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受束缚,创新数学教学

2018-01-20余琴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创造性思路

余琴

今天,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方面的作用,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按照固有的模式学习,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应把现在所提出的学生几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用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一、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导,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如对基础好的学生,在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大胆创新,拓宽、挖掘更深、更广的知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要鼓励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尽量提供尽量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思考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思路

随着时代的转变,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旧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已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了,它需要注入新的时代血液。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势在必行。数學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一定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教师灵活具体地“导”;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受传统教学思路束缚,大胆创造新的教学思路。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的结合

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生。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学是一种复杂、细致、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比较高的教学技巧。同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教师运用的技巧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博采众长,才能设计出自己的好的方法。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水平,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可以针对一堂课或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总体设计,也可从整个学期的目标来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面所说的几条依据和评价标准,选取最合适的元素,进行最优的结合。

四、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解题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于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教师的主导,也需学生的主体,师生共同配合,学生创新能力才有更大的提高。

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靠创造来推动的.而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它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或阻滞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七、数学就在身边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只有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才愿意上数学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创造性思路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我的思路我做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