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溪苗族芦笙舞采风报告

2018-01-20谭亮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苗族

谭亮亮

摘 要: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服饰精美绝伦,舞姿优美,深值得更多学者去挖掘。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舟溪镇苗族芦笙舞,承載着苗族历史人文信息,是研究苗族的重要载体,传承好保护好芦笙舞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舟溪;苗族;芦笙舞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45-01

一、前言

舟溪镇位于贵州省东部,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是凯里市的后花园。1992年,辙销青曼乡、舟溪乡、合并为舟溪镇。舟溪镇方圆115平方公里,聚居着苗、汉、仫佬等民族,总人口共23871人,苗族人口占93.5%,,耕地面积10575亩,林地面积433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每年正月十五至二十全州最大的甘囊香陆生节活动就在河边寨脚举行,有吹跳芦笙、斗牛、赛马、斗鸡、斗鸟等活动上万人,多时达到几万人,场面甚是热闹。

二、族源及构成

《山海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很多学者认为三苗是蚩尤的九黎部落后裔,则三苗可溯源到黄帝时的蚩尤。又有传说在南方氏族部落集团中有“三苗”、“有苗”、“苗民”。其分布在“江、淮、荆州……”等地,也就是当今的江苏、江西、湖南一带。由此可见,舟溪镇苗族源于古代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部落联盟的一支,南北时期统称为“蛮”,元明时期迁徙到舟溪,后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共同体——苗族。

舟溪镇苗族属于“舟溪支系”该支系自称“嘎闹”。分布在贵州凯里市舟溪、鸭塘、万潮,麻江县下司、宣威,丹寨县南皋、大兴、雷山县公统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从服饰来看属短裙型舟溪式苗族。

三、芦笙舞的渊源和现状

舟溪芦笙节的来历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舟溪南寨上有一个名叫阿旺姑娘。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美丽动人。舟溪南寨有个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对阿旺垂涎已久,妄图把她占为己有。使用了各种手段想要得到阿旺,但是阿旺不为之所动,见状野鸡精恼羞成怒,趁深夜来村寨抢阿旺。正当村民与野鸡精周旋之时,从远方来了一位名叫茂沙的苗族猎手,他在与野鸡搏斗过程中发现了它脖子上的弱点,并用弓箭将其射下。茂沙的豪爽正直,深深打动了阿旺的心,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为了帮女儿找到茂沙,父亲想到用集会吹芦笙的办法来传达此消息。那天,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载歌载舞来舟溪参加芦笙会。茂沙也赶来赴会。阿旺在人群中发现了他,父亲把自己做得最好的芦笙送给了茂沙,阿旺亲手在芦笙上插三根野鸡精毛并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竺上,表明了她的爱意。最终两人情投意合,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后,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一带的苗族。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长者,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娱乐活动……”念完从葫芦里倒出就来,在碑石和芦笙堂中央,喷上几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了芦笙。此后在各地苗族同胞流传开了,用娱乐的方式来庆贺新年,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的好时节。仪式结束后,身带银花首饰,穿着精美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清脆悦耳的芦笙曲调翩翩起舞。青年小伙们向中意的人索取花带,可爱的姑娘们则将花带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芦笙管上。在三天的活动中,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

由此,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的芦笙节,一是给分散各地的苗族同胞,提供了相互交际交往的机会。二是芦笙会具有极强的自娱性,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三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寻找配偶提供了便利。2010年春,凯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凯里国际芦笙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紧密结合,将节日定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

四、芦笙舞的形式

舟溪苗族芦笙舞一般都是由芦笙伴奏,舞者随芦笙所奏乐曲进行舞蹈。通常都是一曲一舞,动作套路随曲调变化而变化。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的前摆不宜过高,摆动越小越显技艺高超。舞者们围圈而舞,舞者有未嫁娶的年轻男女和儿童。起舞时,男性青年一般在圈内吹奏芦笙领舞,女性在男右侧旁随调起舞。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时急时缓,其步伐,有擦步、跺步、点步、蹲步等。舞蹈动作有模仿生活劳动及模拟动物的,舞者端庄、甜美让人为之振奋 。

服装有刺绣、织锦、蜡染、和鸟的羽毛,刺绣手法多样,图案有龙、花朵、鸟兽、人物等,随意抽象、大胆变化,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其银饰是服装的最大亮点,由头饰、银项圈、服饰挂件、及手镯、指环等组成一套。女孩小的时候,其家人就为其一件件的置办,直到嫁人,作为其嫁妆。以前家庭不富裕用的假的银饰来代替或是减轻其重量,现在生活好了基本都真银饰,价值6、7万,有的更高。

五、结语

芦笙舞承载着苗族历史、社会、人文信息,是研究苗族的重要载体,是研究人类社会繁衍生息,苗族渊源,艺术起源及演变的活体标本。传承好保护好芦笙舞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苗族
对苗族服饰面料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丹寨苗族“祭尤节”
黔东南苗族锦鸡舞服饰
苗族古歌《仰阿莎》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苗族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