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成语中的语法及文言现象

2018-01-20章秋玲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成语语法思考

章秋玲

摘要: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其中之一源远流长,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与语言文化的节目开始出现在荧幕上,对成语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正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成语不仅只有表层含义,其中蕴含的语法及文言现象也是人们应注意的范畴,本文结合当今语文教学状况,对成语教学提出建议及点滴思考,促使成语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成语; 语法 ;文言现象; 思考

近年在央视上热播的《中国成语大会》,是继2013年收视、口碑双丰收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的又一台大型原创文化类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成语是汉语的味精,从未被仰视,却一直在发光。成语是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考点。考生如果想要正确使用成语,就必须正确理解成语;想要正确理解成语,就必须了解成语中的语法及文言现象。

一.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一般都是由四个字组成。从语法上分析有下列几种结构:

1、并列结构——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千山万水、珠联璧合

2、偏正结构——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3、动宾结构——顿开茅塞、不见经传、歧路亡羊、如丧考妣

4、主谓结构——杞人忧天、毛遂自荐、夜郎自大、叶公好龙

5、连谓结构——抱薪救火、亡羊补牢、画蛇添足、隔岸观火

6、兼语结构——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化险为夷、引狼入室

二.成语的内部关系

1.成语的内部关系一般有:递进,转折,因果,选择,条件,目的,假设,让步关系等。

1、递进关系----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信而有征、 听其言观其行、阳奉阴违

2、转折关系----柳暗花明、不劳而获、虽死犹生 、明知故犯 、具体而微

3、因果关系-----水落石出、水滴石穿、哗众取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选择关系----宁缺勿滥、何去何从、宁死不屈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条件关系----厚积薄发、逢人说项、唯利是图 、不破不立 、 分久必合 、

6、目的关系----杀一儆百、守株待兔、 越俎代庖、 戴罪立功 、借刀杀人

7、假设关系----有求必应、风雨不改、有则改之、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8、让步关系----死不瞑目、百口莫辩、罄竹难书、插翅难逃、百读不厌

三.成语与文言现象

(一)成语具有文言实词现象

文言实词有很多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如成语“贻笑大方”、“大方之家”这里的“大方”是指有识者或内行人,并非现代汉语的“慷慨”、“不小气”。“美人迟暮”这里的“美人”是指有作为的人,而非长得漂亮的人。“贪得无厌”中的”厌”指满足,而非讨厌。“正襟危坐”中的“危”是端正,而非危险。其它如“形影相吊”的“吊”为慰问非凭吊,“破涕为笑”的“涕”为眼泪非鼻涕,“穷寇勿追”的“穷”为“走投无路”等。

(二)成语中有通假现象

所學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成语不少有通假现象。如“百废具兴”中的“具”通“俱”,意为“全都”。“被坚执锐”中的“被”为“披”,意为“披着”。“图穷匕见”中的“见”通“现”,意为“现出”。“赢粮景从”中的“景”通“影”,意为“像影子一样”。其它如“销声匿迹”中的“销”通“消”,意为“消失”,“自怨自艾”中的“艾”通“刈”,意为“割草、治理”,“一暴十寒”中的“暴”通“曝”,意为“晒”,“受益匪浅”中的“匪”通“非”,意为“不”等等。

(三)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如成语“患难之交”,之,助词,的。“置之度外”,之,代词,它。“以貌取人”,以,介词,凭借。“拭目以待”,以,连词,而。“重于泰山”,于,介词,比。“青出于蓝”,于,介词,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表并列。“竭泽而渔”,而,表承接。“向隅而泣”,而,表修饰。“口惠而实不至”,而,表转折。“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而表假设。

(四)成语具有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如成语“完璧归赵”意思是让和氏璧保持完好送回赵国。 “丰衣足食”,意思是使粮食充足,使衣物丰富。“富国强兵”,是指使国家富足,使军队强大。“大快人心”,意为使人心痛快。“劳民伤财”中的“劳”,使百姓劳累,“伤”,使财产损坏。“一鸣惊人”的“惊”,使人震惊。“众口铄金”的“铄”,使金熔化。“威武不屈”的“屈”,使人屈服。“汗牛充栋”的“汗”,使牛出汗。“祸国殃民”的“祸”,使国家受害,“殃”,使百姓遭殃。“报仇雪耻”的“雪”,使耻辱昭雪。

(无)成语具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或评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如: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远千里——远: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远。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其中的“铛”、“石”、“块”、“砾”都可看作意动用法。厚古薄今——厚、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厚,推崇,重视;以……为薄,轻视,怠慢。幸灾乐祸——幸、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幸、为乐。是古非今——是、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认为……不对。安居乐业——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安,安定;以……为乐,喜爱,愉快。幕天席地——幕、席: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天作幕,以地当席。

(六)成语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

表判断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俯拾即是”、“草木皆兵”等。表被动如“贻笑大方”、“不拘小节”等。表省略如“沧海(之)一粟”、“狗尾续(于)貂”等。宾语前置的有“夜以继日”(以夜继日)、“惟命是从”(惟从命)等。状语后置的有“无济于事”(于事无济)、“嗤之以鼻”(以鼻嗤之)等。

总之,成语深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保留了古代语言的许多特点。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结合成语,分析其语法及文言现象,从学生熟知的成语入手,不但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笑艳, 张军, 陈鹏录. 论成语中特有的古汉语语法现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Z1):70-75.

[2] 周进成. 浅析成语中的语法现象[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语语法思考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拼成语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