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18-01-20杨超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图书馆

杨超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知识教育机构,在促进未成年人阅读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未成年人阅读现状、未成年人阅读特点及未成年人阅读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证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过程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上述几方面原因特点,又分别从五个方面论证公共图书馆在未成人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可为之处。

关键词: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7;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248-02

一、前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知识教育机构,在促进未成年人阅读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思维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鼓励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增强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质量,各级图书馆在改善自身阅读环境、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阅读推广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未成年在健康阅读的同时,享受阅读乐趣,增长见识,提高自信心。

二、未成年人閱读的现状

未成年人阅读量有所下降。近年来,全民阅读正在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活动效果日益显现。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1%,较2014年显著上升,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较2014年减少了1.26本。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7.1%,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69分钟陪孩子读书。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的阅读率、阅读环境以及阅读内容方面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变,但未成年人的阅读量却有所下降。

三、未成年人阅读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阅读呈现不同的特点。未成年人阅读可分为幼儿、小学、中学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阅读特点。

1.幼儿时期,受知识量的限制,阅读书目以绘本为主,阅读方式以家庭为主要载体,家长的阅读习惯对幼儿时期的阅读培养至关重要。

2.小学时期,识字量不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形成,阅读应以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开始对阅读有所选择,受家长的影响逐步减少,阅读往往缺少计划性,比较随意。这个时期的阅读常会遇到疑问,需要相应的引导。同时,各种特长班会挤占大量课余时间,使阅读时间相对缩短,

3.中学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具备学校所学的各类学科基础,阅读选择权不断增强,涉猎范围也逐步扩大,阅读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这个时期的课业负担较重,升学压力较大,补习班占据了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阅读书籍多被应试书所挤占,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为缓解压力,放松情绪,漫画类书刊、恐怖魔幻小说等娱乐型书籍比较受欢迎。

总的来看,未成年人阅读呈现的主要优势是记忆力强,诵读经典一经记住终生受益;劣势是大多缺乏辨识能力,一部不好的书会把一个人的读书兴趣打下去。这个时期最需要公共图书馆、家庭、学校共同向未成年人推荐经典书目,引导其健康阅读、高效阅读。

四、未成年人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阅读的功利性

我们曾在图书馆内对未成年读者进行调查,调查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读些什么书,调查结果显示,几乎一半以上的未成年读者回答,要读对学习有帮助的书,把读书与课堂教学直接的挂起钩来.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阅读。其实除了课堂知识学习以外,人格养成,性格发展,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是要从阅读中获得滋养的,但这样一类阅读目前没有被特别重视。应试教育压力之下,学校、家长也大都倾向于引导孩子们为考试而读书。现实社会中愈来愈浓的功利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取舍。

(二)未成年人存在“浅阅读”的阅读取向

当下许多未成年人的阅读陷入了一味的感官化、一次性消费式的浅阅读,阅读生态发生了严重的失衡。手机、电脑、电视已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而传统概念上的书籍已经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中“失宠”。 为了迎合需求,部分图书越来越薄,插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浓缩,表面化越来越强,精神性越来越弱。这种“浅阅读”培养了主体性缺失的读者,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让人忧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种种世相的必然映射。生活节奏加快、应试教育的压力、家庭阅读的缺失、新媒体的冲击,使未成年人群“浅阅读”盛行。

(三)缺乏对于未成年人的分级阅读意识

阅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而未成年人因为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更多地依赖外界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学校、出版社及公共图书馆分级阅读意识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常常会出现为5岁孩子推荐14岁孩子适合读的所谓“经典”书目,或者是急功近利的让孩子接触“伪经典”,将所谓“少儿版”、“青春版”《红楼梦》当做经典书目推荐给孩子。这两种做法的后果,要么孩子看不懂,长而久之,孩子起了逆反心理,阅读效率大大降低;要么损坏了孩子阅读经典中最关键的阅读期待与审美享受,伤害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培养。图书阅读分级是对未成年人心理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识字量等划分了详细标准,可以避免青少年盲目阅读。

