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2018-01-20郭小华
郭小华
摘要:针对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表现在理念问题、空心村问题及土地非法占用问题等方面,并结合村镇建设的需求,提出土地利用问题的改善对策,以期能够全面提升村镇土地利用率,实现村镇建设工作的持续、合理开展。
关键词:村镇建设;土地利用
村镇建设中土地用地管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村镇建设的实际状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当前村镇建设的过程中,却由于理念问题、空心村问题的影响等,致使村镇建设效果不佳。新时期背景下,村镇建设中需要强化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严格执行相关土地管理法,结合地方实际加以重点分析。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注重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在全面且动态性的监督方式下,实现村镇用力的持续发展。文章将结合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普遍存在着理念、空心村及土地非法占用等方面问题,对村镇建设工作带来了阻碍性影响。
(一)理念问题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村镇建设的过程中,土地的利用、规划及设计还停留在粗放的理念下,特别是针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工作受到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致使村镇居民对土地失去信心,土地经营效益不佳,弃耕的问题比较严重。
(二)空心村问题
我国村镇建设布局多是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自然村落,基本为“一家一个独院”的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村镇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拥挤的住房条件下难以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居住需求,故而村民提出申请新的宅基地,旧房子不拆除的情况下加盖新房[1]。村内很多地区存在着空房或者房间无人居住的问题,“空心村”问题普遍存在。
(三)土地非法占用问题
因为村镇居民多对土地利用的认知程度较差,其法制观点相对比较薄弱,故而土地非法占用、违章乱建的问题普遍频频发生[2]。比如在陕西省渭北旱原村镇调查得知,违法占有宅基地问题频繁存在。宅基地批少多占的户占2%以上,本地出生的非农户占有宅基地的占3%以上,违法占地事例达到215%以上[3]。在没有办理合法用地手的基础上任意占地,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影响下,也致使土地利用效果不佳,土地浪费问题普遍存在。
二、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改善对策分析
现代村镇建设中,可以通过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集中建设村镇,促进村镇整体发展以及挖掘村镇潜力,合理应用土地资源等方式改善问题,为村镇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村镇建设中村民及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将会直接影响整体建设的效果,基于当前村镇建设中存在的理念问题,需要强化村民及管理人员的土地合理利用思维,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4]。首先,可以对村镇居民实施土地法律法规的知识讲解活动,通过知识讲解、海报宣传等等方式,使每一位村民均能够对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有所了解,产生全新的认识。
其次,需要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灌溉节水设施建设中,需要避免“靠天吃饭”的,模式,在干旱的季节中也能够保证土地正常的水分需求,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最后,可以对土地实施充分规划,创设“能者多劳”的工作氛围,有条件或者有能力的村民可以承包面积较大的土地,实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且可以在政策中予以支持,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二)集中建设村镇,促进村镇整体发展
村镇建设中,针对于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可以予以适当整改,比如可以通过拆零并散、相对集中的方式,利用坡地、山地等进行建设,将以前宅基地所占的平地、良田及时返耕还田。比如江苏射阳县冻结非中心村建民房,全县26个乡镇中,现有488个行政村,7008个自然村,规划调整使现有的行政村、自然村到2010年将建设为413个中心村,439个基层村,缩并6154个自然村,70%的农户全部进入中心村,可节约8236hm2。
江苏省通过村镇规划的方式,将28万多个自然村缩并成5万多个较大的村。村镇规划全面实施后,显著节约了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且相关配套设施更加集中、齐全,有效转变了村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节约土地的基础上,为村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挖掘村镇潜力,合理应用土地资源
当前我国很多村镇中内部废弃、闲置的宅基地较多,用地松散,土地利用率低。在实际的村镇土地规划中,需要对村镇内部实施改造,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针对于不利于村镇建设的用地进行整改,且合理应用。闲置的宅基地需要及时收回,充分利用村镇内的闲散地、废弃地、旧宅基地等,控制村镇建设用地的外延与拓展。在综合规划、分类管理的方式下,实现村镇土地规划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比如山东莒县便通过旧村改造的方式,力求转变空心村状态,积极处理村民宅基地案件,依法拆除违法建房、建新占旧等房屋,保证了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的效果。
结束语
村镇规划与建设中,需要科学利用土地,通过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集中建设村镇,促进村镇整体发展以及挖掘村镇潜力,合理应用土地资源等方式,为村镇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严格执行各类管理制度,實现村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华,宋涛,赵方胤,等.试点村镇建设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莱芜市羊里镇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1,(11):122-123.
[2]刘宇舒,赵天宇.村镇用地扩张损益模型及土地适宜性评价——以五大连池镇为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49(04):167-172.
[3]于丽娜,邹谢华,马俊科.明晰产权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关于强化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的几点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09):21-24.
[4]覃永晖,吴晓,肖谨贤.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以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06):377-3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