦系列——清朝·曾文正公

2018-01-20陶媛

醒狮国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气人者孝悌

陶媛

故引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明一切行门皆从孝悌起,大用无尽,会其宗趣,皆摄归于孝悌也。

——马一浮先生

曾文正公在给弟侄的家信中写到: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而《易》曰:立志不恒,凶也。

这个春天起:冥心无用,悠游涵养,是自曾文正公开始。公言: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谁不是呢?事事夹杂,变动奔忙无时不有。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然而人的劳力,浮定有无,纵垂纶千尺,最后满船空载明月归,已是获得。

唯有顺物自然无容私焉,万物才归回到各自的来路与去路上。

而况曾公戎马一生,日用之间,无一日不读庄;及至毛润之先生云:愚于今人,独服膺曾文正。古人有着自己的日用功夫及虚怀涵养处。

于经学一脉,清朝人物,我读的其实是黄宗羲与王夫之两位先生。然一则是志业粗疏,并未精深恐误人弟子;二则经实为径,转述难无刻舟求剑之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出书来读读。

有一天,忽然发现曾公可爱,是在他给家弟的信中: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人固各有性情也。

当即,拍桌大笑。师妹问我笑什么,答:不知道。但这人跟我们应该是一伙的。一切贤圣,只是孝悌。性德之全者曰仁,行仁之道曰孝。

曾氏十三门学问,流传下的只是一套《曾国藩家书》,然业已完备,并无额外可添缀处。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简直是可以托孤的类型。师妹说:哪有那么夸张?读完却有同感。

再想到历史书上的评价,不过是一个立场对着另一个立场。人已不存,只是符号。而家书中见其人智慧又可爱,取大不遗小。念兹在兹,苦口婆心的劝诫,无非是子侄要修德。恐其浮在表面的荣华之上,终不免颠沛。

他与父母禀安问吉,于自恃有才的弟弟劝其戒傲戒慢,于生性温缓的子侄勉其勇猛精进。发力于自省,亦讲到世事中的轻重权衡。

读信与读经不同,与读史更不同。经是循其大道语其天理,史是时与势中一个个生命的火花。而信里却是潺潺流动的春水,是清泉与甘霖。它不是非读不可的,但若读到,你就是寄件的那个与收信的那个人,总不可置身事外。

语言如剑之所发,句句是指向自己。是长辈与兄长的护持,也是廓然大公之处。

静中默省我之愆尤,处处获戾,其源无外乎此中。盖古人之病,亦即我之病;今人之疾,亦我之疾。然耐受力往往又不若今人,治病之力诚又不如古人。

今见九州大地,人人溺于习见,不免悲心加重。师告我:疗愈悲心,唯有养慈。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有,慈悲之力看似是对外给出去的,实则是返归于你自己。

因其只知人有习气,不知去其习气;知去人之习气,不知去己之习气。终归如风画空,无有能所。

字字直指,翻开这样一本书,正是当下所当读之书;握起这样一枚药,正是当下所当服之药。

曾文正公家书节录:

1、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

2、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3、弟性偏急似余,恐怫郁或生肝疾,幸息心忍耐为要。

4、季弟每日亦须看史,然温经更要紧,今年不必急急赴试也。

5、总之吾有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端,其次则文章不朽。诸弟若果能自立,当务其大者远者,毋徒汲汲于进学也。

6、季弟信亦谦虚可爱,然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

7、时事日非,吾家子侄辈,总以勤谦二字为主。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8、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汩今思之,何可多得?

9、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究以自养自医为主,非药力所能为力。

10、以后在家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算学书切不可再看,读他书亦以半日为率。末刻以后,即宜歇息游观。

11、凭濠对击,坚韧不出,最为合法。凡扑人之墙,扑人之濠。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濠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濠,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者,不致于人者也。

12、凡行军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惟有一静字可以胜之。

13、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编辑 / 徐   展

猜你喜欢

习气人者孝悌
十句好话不如一句丑话
病榻侍母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名言积累
五步成仙
疗贫之铭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你这坏习气从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