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探析
2018-01-20王国兴
王国兴
摘 要:形体技巧训练也是专业演员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视觉的记忆力、观察力、模仿力和创造的想象力,使肢体动作训练有素,具有适应性、可塑性,柔韧有度,灵活自如,增强肢体动作的表现力,这是形体技巧训练的目标。
关键词:影视表演;形体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24-01
形体训练是培养优秀影视演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各大艺术高校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日渐繁多的情况下,形体教学的重要性应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只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形体教学的双重重视,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形体教学在影视表演领域的重要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将来面对镜头和观众时,发挥自身形体素质的优势。
一、形体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的构建是高校影视表演专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要从不同的层面来进行考虑,探讨影响学生课堂接受效果的主要原因,作为接下来教学模式优化的有效依据,计算出各类形体训练所占有的合理比重。形体训练更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征来进行,例如喜爱舞蹈的学生可以采取韵律训练方法来帮助提升学生的成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也更具有长期应用的可行性,因此在教学计划开展中要加强内容的优化。形体教学中仅仅依靠单一的肢体动作,所进行的学生形体训练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在其中得到提升,甚至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助音乐旋律来使课堂变得更加趣味,并且形体训练也变得更加合理。
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自然要掌握合理的方法,观察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进行定向研究,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教学任务中可以通过拟定题目测试来观察学生的成绩是否得到合理提升,并为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开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设计符合表演的形体动作
在影视表演艺术中模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课程时,可以先引导加强动物与人的观察与分析,掌握其感觉感官,结合自身的经验,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全面展示,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模仿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人物刻画,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日常形体动作训练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物心理掌握与刻画,以及通过形体表演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通过各种声音或是情境渲染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自身最为直接的表现体现出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摸索与展示。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使得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形体动作与表演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进一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加强影视表演形体训练的实践
戏剧形体教学要根据表演专业的特性和要求,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形体方面的表现力,努力为学生在学与用之间搭起一座过渡桥梁。特别是探索研究如何实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课程与其他教学课程紧密结合、学有所用,对当前的戏剧影视表演形体教学教材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进行实践探究、分析及总结。为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形体感觉与造型意识,努力发展学生的形体想象力与形体创造的能力。
俄国戏剧教育家阿尔戈其·尼古拉耶维奇曾经揭示了形体体现的重要性,“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继承了这一观念,认为形体语言要从人物出发,不能不顾真实的日常生活而主观臆造,要用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来传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表演的本质是身体与心灵的深层次对话。
由于影视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大多数在形体训练方面是零基础,甚至有些学生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很弱,即便有些学生有过舞蹈或者体育的实践经历,也很难发现有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合一”的境界。融合东西方身心训练法于一体的普拉提的训练技术,更纯粹地把注意力放在身体本身,能够使人身心交融,保持身体的核心稳定,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身体的敏感性,通过提升身体意识、协调性和耐力来提高运动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借鉴科学而有效的“普拉提”技术运用到形体训练中来开发学生的意识,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新的尝试。
四、结语
总之,演员形体的表现能力,是决定能否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但针对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表达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形体课程训练来实现,是表演专业教学中一直面临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与提炼,并进行模拟训练,为今后能够准确刻画角色形象与探索表演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浅谈影视表演专业形体教学中的形表结合[J].艺术科技,2015(12).
[2]王砾玉.在借鉴中融合——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之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13(01).
[3]王敏.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基本功训练[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Z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