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的创作思维及美学特征

2018-01-20崔盛斌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民间美术

崔盛斌

摘 要: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在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民间美术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关键词:民间美术;创作思维;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54-01

中国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随意性、抽象性、概括性、民俗地域性等方面。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广大的艺术群体,民间美术数千年来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的艺术财富。

民间美术则因为其“集体性”的传承而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特征,民间美术的色彩多是红、黄、绿、蓝等纯色。在乡村社会单调朴素的色彩环境里,人们会追求纯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造成民间美术艳丽的色彩效果。民间美术为意象造型,农民们没有接受过写实的造型训练,按照本能习惯随其心意塑造的艺术形象。因而,民间美术具有朴实、繁冗的审美效果。

一、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受儒、道、禅的影响较深

儒学为入世之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忠、孝、悌、礼等观念。儒家美术重视教化功能,希望能以此规范人的社会秩序。儒家美术的审美追求一种庄严感和气势感,具有“庙堂气”。如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唐陵石狮、墓室壁画等。道家为出世之学。提倡“清静无为”,讲究人的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契合。道家美术强调美术的怡性功能。道家美术的审美追求清幽散淡,“天人合一”。如“蘇州园林”、历代山水画。禅家主张美术的解悟功能,认为美术是获得人生解脱的一种手段。禅家美术讲究空灵超脱,如清代画僧渐江的山水。

二、民间美术具有和原始美术相似的创作思维

(一)“万物有灵”的观念

古人认为,自然万物如同人一样,有灵魂,思维,有好恶观念,且具有强大的神力,可以影响人的生命及祸福吉凶。这一观念是原始宗教、巫术、祭祀活动的思想根源。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中,野牛从臀部至腹部被一根长茅刺中,肠子淌出;野牛转首瞪着眼睛看着在它前面的猎人,旁边是一根鸟形投掷器。可见刚刚经历一场人兽搏斗。这种洞穴壁画具有巫术性质。原始人认为绘画这样的图景可以在真实的狩猎中得到更多的猎物。

在民间美术中,这种“泛神论”思维仍然可以见到。如民间兜肚刺绣上的黑猫形象,绣在女性出嫁时所穿兜肚上。黑猫代表一种雄性力量。女性将其穿戴在身上,有繁衍后代的隐意。还有兜肚上的石榴生子刺绣。石榴多籽,女性穿上它隐喻更多地繁衍后代。

(二)“混沌互渗”思维

“混沌互渗”,是原始人在艺术中表达出的一种思维特点。是把不同事物的属性,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交叉渗透,混融在一起表达一种观念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打破了时间、地点、历史、种族的界限,是非理性、感性的;是超自然、超物类、超科学、超逻辑的自由。在精神与物质、生物与非生物、不同物种、灵魂与肉体之间来回穿梭,达到艺术创作的自由。半坡彩陶盆中的人面鱼纹盆。

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这种混沌自由的思维方式仍可以经常看到。作者们在造型、构图、题材、设色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作自由,往往令人叫绝。如老鼠娶亲是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题材。作者们将令人厌恶的老鼠转化为喜剧形象,营造出一种喜庆吉祥的审美效果。打破了种族的界限。这与美国动画片“米老鼠”、“猫和老鼠”的创作思路颇为相似。又如民间剪纸中的猴子,猴子的嘴、耳朵为侧面像。但眉眼鼻为侧面像。桃子的体积明显超过猴子。还有民间剪纸中的老虎,在母虎的肚子中可以看到数只小老虎等等。

(三)“集体”思维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思维具有鲜明的集体性质,个人的意识往往是全部人群的意识。而且这些意识具有世代传承的性质。后代的意识中往往积淀有前面若干代的意识。荣格将其称为“集体无意识”。民间美术中,这种“集体无意识”最为鲜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具有很大的统一性。在民间美术中, “生殖繁衍”与“喜庆吉祥”、巫术宗教、戏曲教化是四大基本创作母题。所以民间美术的创作共性很多,在中国各地都可以见到同一主题的民间美术作品,且表现方式也有惊人的相似性。民间美术很少有个性化的作品,其题材、构图、技法、设色都有强大的“谱式”,个人很难突破。而民间美术则强调“个性”,反对雷同、重复。如石涛所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三、结语

总之,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和贴近民俗的艺术,它也是研究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活化石。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所在,绝不是简单的看他们的造型规律,也不是只为延续民间工匠的艺术生命,重新恢复传统的辉煌,重要的是吸收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吸收民间艺术本源的活力,并把它贯注到新的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王家民.中国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魏力群.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