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2018-01-20高立雄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红色文化资源军民融合

高立雄

摘 要: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为例的高等艺术院校,“红色舞蹈”作品成为他们创作的主流之一。还有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红色舞蹈”,均获得国家级舞蹈比赛大奖,创造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东师现象”,在东北师大舞蹈系红色系列作品大放异彩时,也显示了当代高校“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军民融合;高校;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71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94-01

1.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为例的高等艺术院校,“红色舞蹈”作品成为他们创作的主流之一。北京舞蹈学院的四个版本(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的《黄河》最具代表,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的斗争,他们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家园,赶走侵略者,显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而被誉为“军旅舞蹈家的摇篮”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红色舞蹈作品更是丰富多彩。如《洗衣歌》、《丰收歌》、《再见吧!妈妈》、《红蓝军》、《走·跑·跳》、《决胜千里》等等作品。再如,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红色舞蹈”,如《中国妈妈》、《南京亮》、《鸡毛信》、《安全区》,均获得国家级舞蹈比赛大奖,并创造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东师现象”,在东北师大舞蹈系红色系列作品大放异彩时,也显示了当代高校“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和美学价值。

另外,处于红色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大学,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大革命失败后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的艰辛探索,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赞颂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并将此作品编写成《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一书,此书是红色资源融入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地处革命老区的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为了交流、推广和应用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2008年、2009年由井冈山大学发起,全国50多个主要地处革命根据地的高等院校、干部院校和军队院校以及一些 “985”、“211”工程院校分别在井冈山和龙岩召开了两届 “全国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会”,会议得到了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支持。还搭建了一个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平台,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研究会。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让井冈山红色歌谣、音乐、舞蹈众多红色元素融入课程,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载体,使演出课程化,突出了课程内容的特色,促进了教与学,推动了教学的改革。音乐舞蹈诗史《井冈山》已经成为井冈山大学的名片和品牌,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艺术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独具特色、效果显著。

2.在当下进行高校“红色舞蹈”创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他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国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总书记要求,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渭南师范学院丁德科教授、王昌民研究员撰写的《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一文,分析了红色精神的结构特性,认为红色精神分为三种: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与实践是形成红色精神的主体。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二是党的部分领导人和红色区域,或者是党和军队的部分成员作为红色精神的主体。如,“渭华照金精神”“沂蒙精神”等;三是以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为主体,如“红旗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同时,他们指出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新发展。他们认为,红色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它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构建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培育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铸就了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核心观念。

3.结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进行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途径,创作高校“红色舞蹈”,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校美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等。当下,大众文化似乎占据着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借助流行文化对精英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大众文化的盛行带来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物质主义、感性至上、道德滑坡等“非美”现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件要求,学校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等),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可见,“红色舞蹈”艺术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力促进高校美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审美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创作高校“红色舞蹈”,拓宽了当代高校校园舞蹈创作的题材。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舞蹈工作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艺术态度,紧跟时代,从大学教育出发,把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用舞蹈艺术作品来再现。从高校舞蹈创作取材来看,不再拘泥于当代社会现象、社会现实、校园文化生活、学生情感生活等题材,可以借鉴历史,从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区域红色资源等方面进行“红色舞蹈”创作。创作高校“红色舞蹈”, 对高校舞蹈课程建设、舞蹈专业品牌建设、创新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舞蹈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舞蹈美育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绝大多数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忽视了将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的剧目创作排演融入教学之中,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如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此类作品纳入专业课程的范畴中来,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能传承和弘扬崇高的革命精神,很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陕西省军民融合项目:军民融合的艺术实践-高校“红色舞蹈”创作与研究(项目编号:17JMR12)。

参考文献:

[1]丁德科,王昌民.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院,2016.

[2]李士明.当代舞蹈文化重建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军旅舞蹈现实题材创作的回眸与渴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红色文化资源军民融合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