(四)少儿图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

目前全国580多家出版社,90%以上的出版社都在从事少儿图书出版,参与度很高,但“同质化”现象屡见不鲜。选题雷同,跟风出版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少儿读物出版社哄抬版税、印数,有的作家“碍于情面”,不得不以缩短合同期的方式将自己的同一部作品多次授权。很多出版社缺乏创作研发队伍,但又受市场的刚性需求,便聘请一些非专业人士复制、仿造童书。一部《西游记》连环画分100多个版本,图书质量差别悬殊,未成年人在挑选书籍版本时确需有效引导。endprint

五、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中的可为之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教育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公共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性的阅读服务,为为未成年人创造了一方阅读净土,成为其愉悦精神的百草园。图书馆工作者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辅导活动,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能力,调动阅读兴趣,达到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阅读的目的,这是图书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丰富馆藏资源,推荐优秀读物

未成年人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单独为未成年人读者群体设计一个藏书体系,文献内容应突出趣味性、新鲜性,载体上突出多样性,形成与未成年人年龄相匹配的藏书体系,并定期补充新书。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的向未成年读者推荐优秀读物,推荐书目阅读面要宽,引导未成年人大量阅读,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二)建立个人阅读档案,为出版市场输送有效阅读信息

图书馆应对未成年读者的年龄、性别及借书明细建立电子档案,实现未成年读者电子阅读档案馆际互联,使电子阅读档案陪伴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并利用网络云技术及时将未成年读者借阅的书目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公共图书馆在掌握电子分析数据结果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引导未成年的阅读取向,定期向未成年读者推荐优秀书目。同时,注意与出版单位保持沟通联系,阶段性的将收集整理出的电子数据反馈给出版社,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书籍采购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之于未成年人最终服务宗旨是吸引未成年读者走进图书馆,引导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把图书馆作为自己终身受教育的最佳场所。如何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需要我们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书活动上下足功夫。图书馆可开设故事剧场,将经典寓言童话故事搬上小舞台,让小读者参与其中,以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话语对白,满足其好动的心理,不断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开展思想交流。图书馆可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读者提供交流空间,在丰富个人阅读体验的同时,让小读者在交流中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后更应该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为此,图书馆可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开办讲座,教授未成年人阅读指导方法,包括对文献的选择,高效的阅读能力,对文献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对文献所载内容的消化运用能力等,孩子们一旦掌握阅读技能,就会触类旁通的解决许多问题。

(四)利用VR\AR\MR等新技术,开启阅读新体验

運用VR、AR、MR以及新媒体、信息传播等现代新技术,向未成年读者展示优秀文化作品,以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方式进一步拉近读者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发掘出图书馆的更大魅力,是图书馆未来几年面临的重大变革。“3R+图书”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科教读物相结合,是一种接触式的“阅读”体验。3R技术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带给读者穿越的乐趣和眼见为实的亲身体验。从趣味性和新奇性出发,这种技术是对传统出版的有益补充,是激发未成年人的兴趣,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阅读的利器。

(五)全面监管和规范少儿图书市场

图书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渠道。目前少儿图书市场中,不仅出现了盗版书、伪书等内容, 有些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也有色情、暴力等消极因素,这样粗制滥造的少儿读物,已经严重影响少年儿童阅读。文化出版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尤其对少年儿童的图书市场加大监管。一方面要对正规出版物进行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有害出版物进入市场,要有合适的标准来评价;监管部门可以引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来判定。据了解,在欧美国家,对童书进行审查的组织往往由来自图书馆、学校和父母的力量自发组成,目的是阻断不良图书流入儿童阅读通道。出版社要自觉担当,着眼未来,向质量要效益,向内容要市场,不能一味以经济利益为上。

六、结语

阅读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是精彩人生的开始。阅读推广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类型之一,更是图书馆儿童服务的最主要类型。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未成年人阅读体系,开阔未成年人阅读视野,激发未成年人阅读兴趣,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社会,铸造城市文明。

参考文献:

[1]刘淑霞.谈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J].经营管理者,2010(14).

[2]李巍.公共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吴志宏,高春玲.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使命与思考——基于阅读素养的视角图书与情报[J],2013(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图书馆
图书馆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